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齊白石 | 上頁 下頁
九四


  他是經歷過數次生死關頭、遭逢了大劫大難的人。他對於自己旺盛的生命力是樂天而自信的。一生中有過幾次危重的大病,他抗過了,頂住了,終於死裡逃生,頑強地活了下來,見到了新中國明媚的春天。

  然而,到了下午,他漸漸地感覺到有點支持不住了。

  家裡急忙去請了一位中醫,診脈、配方、煎藥,服了一劑湯藥,病情未見好轉,白石神志昏迷了。

  齊白石生命垂危的消息,很快傳到了中國美術家協會。協會負責同志聞訊,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驅車趕到北京醫院,專程請了專任大夫一同趕到了跨車胡同白石的病榻前。爾後,一個由中西醫專家組成的小組進行聯合會診,服藥打針,幹方百計搶救這位藝術大師的生命。時間分分秒秒地過去,白石的病沒有好轉。

  夜晚,跨車胡同十五號院的大門外停著幾輛車,院內整夜燈火通明,各種急救用的藥品、醫療器械不斷地運送到這裡。醫生、護士徹夜未眠,守候著齊白石,嚴密注視著病情的發展變化。

  十六日下午三時,齊白石病情趨向惡化,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困難。四時,在醫護人員的精心護送下轉到北京醫院急救,幾種應急的方案制訂了,整個醫院都行動了起來。但是,經過多方的努力,到六時四十分,齊白石終於因為心臟過於衰弱,與世長辭了。他在這個多彩的世界上,整整生活、耕耘了九十五個春秋。

  在他辭世後的半個小時,中央有關部門的負責人,美術界的同行們、朋友們和他的門生,紛紛來到他的遺體旁,默默地佇立著,流著淚,向這位畫壇巨匠致以最後的敬意。

  新陳代謝是不可抗拒的,這人們都是知道的。但是,作為一個受到國內外人民廣泛敬仰和熱愛的大師,人們還是覺得他走得太早、太突然了。雖然從前年開始,大家發現他的生命逐漸在『萎縮下去,好遺忘,精力也大大不如從前了。但是,人們同樣發現,他的藝術創作力卻是異常的旺盛。

  到了今年的春夏之交,白石的精力更為不濟,愛睡,不愛說話,食欲不振。他還常畫點東西,但是題款時,經常少寫了字,或是寫字時不是少一筆,就是多一筆,有時把自己的名字重複寫好幾次。

  黨和人民政府想方設法來照料他的身體。一再勸說他不要畫了。至少少畫些。少接見賓客,靜心地、隨心所欲地休養好。根據周總理指示、由齊燕銘同志主持的那次會議之後,特約了中西醫專家定期地為他檢查身體。一月間,他受了點涼,醫生趕來為他再次做了全面檢查,發現他的心臟、血壓都正常。

  二月十五日,中國木偶藝術劇團的同志們,知道齊白石喜歡看木偶戲,特地選派了二十多位技藝精湛的演員,帶著繁重的道具,專程到他的家裡,搭台為他演出了精彩的《小放牛》、《豬八戒招親》、《秧歌舞》等節目。

  白石聽說木偶藝術團是專門來為他演出的,心情非常激動,興高采烈地觀看了演出,坐在椅子上,同演員們一握手,感謝他們的一片心意。

  以前,他逢年過節,常常邀請皮影戲團等到家裡演出。聽戲看雜技,是他從小時候相沿下來的愛好。不過,過去是請來的,這一次卻是同志們自動送戲上門的。他們對白石老人是多麼熱愛與尊重!

  五月二十二日,毛主席專門派了秘書陳伯達、田家英來到跨車胡同,探望齊白石,問候他老人家的生活起居、身體狀況。已經不愛說話的齊白石很是興奮,侃侃而談,傾訴自己思念毛主席、感謝毛主席,希望有一天能到毛主席身邊,合照一張照片的由衷之情。客人走了,他伸出手,指著文化部授給他的獎狀上的毛主席像,不停地說:「毛主席太看得起我了。」

  在春夏之際的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白石竟然不用人攙扶;從自己的臥床緩步來到畫室,用手摸了摸兒子為他鋪好的宣紙,辨別了紙的正反面,然後用筆蘸了洋紅,信筆在紙上揮灑了起來。不一會兒,鬥大的牡丹花朵豔麗、奪目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接著,他畫葉,色墨文輝、隨心所欲,一幅多姿多彩的《牡丹圖》在他筆下產生了。白石老人看了看,滿意地笑了。

  而今,這幅《牡丹圖》竟成于他生命歷程中創作的最後的一幅畫。而多姿多彩的牡丹,不正是他近一個世紀彩色的生命的寫照嗎?

  九月十七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了齊白石逝世的消息。這一天的人民日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和全國各省市的報紙,都刊載了齊白石逝世和以郭沫若為主任的「齊白石治喪委員會」組成的消息。于非囗、方人定、葉淺予、田漢、劉開渠、齊燕銘、老舍、陽翰笙、沈尹默、關山月、何香凝、吳作人、李濟深、周恩來、周揚、沈雁冰、陳半丁、陳叔通、鄭振鐸、夏衍、梅蘭芳、黎錦熙、蔡若虹、錢俊瑞等二十五人為委員。

  這一天,簡樸、莊重的遺體入殮儀式在北京醫院舉行。靈柩是他二十多年前親自設計的,用的是他故鄉湖南出產的杉木,漆了幾層厚漆。

  齊白石的遺體被安放在靈柩之中。按照老人生前的遺願,隨葬的東西,一件是他刻著自己姓名、籍貫的印章,另一件是他使用了將近三十年的漆拐杖。

  遺體入殮之後,立即移靈到嘉興殯儀館。靈堂佈置得莊嚴肅穆,正上方懸掛著「齊白石先生永垂不朽」的白邊黑地金字的橫額。靈柩前立著齊白石遺像,上面紮著白布花。中央和國家機關、團體、國際友人以及齊白石生前友好送的花圈、挽聯,密密地陳列在靈堂的四周。

  周恩來總理送了花圈。

  中國美術家協會的挽聯上寫著:

  抱松喬習性,守金石行操,崢嶸九七春秋,不愧勞動人民本色;
  抒稻忝風性,寫蟲魚生趣,灼爍新群時代,憑添和平事業光輝。

  郭沫若的挽聯為:

  百歲老人,永使百花齊放;
  萬年不朽,贏得萬口同聲。

  二十一日,北京市各界人士,絡繹不絕,前來向這位人民忠誠的兒子祭奠,表示最後的深深的故意。在北京的美術界的同行們,他們四人為一班,輪流肅立靈前,為齊白石守靈。

  二十二日上午十時三十分,莊嚴、隆重的公祭儀式在嘉興寺舉行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陳毅,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林伯渠、陳叔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董必武,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周揚,文化部部長沈雁冰,以及各有關單位、人民團體的代表,齊白石生前的友好、門生共四百多人,參加了公祭。

  各國駐華使館的代表和白石生前的外籍朋友也趕來參加了公祭,向這位為和平事業、為世界藝術的繁榮昌盛而整整奮鬥了一生的中國藝術巨匠,表示深深的哀悼。

  在低沉的、悲痛的哀樂聲中,郭沫若宣佈公祭開始,數百人朝著白石的遺像,深深地三鞠躬。不少人眼裡飄著淚花,許多人壓抑不住悲痛的心情,失聲痛哭。

  在郭沫若致悼詞之後,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蔡若虹介紹了齊白石的一生道路和他在藝術上的輝煌業績,他在中國當代繪畫史上無與倫比的歷史地位。

  治喪委員會收到了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十七個國家許多團體和個人拍來的四十多封唁電和國內的許多唁電。

  齊白石的親屬向與祭者行禮致謝後,起靈了。靈車和數十輛送靈的車,沿著長街,緩緩行進。白石將安葬在老人生前為自己選擇的最後安息之所——魏公村的湖南公墓。

  靈車經過之處,行人駐足,行車停駛,人們默默地佇立著、目送著老人遠遠而去。別了,一代大師,願您安息在祖國寬厚、仁慈的懷抱裡。

  墓地是質樸無華,和他那水墨畫卷一樣。墓前的碑石是用花崗石鐫刻的,字是篆體。這是齊白石生前親自預備下的,上面寫著「湘潭齊白石墓」六個大字。旁邊是他繼室胡寶珠的墓。

  到達墓地,舉行了安葬的儀式。周揚、文化部副部長錢俊瑞、夏衍和老人的生前友好、親屬參加了安葬儀式。

  在哀樂低鳴聲中,靈柩緩緩地放入了墓穴之中……

  他走了,然而他的英名和業績永遠留在人類的歷史中。全世界人民永遠懷念他——中國人民傑出的兒子、一代丹青大師齊白石。

  在他生命的最後歲月裡,遠在萬里之外的一位西班牙詩人阿爾貝蒂,以《向齊白石致敬》這首美好的詩,表達了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共同的心聲。

  我向你致敬,畫家,
  出神入化的老人,
  色彩的大師。
  我吻你那象牙之手,
  它象一朵鮮花,
  又使得這麼多的鮮花為繪畫而齊放。
  有了你,所有的白紙上都出現了光
  彩奪目的花園,
  有了你,到處都發出了中國墨汁潺
  潺細流的水聲。
  水清得看見魚,水上長滿了蘆葦。
  有了你,玫瑰花就呼吸得更暢快,
  飛翔得更活躍,
  蝴蝶翩翩飛舞得更加優美,
  水果生長得更加香甜。
  畫家,春光在你身上,
  並不是徒勞地重複了它一百次的歌唱。
  國家,你的繪畫是登峰造極的花園,
  願你在這個花園裡跟你的人民一起
  夢想,
  你的人民正在和平當中成長,
  正如你的花園中最美好的樹木一樣。

  ……

  一九八五年二月八日淩晨三時初稿畢
  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八日改定於北京寓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