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潘漢年在上海 | 上頁 下頁
潘漢年傳略(9)


  八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5月28日下午,潘漢年作為新上海的市政府副市長,陪同陳毅市長,接受原國民黨上海市代理市長交出的舊市政府印信。從此,領導新上海的緊張繁重的工作開始了。

  從上海解放那天起,潘漢年就擔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市委副書記、第三書記等重要職務,主持市政府的日常工作,成為陳毅市長的得力助手。

  潘漢年協助陳毅領導上海工作是多方面的,搞好城市接管工作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當時,陳毅是上海市軍管會主任,粟裕是副主任。潘漢年兼秘書長,領導軍管會的日常工作。當時,在軍管會下面,設立了軍事、政務、財經和文教4個接管委員會,具體負責各系統各部門的接管工作。潘漢年主要是抓面上的工作,如綜合情況,處理問題,協調步驟等,工作千頭萬緒,任務極其繁重。在兩個月的接管工作時間裡,潘漢年度過了許多不眠之夜,他經常主持或參加軍管工作會議,聽取彙報、作出決定。會議每次都開到深更半夜,有時甚至通宵達旦。由於潘漢年長期戰鬥在上海,對上海各行各業的情況非常熟悉,而且思想敏銳,作風踏實細緻,因而對接管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都能提出中肯的意見和解決辦法。經過兩個月的日以繼夜的緊張工作,基本上完成了接管任務。

  對潘漢年在接管上海的工作中所作出的貢獻,當時擔任市政府副秘書長的周林作過這樣的評價。「他長期在上海從事對敵隱蔽鬥爭,熟悉上海各方面的情況,在接管上海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起了別人起不了的作用。」

  接管工作完成以後,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各個系統重新建立了政權機關。潘漢年領導主持了這項工作,並親自參加各局和公司的成立大會,代表市委、市政府講話、作報告、分析上海的形勢,號召廣大幹部群眾為建設新上海而努力。各系統、各部門政權建設工作的完成,有力地保證了上海的經濟建設和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解放初期,提上市政府議事日程的一個迫切問題是打擊金融投機,穩定貨幣和市場,保障人民生活。國民黨統治後期,通貨膨脹十分嚴重,物價指數如天文數字,國民黨通用貨幣金圓券毫無信用可言。一解放,市軍管會於1949年5月28日立即頒佈金字第一號佈告,規定即日起使用人民幣,並限期於6月5日禁止使用金圓券,並宣佈以人民幣1元兌換金圓券10萬元的比價。人民幣開始進入市場。但一些投機奸商卻肆無忌憚地進行銀元投機,哄抬銀元價格,隨後黃金、外幣價格也跟著而起,造成金融市場一股投機浪潮,帶動商品市場物價上漲,有的商店甚至拒收人民幣。

  面對上述情況,市軍管會除了採取必要的經濟措施以外,於1949年6月10日,經請示中央同意採取了第一次大規模的行動。經過周密的研究部署,在陳毅、潘漢年、宋時輪等的親自指揮下,組織了金融、公安、警備區等有關部門的人員,分成5個小組,於6月10民在非法交易最集中的上午10點鐘,突然封鎖了金融投機的大本營證券大樓,當場逮捕了犯有嚴重罪行的投機商238人,移交法院審理,並繳獲一大批黃金、銀元和美鈔。

  通過這次鬥爭,黨和人民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空前提高。同時徹底消滅了以銀元金鈔計價的現象,人民幣佔領了市場,政府完全掌握了金融領導權,對穩定上海的市場、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金融投機市場被擊潰後,投機勢力又把投機資金轉向了商品市場,從1949年7月到1950年春,連續三次掀起「漲價」風潮。面對這種情況,當時擔任上海市財經委員會主任的潘漢年,在中共華東局、上海市委的領導下,領導經濟戰線的黨員幹部,研究各種對策,努力抑制物價上漲風潮。當時,他幾乎天天晚上參加各部門的領導幹部會議,聽取彙報,討論解決的辦法。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努力,終於戰勝了投機勢力的猖狂進攻,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穩定了市場物價。

  上海解放後,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不甘心他們的失敗,不斷派飛機來上海轟炸。1949年6月23日,美國指使國民黨蔣介石公開宣佈對上海口岸實行武裝封鎖,企圖切斷上海的海上交通運輸線,破壞上海的經濟建設。1950年2月6日,臺灣國民黨反動派對上海的發電廠和自來水廠等實施狂轟濫炸,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的損失。事件發生後,潘漢年立即陪同陳毅親赴被炸現場視察,慰問工人和災民,並動員組織各方面力量,全力搶救,恢復生產。

  潘漢年在主持市政府日常工作期間,非常重視抓好上海的經濟建設工作,他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要使上海從消費性城市轉變為生產性城市的方針,花大氣力抓了上海的經濟建設工作。1952年3月,潘漢年在一次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改造舊上海為新上海,必須思想上明確以生產為中心,一切為生產服務」。

  潘漢年還處處關心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疾苦。他常對市政府工作的同志說,人民政府的工作千條萬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為人民多辦幾件好事。1950年初,就決定建造工人新村,逐步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條件。為了貫徹落實這一方針,潘漢年領導督促主管部門,組織力量對工人的居住情況進行調查,並多次召開會議,討論研究工人新村的修建規模、標準等問題,抓緊落實,使解放後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很快建造完工,一大批工人勞模搬進了新房。曹楊新村的建立,開了上海建造新村工房的先例。

  上海解放後,潘漢年除了協助陳毅同志主持市政府工作之外,還擔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統戰部副部長兼上海市委統戰部部長,主持日常工作。

  當時,團結爭取愛國的工商界人士,共同建設新上海是一項極其重要而迫切的任務。潘漢年曾經向統戰部的同志指出,上海這個大工商業城市,如果工商界人士袖手旁觀,隔山觀望,光靠黨、政府和工人階級的力量,是不容易迅速把生產和市場搞好的,一定要爭取他們站到我們這一邊來。

  但是,許多工商界人士對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心存疑慮,解放前夕,紛紛把資金抽調到國外和香港,有的人雖然留在上海,但也是隨時準備席捲而走。針對這種情況,陳毅和潘漢年等曾多次召集民主黨派和各界愛國人士,特別是工商界人士開會,反復向他們闡述黨的城市政策和工商經濟政策。同時,潘漢年還充分利用在民主革命時期結識的工商界朋友,廣泛深入地開展說服勸導工作,努力爭取許多移居海外和港澳的工商界人士重返上海,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作貢獻。並且動員留在上海的工商界人士從國外和香港調回資金和設備,重新開工生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