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潘漢年傳奇 | 上頁 下頁
三三


  正當談判進行之際,潘漢年他們突然接到周恩來事先商定的密語電報:「你喂的鴿子飛了。」暗示他們立即返回。跟他們談判的粵方代表很敏感,他們問:「是否你們要遠走高飛了?」「不是,」潘漢年、何長工平靜地回答:「這是說談判成功了,和平鴿上天了。」但潘漢年心裡明白,第五次反「圍剿」已告失敗,紅軍決定實行戰略轉移。

  談判結束後,潘漢年等立即離開尋烏,返回會昌。接著又按周恩來的意見逕直趕到于都,向周恩來彙報了談判的經過及協議的有關內容。當周恩來得知談判成功時,他異常高興地說,這對於我們紅軍、中央機關的突圍轉移,將起重大作用。果然,紅軍在選擇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的突圍方向時,就以南線作為其突破口。

  10月2日,中央軍委在於都祁緣山下達了突圍命令,命部隊在安遠、信豐的新陂、小溪和贛縣的馬嶺等地突出重圍。經過激戰,紅軍突破了敵人的第一道封鎖線,從南康、大庾嶺邊緣地區進入廣東境內。陳濟棠履行了秘密協議,基本上沒有堵截,紅軍順利地通過了第二道封鎖線。

  潘漢年的廣東之行,再一次顯示了他折衝尊俎的能力。對潘漢年而言,與陳濟棠談判和與閩省十九路軍的談判,他都盡了全力,就談判本身而言,都是成功的。但前者由於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干擾,未能達到預計的結果,後者卻見到了成效。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使黨內許多同志開始懂得了統一戰線的重要性,也才有了後來紅軍與東北軍、西北軍統一戰線的建立,導致了西安事變的發生,迫使蔣介石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團結抗日的政治主張,實現了國共合作、聯合抗日的局面。而潘漢年是促成這一偉大歷史性轉折的大功臣,這是後話。

  三、港商「楊濤」

  1934年10月20日淩晨,潘漢年隨中央紅軍大隊人馬,從木船搭起的浮橋上跨過於都河,離開了創建7年之久的中央革命根據地,離開了他工作戰鬥了一年有餘的這塊赤區紅土,踏上了長征的征途。

  還在潘漢年、何長工赴粵談判期間,組織上就對他們今後的工作作了一個安排:何長工去教導師任政委;潘漢年擔任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兼地方工作部部長。待他們趕到于都,向周恩來彙報了談判情況之後,周恩來就代表組織對他們作了交代。何長工隨即奉命前往部隊報到,潘漢年則留在於都,編入中央直屬團任職。

  疾風知勁草。這位三十年代的文壇驍將,党的隱蔽戰線上的鬥士,又在烽火征程中,出色地完成了組織上交給他的任務。

  長征之初的宣傳工作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當時紅軍的「長征」是一種被迫的戰略突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不得不離開根據地。由於決斷猶豫、行動倉促,造成部隊的緊張和群眾的驚慌。特別是這樣重大的行動,沒有在幹部與紅軍指戰員中進行解釋工作,在政治上不能提高紅軍戰士的積極性;在軍事上從陣地戰轉為運動戰,沒有給以必要的休養兵力與整頓訓練,因而使這次突圍,成了「一種驚慌失措的逃跑的以及搬家式的行動」。

  11月下旬,當紅軍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湘江之後,從江西出發時8.6萬人,就只剩下3萬多人,最慘的是八軍團,基本上全軍覆沒。部隊中士氣低落,怨聲載道。面對如此艱難的環境,作為總政宣傳部長的潘漢年,擔子之重是可以想像的。但他堅信黨的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威力,義不容辭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他精心組織宣傳部工作人員以各種形式鼓動紅軍戰士的士氣。在每天行軍、宿營後,潘漢年還要編輯油印小報,根據行軍情況和經過地區的政治形勢,發佈宣傳口號。更令人佩服的是,這個曾經戰鬥在白區的文化人,在真槍實彈的戰場上,表現了極大的勇氣。

  1935年1月中旬,即遵義會議後不久,恢復了軍事指揮權的毛澤東,準備組織一次有力的戰鬥,消滅正面的敵人。毛澤東要求總政治部所有幹部都到連隊去,激勵士氣,參加戰鬥。潘漢年首先響應,下了連隊。他對宣傳部的同志們說:「這是毛主席直接組織的一次戰鬥,我們大家要不顧一切,奮勇前進,爭取勝利,以實際行動擁護毛主席的正確路線。」後來因軍事形勢的變化,這一仗沒有打成,但大家覺得這位沒有正兒八經當過兵、打過仗的宣傳部長所表現出來的臨陣前的勇氣,卻不亞於一個真正的紅軍戰士。潘漢年在這次戰前動員中所說的話,表達了他對毛澤東的無限信任、對毛澤東路線的堅決擁護。潘漢年在上海白區時,自己也曾經自覺不自覺地執行過「左」傾路線,他曾經發動組織過那些不必要的「飛行集會」,他對「左」傾路線最後導致白區工作幾乎損失於盡的結局有一種切膚之痛。進入蘇區後,他不僅被前四次反「圍剿」的赫赫戰果所激勵,為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而歎息,並為有口皆碑的毛澤東作戰指揮的雄才大略所折服;加之他更有感於自己與十九路軍將領締結的協定遭到流產,與粵軍簽訂的協定所產生的成效,從而使他進一步增強了對毛澤東的尊重。

  長征開始後,毛澤東雖然還掛著一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的頭銜,但實際上大權早已旁落,在黨內特別是在軍事上沒有發言權,更談不上指揮權了。他的處境不佳,但「宰相肚裡能撐船」,他仍然顯得那樣的豁達大度。蔡暢回憶了當時毛澤東的情況,她寫道:

  「他(指毛澤東)的頭髮很長,留著大背頭,人顯得精疲,穿的戰士服裝,只在早晚天冷時,才穿上軍大衣。他的馬總是由馬夫牽著遠遠地跟在後面。很少見他騎馬,更沒見他睡過擔架,總是同幾個戰士有說有笑地一塊步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