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瞿秋白傳 | 上頁 下頁 |
一 故鄉與少年(6) |
|
【常州中學】 1909年,瞿秋白十歲。這一年春天,他從冠英小學堂初等班畢業,在家中自修。秋天跳級考入了常州府中學堂預科。翌年轉入本科。同校學生張複,就是後來的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廣州起義的領導者張太雷。 常州府中學堂,座落在常州城東門內玉梅橋護國寺舊址。1905年由常州府和府屬八縣(武進、陽湖、金匱、宜興、荊溪、江陰、靖江、無錫)共籌資金興辦,1907年正式開學。1913年改名為江蘇省立第五中學。這是當時常州唯一的一所新式中學校。校內設備比較完善。有可容納數百人集會的禮堂、數百人住宿的學生宿舍,此外有圖書館、實驗室、標本室、風雨操場等。校東南部為露天大操場,倚東城牆,牆外就是著名的天寧禪寺,暮鼓晨鐘,清晰入耳。校內西部辟一小園,名為西園,有亭石花木之勝,園北設音樂教室,漫步其間,時聞琴聲、歌聲、書聲相應和。 中學堂分為預科、本科兩級。開辦時僅一百八十餘人。本科之外,附設師範科。民國初年改清末學制五年為四年,附設高等實業科及簡易師範班。學堂課程很多,如第三學年每週授課安排為:修身一,講經讀經九,國文五,外國語八,歷史二,地理二,算學(代數、幾何)四,博物二,圖畫一,體操一,兵操一,學生課業負擔很重。常州府中學堂於教學之外,還重視課外活動,而且多種多樣。學堂以學生膳費節餘設置遊藝部,內設圖畫、篆刻、昆曲、軍樂、柔術、標本、園藝、測量、地圖繪製、攝影、手工、拳術、體操、擊劍、英語、演說,等等。學生可根據自己愛好自由參加。 瞿秋白入學不久,1909年11月間,校慶兩周年,舉辦學生成績展覽會,同時展出學生參加課外活動作出的各種手工、繪畫、篆刻等。1910年8月,全校學生赴南京參觀南洋勸業會的展覽。會上常州府中學堂的展品甚多,引人注目。學生們遊覽了明陵等名勝。1911年春,全校學生、教職員等四百五十多人,乘火車到無錫惠山旅行一日。同年10月辛亥革命發生,學校暫時停課,成為駐兵場所。直到1912年4月才複課。同年10月,全校師生乘船赴宜興旅行,參觀了蜀山、丁山的陶場,遊覽了張公洞。1914年6月10日,全校學生坐船赴上海參觀展覽會。常州中學(辛亥後改稱江蘇省立五中)有八十多件展品被選送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其中有瞿秋白製作的展品。 瞿秋白的興趣在於文科,他喜歡讀歷史和文學書籍,特別喜歡野史、軼聞,其中記載著帝王的腐敗,官府的橫暴,民間的疾苦,以及群眾的反抗鬥爭。這些書在當時是被列為「禁書」,或者是被稱作無聊的「閒書」而嚴厲禁止學生閱讀的。 瞿秋白的叔父家中藏書很豐富,有正史、野史、稗史,並且有太平天國的書籍。瞿秋白讀後,曾在史書上寫眉批痛詆投降清兵的明朝大臣洪承疇。他還經常與老師和同學談論他的這些觀點。 有時,上課的時候,瞿秋白就在書桌上偷偷地閱讀這些書。一次,被老師發覺,沒收了一本太平天國野史;可是第二堂課,瞿秋白還是照樣伏在書桌上悄悄地讀他的「禁書」。 瞿秋白在中學時期讀書的範圍是廣泛的。他的同學李子寬先生回憶說: 秋白……獨於課外讀物,尤其是思想性讀物,研讀甚勤,如《莊子》、《仁學》、老子《道德經》、《新民叢報》、《飲冰室文集》等。在民初中學初級學生中能注意此類讀物者並不多見,尤其是江蘇五中。我班同學受秋白影響亦偶而借閱《飲冰室文集》及《仁學》等,此兩書內容秋白在校時常引為談助。惟《莊子》除秋白外,他人皆不易無師自通,亦惟秋白能獨立思考①。 ①李子寬:《追憶學生時期之瞿秋白張太雷兩先烈》。 中學生們一律在校住宿,學校制度照例是嚴格的。學生平時不准回家,只有從星期六晚到星期天的上午可以休假回家。星期日中午到校用膳,學監點名,不到者下周禁假。平時,如果要回家,必須持家長的請假書,否則是不准假的。學校實行點名制度,除上課點名外,每天還要點四次名:吃三頓飯點三次,臨睡覺前還要點一次。 教室的房屋是平行的三進,每進有兩間教室。後來,把中間的一進拆除,改建在西面連接前後的兩進;頭進房門改為朝北,與後進房門相對,恰好成一個門形。這樣改建,便於學監察看學生排隊和上課的情況。上課鈴響,學生們依次排列在教室前的走廊裡,等候先生。先生到了,由班長喊口令,然後魚貫進入教室。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