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瞿秋白傳 | 上頁 下頁
七 江南一燕(2)


  《國際歌》的歌詞,是瞿秋白在這時重新翻譯的。在此之前,《國際歌》在中國已有三種譯文,但由於譯文不夠確切,而且沒有與原歌的曲譜配譯,都不能歌唱。為了使《國際歌》成為中國廣大勞苦群眾的歌曲,瞿秋白按照曲譜配譯中文歌詞。瞿純白家有一架風琴,他一邊彈奏風琴,一邊反復吟唱譯詞,不斷斟酌修改,直到順口易唱為止。法文「國際」這個詞,如果譯成中文,只有兩個字,而這個音節有八拍,不易唱好。瞿秋白經過再三琢磨,採用音譯「英德納雄納爾」。這個唱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①瞿秋白在譯文附語雲:「但願內行的新音樂家,矯正譯者的誤點,——令中國受壓迫的勞動平民,也能和世界的無產階級得以『同聲相應』。再則法文原稿,本有六節,然各國通行歌唱的只有三節,中國譯文亦暫限於此。」

  中共中央領導機關,為了就近領導北方的工人運動,於1922年10月遷往北京。二七慘案發生後,北方工運轉入低潮,中央機關又遷回上海。瞿秋白後來也離開北京到了上海,並接受中央委託,負責籌辦《新青年》季刊,擔任主編,同時主編中央的另一機關刊物《前鋒》,參加編輯《嚮導》,並為這些刊物撰稿。當時,根據中共中央規定,黨中央的這三個機關刊物,大致分工是:《新青年》側重理論問題;《嚮導》側重政治評論;《前鋒》側重經濟理論。但是實際上的界限並不十分嚴格。

  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季刊創刊號問世。瞿秋白把創刊號編成「共產國際號」專刊,並親自題寫刊名,設計了封面。封面的中心是監牢的鐵窗,一隻有力的手從鐵窗中伸出,手中握著鮮紅的、飄展的綢帶。鐵窗下寫著一句話:「革命黨自獄中慶祝革命之聲」。創刊號的十五篇著譯文章作品中,瞿秋白著有《新青年之新宣言》、《世界的社會改造與共產國際》、《現代勞資戰爭與革命》、《東方文化與世界革命》、《世界社會運動中共產主義派之發展史》、《評羅素之社會主義觀》等理論文章六篇,及創作歌詞《赤潮曲》、譯詞《國際歌》各一首(篇末附歌曲詞譜)。稍後出版的《前鋒》創刊號,在十篇文章中,瞿秋白寫有三篇:《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之各種方式》、《中國之資產階級的發展》、《現代中國的國會制與軍閥》等。在《嚮導》上,瞿秋白寫的評論文章很多。同時,他還為《民國日報》、《東方雜誌》等報刊撰寫文章。

  這時,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正處於開創階段,亟需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指導,並把這些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結合起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瞿秋白深深知道:「中國無產階級處於世界革命的時代及國民革命的中國,他一開始自己的運動,便不得不直接參加政治鬥爭,決不能限於改善自己生活的經濟鬥爭。『一切階級鬥爭都是政治的』。這句話在西歐和俄國仿佛有一時期還是比較抽象的說明,在中國卻是異常明顯而具體的真理。既然如此,中國無產階級自然急切的需要自己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革命家和理論家們,包括瞿秋白在內,擔負著在中國這樣特殊的國度裡探索革命道路的使命。他們要用剛剛學到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獨創性地找出一條適合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我們的著作是想要利於革命的實踐的,而並非想『藏之名山,傳諸其人』的。列寧說:『自然……與其要革命,毋寧做革命。』我們固然很願意從事於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巨著,但是在現時革命潮流洶湧的時機,既不應幻想明窗淨几閉戶著書的餘暇,那麼,僅只我這些馬克思主義的試作……也就未始無益哩。」瞿秋白謂為「試作」,並不是自謙之詞。在探索革命路徑的過程中,包含著失敗和勝利,再失敗,再勝利。每一個探索者的理論都不免包含著正確和偏頗,成功和失誤,不存在任何「天縱之聖」。來自知識界的瞿秋白,對於知識界包括其中先進的思想代表的弱點,似乎看得更真切,他說:「中國的知識階級,剛從宗法社會佛、老、孔、朱的思想裡出來,一般文化程度又非常之低,老實說這是無知識的知識階級,科學歷史的常識都是淺薄得很。中國無產階級所湧出的思想代表,當然也不能自外於此。只是革命實踐的需要,正在很急切的催迫著無產階級的思想代表,來解決中國革命中之許多複雜繁重的問題。『沒有牛時,迫得狗去耕田』,這確是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情形。」他深知自己「幼稚」,有許多的「沒有成熟的、不甚正確的思想」,嚴肅地告訴黨內外的同志:「秋白是馬克思主義的小學生,從1923年回國之後直到1926年10月間病倒為止,一直在陳獨秀同志指導之下,努力做這種『狗耕田』的工作,自己知道是很不勝任的。然而應用馬克思主義於中國國情的工作斷不可一日或緩。」這些話表現了馬克思主義者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情操,表現了共產黨人胸襟博大,心地坦白的品質。這種情操和品質,是只有無所畏懼的唯物主義者才具備的。

  「革命的理論永不能和革命的實踐相離」。這是瞿秋白給自己也是對中國革命理論家提出的一個明確的指導方針。他自己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活動,都力求嚴格遵循著這一方針,從而使他成為當時黨的理論和宣傳戰線上,最活躍最有功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宣傳家之一。

  ①《瞿秋白選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1頁。由作者自己選編的《瞿秋白論文集》曾交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排印到五分之一時,因「四一二」政變而未能出版。
  ②《瞿秋白選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2頁。
  ③④⑤⑥《瞿秋白選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0、311、312頁。


  據不完全統計,瞿秋白回國後,從1923年1月到1927年7月,他所寫的政治理論方面的文章有二百多篇,一百多萬字,其中1925年五卅運動前約占半數,可以說,這是他的理論著述最豐富、最輝煌的時期。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中國國情、考察中國社會狀況的基礎上,他精闢的、富有遠見的提出和論證了有關中國革命的一系列理論命題,諸如中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思想情況,社會矛盾和階級鬥爭,中國革命的性質、任務、對象、動力,以及革命的戰略和策略,特別是關於無產階級應當掌握對國民革命的指導權;農地革命是國民革命的中樞;武裝平民實行革命戰爭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道路等問題,從而在理論上實踐上對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對中國革命都作出了開創性的巨大貢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