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青少年時代的趙超構 | 上頁 下頁
4、他只知道自己八歲時離開龍川


  大門兩側楹聯刻著:「門迎東嶼山溪水,棟聳南陽四壁山。」門前還有七零八落的旗杆石、石鼓等祖先的遺跡。進門是一座大三合院,五開間的正房,兩旁廂房,也是五間;當中是個明堂。內室昏暗,分不清間數。後面的花園既有花卉果木,也種菜蔬,養牛羊雞鴨,倒是個好玩的地方。出大門台的對面溪岸上有大榕樹、樟樹數株,還有一株五六百年樹齡的大銀杏。靠近橋頭有過街涼篷,下面有一排石凳,村中老人們至今還是愛在這個文化走廊上聚會,嘮叨「劉伯溫能識真命天子,故而一心一意輔佐朱洪武取得天下」和「妲己、江青都是狐狸精變的,所以狐媚惑主禍國殃民」故事。想來趙超構幼年也是在這裡獲得了最初的社會文化教育,並且開始與平頭老百姓們成為朋友的。老人們說:「小狗喜歡游水,爬山,小時候跟大人上南田,爬華蓋山,去過劉基廟好幾次。他喜歡聽預言未來治亂的《燒餅歌》。」

  因為天天在梧溪玩水,趙超構得了中耳炎,耳鼓受傷,自小重聽。從此見水都怕,再不下水。

  劉基故里、劉基廟、劉基墓,是文成以至溫州的人文景觀。離西坑梧溪不超過五公里。明清以來,一直有人前往攀今吊古。民國至今,更是浙南有名的風景名勝。劉基廟在南田華蓋山,建于明天順初年,是座四進單簷二合院式古建築,構造質樸而嚴謹,樑柱上有匾對無數,章太炎、蔡元培、于右任和正德皇帝都有留題,稱讚「開國文臣第一,渡江策士無雙」的話,不勝枚舉。劉廟正殿屏風之上,大書劉伯溫格言:「夫大夫能左右天下者,必先能左右自己。曰: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勢;定其心,應天下之變。」這樣的思想教育,對趙超構後來的論天下之事,觀天下之勢,應天下之變,不可能不產生影響。劉基的一部文筆優美、意氣奔放的《鬱離子》,他是從小就在塾師督促之下熟讀了的。

  在龍川鄉下宅巷的那條溪邊,趙超構到底生活了多少時間,連他自己也已說不上來。他只知道自己八歲時離開龍川,到了嶼頭。到嶼頭之前,先後住在甲邊、梧溪、龍川下宅巷。為了寫這本傳記,我專程去了文成龍川鄉。看看傳主少年時代的生活環境。

  龍川鄉地形與梧溪相似,有「七井八仙岩」等景觀,也是門前一條大溪,河床比梧溪小些,枯水期滿溪灘都是大大小小的卵石,大的有一人多高,小的就不計其數了。夾岸是高高低低的山巒,山巔有將軍岩、紗帽岩、公雞岩、獅虎岩、火鉗岩、白岩;山下老街上,生出一座切穀岩,切穀就是稻閘。這大岩石顯然也是大水從山頭上搬來的。「七井」則只剩下一井,其它的井都湮沒了。由此可見,這些地方都是先有溪水,後有人家,沿江定居,形成村鎮。龍川鄉舊名龍鳳嶨;嶨是山多大石的地方。大溪還有個名字,叫大作嶨溪。由此東下,是今天的文成縣治所在的大嶨鎮。大嶨溪匯合泗溪,注入飛雲江後東流入海。如果不是常常鬧水災,這裡實在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趙超構一家和上下兩宅的村人,都靠山依水而居。因此他家有上下兩座宅子,是曾祖恒東先生手創的產業,存在二三百年了。住房都是木結構的瓦房,雙簷兩層,五開間,前後兩進。門面有一列木頭的廊柱,但比起梧溪富家的老房子來,氣派要小得多。趙廷臣一族的「同春堂」,是個大家庭。兄弟二人共分八房,趙超構同輩的兄弟姐妹有十七八人之多。趙標生是長房,超構則是長房長子。照今天的說法,在家族中也算得是個「小皇帝」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