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回憶錄 > 一個戰犯管理所長的回憶 | 上頁 下頁 |
五八 |
|
§20.眾叛親離 溥儀手提著裝滿金銀財寶的皮箱進入所長接待室時,已做好了渡過難關的心理準備。他特別害怕一句問一句、刨根問底的審訊。令他意外的是,所長沒有過問其他事情,只是強調要好好學習,努力改造,自覺反省自己的罪過。 共產黨在溥儀腦海裡烙下的印象是:猶如洪水猛獸般無情,與人類文明沒有任何共同之處的群體。通過接觸發覺,共產黨與日本人宣傳的「匪党」完全不同。溥儀回憶起一次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吉岡安直到同德殿,向他彙報戰況的事兒: 那是1942年日軍駐河北省綏中部隊進行大規模掃蕩,吉岡安直來到同德殿,向溥儀報告戰況。他先吹噓了日軍在掃蕩作戰中採取的「鐵桶戰術」、「木梳戰術」等,並聲稱為大日本帝國戰爭史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溥儀不理解,平時吉岡安直把「共軍」看作是不堪一擊的「匪徒」,怎麼今天大講特講什麼戰術? 他問吉岡安直:「為什麼打不堪一擊的匪徒還採用什麼戰術?」 聽了溥儀的質問,吉岡安直覺得他自己講的自相矛盾,於是用譏諷的口氣說:「皇帝陛下,因為您沒有經歷過戰爭,所以總是講外行話。」 聽了這話,溥儀為難地縮了一下脖子。 吉岡安直用挖苦的話封了溥儀嘴之後,又覺得應該做某種程度的解釋。他向溥儀講述了與共軍作戰的難處,舉了幾個陷入共軍包圍圈吃過苦頭的例子。 他接著說:「共軍與國民黨軍隊完全不一樣。他們不論在平原還是在山區,行動神速,不知何時何地會冒出來。也許是神出鬼沒,有時就在眼前,一眨眼不見了。他們與百姓串通一氣,也就是說像在紅土地上種了紅豆一樣。」 他怕溥儀聽不懂他講的意思,又舉了中國成語「魚目混珠」一詞來解釋。他又說:「『很奇怪,共軍無論到何地都能與百姓相處很好。他們每到一地,都有人要求參軍,他們的隊伍在急速擴大,這是很害怕的。對了,今天我所講的不是正式的評論……」 吉岡安直形容的像撒播在紅土地上的「紅豆」,現在掌握了政權。溥儀認為,這「紅豆」如今仍把根插在紅土地上。1952年開展的「三反運動」有力地證明這一點。「三反運動」是反對貪污、浪費、官僚主義的運動。在這次運動中,有許多人主動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並得到了寬大處理。報紙每天都在報道這方面的消息,而溥儀幾乎沒有放過一條這方面的消息。這些消息當中有兒子勸父親自首、父親牽著兒子自首,也有夫妻之間、兄弟之間、朋友之間勸說自首的事例。開始,溥儀不相信這些報道是事實。但後來不得不相信,因為他的侄兒毓嵒還寫紙條勸他主動坦白,這是與報紙上報道的事完全一樣的事實。 經歷了毓嵒寫紙條勸交代事件之後,溥儀愈來愈不安,他怕家眷們「變心」。 有一次,溥儀把自己掉了鏡架的眼鏡交給管教人員,讓他轉交給李國雄,要李國雄修理眼鏡。李國雄手很巧,眼鏡、手錶、鋼筆等都能修好。不管什麼東西壞了,溥儀總是交由李國雄修理,而李國雄是全力以赴。不過這一天,李國雄的態度突然變了。溥儀住在另一個房間,他的家眷住在隔壁。監舍牆體較薄,說話聲隔屋也能聽見。溥儀聽不清李國雄在說什麼,但李國雄分明是聲音較大,並且帶有氣憤情緒。過了一會兒,管教人員把壞了的眼鏡拿回來交給溥儀,讓他自己想法修理。溥儀確實沒有能力修理眼鏡,他再次求管教員將眼鏡轉交給李國雄,讓他幫助修好。 李國雄不情願地接過眼鏡,憤憤不平地說:「請你告訴他,再也不侍候他了。」 其他房間的人都聽到了。溥儀非常惱怒,心中充滿了一種被淩辱的憤懣。 不久迎來了1953年的春節。這一年春節是戰犯們自被捕以來過的最好的春節。晚上,俱樂部上演了戰犯們自編自演的節目,其中有歌曲、舞蹈、短劇、相聲。節目當中最受歡迎的是三人相聲,是由溥儀的侍從李國雄、侄兒毓嵣、毓嶦表演的。節目內容為諷刺戰犯們的錯誤舉止。例如他們學「尖下巴」偽滿洲國司法大臣張渙相,張渙相性格暴躁,總愛挑剔別人,吃飯時還有掉飯粒的習慣。他們用相聲學張渙相的毛病,博得台下戰犯們的陣陣喝彩。他們還學溥儀假裝學習和做假坦白的模樣,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可是裝得特別像溥儀。台下的戰犯們都把目光集中在溥儀身上,他們發出了一陣陣嘲笑聲,使得溥儀低著頭,恨不得鑽到地底下躲藏起來。 溥儀不相信他的家眷們「變了心」,對他們上臺影射他只是抱著一種憤恨的心態。後來聯繫到毓嵒的紙條之後,他認定家眷們已開始「變心」了。 溥儀最怕李國雄與他分道揚鑣,一旦他開口反戈一擊,那麼溥儀的賣國醜行將公佈於眾。 李國雄的父親在頤和園長期侍候過西太后,到了清朝末期朝廷大量減少侍從時,李國雄仍然被選進皇宮做皇上的侍從,當時李國雄年僅14歲。清朝皇室成員被趕出紫禁城後,李國雄跟著溥儀到了天津,經過一段學習又做了溥儀的貼身侍從。因為李國雄作為貼身侍從每天都在溥儀左右,對日本戰敗後出逃時溥儀還帶他一起上了飛機。對此,李國雄感恩不盡,在蘇聯被監禁的5年中,他對溥儀是忠心不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