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潘漢年傳奇 | 上頁 下頁
四一


  張學良,字漢卿,號毅庵。奉天臺安縣(今遼寧省)人,是東北王張作霖的長子。1928年張作霖在皇姑屯車站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後,張學良即成為東北軍的最高統領。1928年12月29日宣佈東北易幟,由南京國民黨政府任命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官。1930年中原大戰時升任國民革命軍陸海空軍副總司令。「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執行蔣介石不抵抗主義致使東三省陷於日軍的鐵蹄之下,張學良也因此被國人視為「不抵抗將軍」,受到輿論的譴責。1933年10月,張學良在蔣介石的威迫下,引咎辭職,出洋考察。翌年春,張游歐歸來,被任命為鄂豫皖「剿匪」副總司令。1935年夏調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率部向陝甘寧的紅軍進攻,屢遭失敗。張學良歷經痛失東北的恥辱,圍攻紅軍的失敗,加之對蔣介石想讓東北軍充當內戰炮灰的意圖有了更為清楚的認識,因此,他既要找自己的出路,又要圖抗日報國的心願。1935年11月,張學良到南京參加國民黨「五大」後,到上海找杜重遠,向他請教如何挽救東北軍,杜提出聯共、聯楊(虎城)、聯盛(世才)的方針,張非常贊同。隨後,又在上海會見了胡愈之,胡「爭取張學良聯共抗日,取得了成果」,張學良一回西安,即令東北軍67軍軍長王以哲到前線去溝通與紅軍的關係。

  1936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委派李克農到洛川,會見了王以哲,雙方達成了三個口頭協議:互不侵犯、開放交通、通商。一個多月之後,張學良偕王以哲親至延安天主堂與周恩來、李克農秘密會談。從此,中共與張學良之間建立了正式聯繫。有了這一層關係,潘漢年與張學良滬上會晤就可直截了當地交談了。潘向他介紹了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勢,講述了中共《八一宣言》的精神,張聽後甚為動心,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有張學良的掩護,在劉鼎的細心安排下,潘漢年的陝北之行相當順利。

  8月初,潘漢年到達西安,住在七賢莊。然後通過赴陝北的交通線,由東北軍護送穿過其軍事防線,8月8日到達當時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

  到保安的當天晚上,潘漢年就被叫到張聞天的窯洞裡,在張聞天與劉英夫婦倆的炕前支了一張行軍床,徹夜長談。

  一年半前,潘漢年離開長征隊伍去執行任務,是由張聞天親自交待的。一年半後,潘漢年返回中共中央所在地,還是由張聞天親自接待他。潘漢年向張聞天彙報了共產國際對中國建立抗日統一戰線問題的指示,以及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意見和自己回國的任務,彙報了他在莫斯科及香港、南京與國民黨代表聯絡會談等情況,同時對張學良的工作提出了看法。此後幾天裡,他還向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同志作了詳細彙報。同時,他還向中央秘書處負責人鄧穎超文代了共產國際新編的密碼。

  潘漢年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為中共中央進一步落實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起了促進和推動的作用,至今雖然仍沒有發現文字記載,但從他到保安後黨中央的活動可明顯地看出,他的陝北之行,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潘漢年到保安的第三天,即8月10日,張聞天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毛澤東在會上首先分析了形勢發生的變化,指出,在今天我們應該承認南京是民族運動中一種大的力量。我們的方針過去是願意同南京談判,現在仍繼續這個方針。周恩來則明確建議,同南京談判時應提出兩個實際問題:一是停止內戰;二是實行抗日民主,發動抗日戰爭。但必須放棄「抗日必須反蔣」的口號。毛澤東對此表示同意。潘漢年列席了這次會議,並向大會作了彙報。

  8月12日,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政治局委員聯名發電報給二、四方面軍領導人,傳達會議決定,指出「認定南京為進行統一戰線之必要與主要的對手,應與南京及南京以外之國民黨各派,同時的分別的進行談判」。

  8月25日,中共中央發表了《中國共產黨致中國國民黨書》,再次敦促國民黨「立即停止內戰,組織全國的抗日統一戰線,發動神聖的民族自衛戰爭」。呼籲實現國共兩黨的重新合作。

  9月1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向黨內發佈《關於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指出:「目前中國人民的主要敵人是日本帝國主義。所以,把日本帝國主義與蔣介石同等看待是錯誤的。『抗日反蔣』的口號也是不適當的。」「在日本帝國主義繼續進攻、全國民族革命運動繼續發展的條件下,國民黨中央軍全部或其大部有參加抗日的可能,我們的總方針應是逼蔣抗日。」

  綜上所述,潘漢年向中共中央彙報之後,從中共中央一連串的舉措看,潘漢年所作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

  潘漢年在列席8月1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之後,隨即受中央派遣,趕赴安寨與葉劍英領導的東線東北軍工作委員會聯繫,開展對東北軍的統戰工作。

  一回生,二回熟。潘漢年這次與張學良見面,兩人開誠佈公,推心置腹。期間,張學良幾乎每晚都與潘見面。在談到紅軍北上的問題時,張學良將前線的軍事情報送給潘看。張說,東北軍採取中立,於學忠部集中到蘭州,紅軍可以貼近於部防區走,但不要進城。張告訴潘,固原以北諸鎮他不好撤防,紅軍要通過可以打過去,他準備犧牲一些部隊。張還表示歡迎葉劍英去西安,以商量軍事行動上的合作。

  在與張學良的多次交涉中,潘漢年覺察到東北軍內部團結統一工作進行得太遲緩。張怕洩露聯共的秘密,不敢在部隊中談聯俄聯共問題。潘向張建議要公開亮出旗號,聯蘇聯共是政治主張,完全可以公開,需要保密的是政略與戰略,以及與共產黨交往的程度。同時,還可以利用蔣介石的言行和南京政府的舉動,說明他們自己也在準備聯蘇聯共,也可以拿南京方面派人找紅軍聯繫的事來說明。張告訴潘,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時,蔣介石向他說過要聯俄,而俄方態度不明。當時蔣廷黻兩次要求張學良向蔣介石提出「聯俄容共」,張問蔣:「你為什麼不提呢?」蔣說:「提過,恐怕無效。」不久,南京政府任命蔣廷黻為駐蘇大使。張學良以此為證,認為南京的外交政策有新的變動,蔣介石可能要和共產黨妥協。潘漢年說,這些都可以張揚出去,大談聯蘇聯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