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潘漢年傳奇 | 上頁 下頁 |
四四 |
|
如上文所述,周恩來此信寫於9月22日潘漢年離開保安前夕,10月14日周代表中央正式通知潘為談判的全權代表。因此,陳看了信後,便問潘漢年: 「你是代表周個人或代表毛?」陳意在弄清楚潘在談判中的身份。 「我代表整個蘇維埃與紅軍來與南京政府及中央軍談判,並非代表任何人。」潘漢年回答乾脆。 陳聽後,要求潘漢年陳述中共關於合作的條件,潘根據《國共兩黨抗日救國協定》(草案)講了一個大概,內容包括:雙方共同努力,實行對日武裝鬥爭,保衛與恢復全中國之領土與主權;實行全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隊抗日救國聯合戰線,依據民主綱領建立中華民主共和國;雙方立即停止軍事敵對行動,劃分紅軍必須的與適宜的屯駐地區,供給軍費、糧食和一切軍用品,不得變更共產黨在紅軍中的組織與領導;改革現行政治制度,釋放政治犯;不再破壞共產黨之組織與不再逮捕共產黨的人員,共產黨停止以武力推翻現政府,召開抗日救國代表大會;建立統一的全國軍事機關,紅軍派人參加,中國共產黨承認國民黨在此種機關中占主要領導地位;與蘇聯訂立互助協定;雙方均保持政治上、組織上的獨立性。潘漢年將上述意見講述之後,問陳立夫: 「南京對我們提議有何意見?」 陳立夫於是聲明,他代表蔣介石作一答覆:第一,既願開誠合作,就不好有任何條件;第二,對立的政權與軍隊必須取消;第三,目前可保留3000人之軍隊,師以上領袖一律解職出洋,半年後召回按材錄用,黨內與政府幹部可按材適當分配南京政府各機關工作;第四,如果軍隊按上述處置,則你們所提各項政治要求都好辦。 「這條件恐不易接受吧?」陳立夫講完這四點後,笑著問潘漢年。 「這是蔣介石先生站在剿共立場上的收編條件,不能說是抗日合作的談判條件。」潘漢年針鋒相對,毫不退讓,也笑著說:「請問陳先生,當初鄧文儀在俄活動,曾養甫派人去蘇區,所談均非收編,而是合作,蔣先生為什麼目前有如此設想,大概誤會了紅軍已到無能為力的時候,或者受困於日本共同防共協定的提議,磋商合作條件尚非其時?」 說到這裡,潘漢年加重語氣:「這樣消耗國力的內戰,眼見一時尚無停止可能,日本乘機進攻之野心當亦繼續無已,南京日來標榜之決心抵抗,未知從何做起,歷史上未見對外對內兩重戰爭可以同時並進,先生以為如何?」 陳果夫、陳立夫這一對浙江吳興籍的同胞兄弟,是蔣介石的大恩人加生死之交的陳其美的侄子。兩陳之父在湖州經營絲業和當鋪,是個不大作聲,很有城府的人物。陳果夫長於陳立夫,作風上近似乃父,深沉寡言,多思善慮,因有肺病,常論衛生醫學,閉口不談政治而操縱政治,弟陳立夫好演講,左右開弓,鋒芒畢露。從與潘漢年的交談中,也可知他的性格特徵了。兩陳為蔣介石的心腹,替蔣介石執掌黨權。不過陳氏兄弟在兩黨合作抗日這個問題上,與蔣介石還是有所區別的。看到潘漢年態度強硬而謙和,措辭激烈而在理,陳立夫輕輕地回答:「是的,條件很苛刻,談判恐一時難於成就。」但是,蔣的方針,陳立夫又無法改變,他對潘漢年說:「無論如何,蔣先生中心意旨,必須先解決軍事,其他一切都好辦,你我均非軍事當局,從旁談判,也無結果,可否請恩來出來一次?」 「如蔣先生無談判合作之必要,我想他不會出來。」潘漢年回答。 陳又說:「蔣先生答允如周出來,他可以和周面談,或者那時蔣先生條件不致太苛刻也難說。」 潘笑著反問:「那麼要不要把蔣先生所提收編各點同時放在電報裡發出?」 陳思索一會兒說:「這樣恐周不能來,我也這樣估計。暫時不提也好,看周到底願不願與蔣親自談。」 潘說:「如不把貴方意見告訴他,僅說蔣願見他,豈不是我要騙他出來,何況正在交戰激烈之際,暫時停戰問題不解決,我想他是無法出來的。」 至此,陳仍堅持雙方軍事負責人先談,潘則要求先無條件停戰,暫時各守原防。陳拒絕了,雙方沉默了好久,張沖出來打圓場,提出周恩來如肯出來,他負責保障周的安全。 為了打破僵局,潘漢年改變話題,向陳提出:兩黨合作談判一時難以成熟,可否與陳先生所管各種的政治問題,其中包括反政學系、漢奸等局部問題先談判,以形成將來整個合作的基礎。聽了這個提議,陳、張互相看看,表示驚異。陳立夫想了很久才答覆:「這不可以,必須整個來談,並在唯一領袖的意志下進行工作。」接著仍要求潘漢年打電報請周恩來出來。潘漢年感到雙方僵持不是辦法,表示考慮陳立夫的提議。 潘漢年初會陳立夫,第一次談判到此為止。張沖送潘漢年出滄州飯店時,特別向潘表示陳立夫對蔣委員長所提辦法甚為失望,但是他們將盡一切辦法促成此事。 此次談判由於蔣介石缺乏誠意,未能收到任何實質性的結果。過了一天,11月12日,潘漢年即以「小K」的代號,將與陳立夫談判的情況電告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博古等中央領導。慶倖的是,這份可以洗刷潘漢年「內奸」罪名的文字奇跡般地保存了下來,並於1993年第5期《黨的文獻》上首次公諸於世。 接到潘漢年的報告,11月22日,毛澤東與張聞天聯名複電潘漢年,強調對國民黨談判的方針是:「我只能在保全紅軍全部組織力量,劃定抗日防線的基礎上與之談判。」並指出,迫蔣停止「剿共」,「此是目前抗日統一戰線的中心關鍵」。 中共中央在委派潘漢年南下與國民黨談判合作抗日的同時,對蔣介石調兵遣將進剿陝北紅軍的軍事行動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11月21日,在周恩來指揮下,紅軍在山城堡地區一舉殲滅胡宗南軍一個整旅又兩個團的實力,顯示了紅軍的力量。這之後,潘漢年又與陳立夫在京、滬兩地正式談判了兩次。陳立夫雖然把保留紅軍的人數由3000人改為3萬人,但根本立場沒有改變,而潘漢年堅持中央的原則立場:「我們願以戰爭求和平,絕對不作無原則的讓步。」這樣,潘、陳之間的談判,實際上已經陷入僵局。 從莫斯科到西安、南京,從鄧文儀到陳立夫,潘漢年可以說是在談笑風聲中堅持了原則立場,貫徹了中共中央的戰略意圖,「迫得刁頑俯首驚」,在談判桌上贏得了優勢,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抗戰義無反顧的凜然正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