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沈從文傳 | 上頁 下頁
在大洋的彼岸(3)


  2月7日,是沈從文訪問的最後一天。

  大洋的彼岸,美國規模最大的中文書店——舊金山東風書店,特意安排沈從文與讀者見面。時值書店舉辦「白先勇作品周」,得知沈從文已到了舊金山,在美國南部任教的白先勇,書也不教了,將教學丟給助教,專程北上,與沈從文見面。於是沈從文與白先勇聯袂在東風書店會見讀者。

  這天下午,東風書店十分熱鬧,書店門口已掛出特製的招貼,室內擺滿各種飲料,特製的大蛋糕組成「歡迎」字樣。沈從文和白先勇的著作以最醒目的方式放置在書架上。沈從文和白先勇一到,等候已久的讀者群裡便響起熱烈的掌聲。見到這兩位一來自大陸、一來自臺灣,一老一少兩位作家親密無間,在場的人都十分興奮。

  白先勇致辭說,沈從文是他最崇敬的一位中國作家。自己從小就熟悉沈從文作品中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沈從文的作品不僅影響了自己,也間接地影響了自己的學生。

  人生短暫,藝術長存。沈先生的小說從少年代直到現在,仍然放射著耀眼的光輝。這期間,中國經歷了多大的變動,但是,藝術可以戰勝一切。今天大家來瞻仰沈先生的風采,就是一個證明。讀者紛紛與兩位作家交談。許多人拿了沈從文作品的英譯本和剛剛購到的新書,請沈從文簽字留念……大洋的此岸。此時,沈從文在北京的家屬、助手及有關部門領導,卻心急如焚,——事情起因于沈從文在美國東部訪問期間。一次,沈從文在演講後回答聽眾提問時,一名臺灣報紙的記者,提問時邀請沈從文去臺灣。

  問:「您願不願意去臺灣?臺灣方面歡迎您去。」答:「我在臺灣沒有親戚,那裡也沒有我作的事,我沒有這樣的打算。」

  可是,沈從文的回答卻以被歪曲的形式,在臺灣的報紙上公開發表了。這一情況很快上了大陸的「內參」,並引起國內有關人士的嚴重不安……大洋的彼岸。正在東風書店接見讀者的沈從文,接到一份由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轉來的電報。電報的內容,是對沈從文在美期間講學的辛苦表示慰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領導署名。

  沈從文心裡明白是怎麼回事——他已經知道臺灣記者對他講話的歪曲報道,以及這事在北京所引起的擔心。

  在這之前,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已經排出《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的清樣,並寫信邀請沈從文結束在美國的訪問後,順道在香港停留,以便親自審閱。

  收到國內的來電後,沈從文與張兆和商量,覺得與其在這種情形下去香港,既怕國內親友擔心,又難免臺灣方面糾纏不休,徒惹麻煩,不如取消香港之行,直接返回北京。

  大洋的此岸。虎雛收到父母拍來的不去香港、直接返京的電報後,將其交給王序和王亞蓉,兩人十分高興,將消息轉告中國社會科學院有關領導,大家方才放心。2月8日,沈從文結束了在美國的訪問,偕張兆和從舊金山起飛,向那塊與他一生休戚與共的古老土地回歸。——那裡,是沈從文人生的出發點,也是他的最終歸宿。他的生命之火將在那裡繼續燃燒。在那裡,他將畫出自己最後階段的人生軌跡……

  1985年12月19日,為慶賀沈從文從事文學創作和文物研究60周年,《光明日報》以頭版頭條顯著位置,發表了題為《堅實地站在中華大地上——訪著名老作家沈從文》的長篇專訪。由編輯部所加的《編者按》說:年高德劭的沈從文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50年代初期,由於歷史的誤解,他中斷了文學創作,改為從事中國古代文物研究。在這個領域中,他又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他是這般謙虛,這般豁達,這般的不計較個人委屈……,堅定地站在祖國的大地上。這一切,正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崇高風範。1939年,沈從文在他的《燭虛》篇裡說:

  書本給我的啟示極多,我歡喜《新約·哥林多書》記的一段:

  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裡的人,……我認得這個人,或在身內,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只有神知道。他被提到樂園裡,聽見隱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為這人,我要誇口。但是我為自己,除了我的軟弱之外,我並不誇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