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潘漢年傳奇 | 上頁 下頁
三一


  「一切想在革命與反革命中間找取第三條出路的分子,必然遇到殘酷的失敗,而變為反革命進攻革命的輔助工具了。」

  基於上述認識,「左」傾錯誤的領導人居然把十九路軍領導人反對蔣介石的鬥爭,看作是軍閥、反革命之間爭權奪利的鬥爭。因而,他們不是採取聯合十九路軍共同反對蔣介石的方針,而是採取坐山觀虎鬥,任憑他們去爭鬥的策略。在軍事戰略上不是抓住有利戰機,採取主動的戰略配合,以打擊蔣介石軍隊,粉碎敵人的第五次「圍剿」。當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竭力主張我黨應履行《初步協定》,當潘漢年在閩省努力貫徹這一主張時,「左」傾錯誤的領導者則強調,「要先叫十九路軍吃一點虧,我們再幫助他們,那他在與我黨合作中價錢就便宜了」。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潘漢年力圖在軍事上實行與十九路軍合作的種種努力,未得到滿意的結果。

  儘管如此,他在這場事變中所表現出來的折衝樽俎的應變能力,出神入化的情報手段,都已為許多人佩服。據陳公培等人回憶,潘漢年通過與中共有情報關係的梅龔彬、陳公培等人瞭解了福建人民政府的內部情況,他把情報密寫在一本」帳本」上,交給中共入閩參加貿易談判的賴祖烈,送回中央蘇區,並兩次起草電報,由黃火青翻譯成密碼報告中央。在這期間,潘漢年還應福建政府領導人的要求,多次致電黨中央,轉達他們要求派遣紅軍支援的願望。潘漢年這種誠懇的態度,實實在在的工作,也為福建政府和十九路軍領導人所信任,這就是後來潘與他們始終保持友誼,在人民解放戰爭接近勝利之際鼓勵、幫助他們成功地走向新生之路的一個歷史淵源。

  1933年11月底,蔣介石從南京、江浙及入贛「進剿」的北路軍中,抽調其嫡系部隊,分三路入閩,並集中海空軍及炮兵的優勢力量,以武力鎮壓閩變。孤立無援的十九路軍被動應戰,終於在1934年1月中旬慘遭失敗。成立僅54天的人民政府就此夭折。

  就在蔣介石軍隊進駐福州的前一天,1月15日,潘漢年與程冠棋、梅龔彬、劉叔棋等人,經化裝,坐車至馬尾,在馬尾港登上一艘日本商船,潛赴香港。此時,潘漢年已從福建政府失敗的沉痛教訓中開始認識到了統一戰線政策正確與否的重要性了。為了保持同十九路軍將領的聯繫,潘漢年讓梅龔彬留駐香港,繼續這方面的工作,同時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將與他們聯繫的電臺呼號和密碼,轉交在香港的十九路軍將領和福建人民政府領導人。他自己按中央指定的交通路線,經上海重返瑞金。等待他的,又是一樁重要的也是他能夠勝任的工作。

  二、「突擊隊長」的風波

  潘漢年返回江西之時,正是中央工農紅軍進行第五次反「圍剿」的關鍵時刻。

  1934年1月中旬,蔣介石用武力解決了閩變,便立即發動了對中央蘇區的戰略攻勢。鎮壓了十九路軍的蔣介石主力部隊,調轉槍口,採取「穩紮穩打」的「堡壘主義」策略,全力「進剿」紅軍。由於「左傾」領導者的錯誤指揮,紅軍處處被動。4月底,敵北路軍打開了中央蘇區的北面門戶——廣昌。緊接著,敵人兵分六路,向中央蘇區的中心逼近,形勢十分嚴峻。為了支持前方,擴大紅軍就成了當時後方的中心工作。中央抽調一批幹部擔任「擴紅」突擊隊隊長,到各縣去工作,落實中央提出的「擴紅」任務。潘漢年是被派往楊殷縣的「突擊隊長」。

  楊殷是贛南一個邊縣,其縣名是為紀念1929年與彭湃一起犧牲的楊殷烈士而設。因為該縣緊挨白區,是典型的紅白交錯之地,情況比較複雜。加之國民黨特務的猖狂活動,比如造謠惑眾,煽動反赤,秘密暗殺事件不斷發生,所以群眾情緒低落,「擴紅」阻力很大。潘漢年到楊殷後,深入群眾,切切實實地瞭解情況,發現當地老百姓聽說「擴紅」,不少壯丁跑到山裡去了。在這種情況下,分配的「擴紅」任務很難完成。於是,潘漢年將此情況如實地向李維漢彙報。李維漢,即羅邁,時任中央組織部部長,兼中央黨務委員會書記。中央的「擴紅」工作當時由李維漢負責。潘漢年將上述情況彙報之後,還實事求是地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要求邊縣像中心區一樣完成「擴紅」的指標和任務是不可能的。李維漢聽了,就說潘漢年右傾,把他的「突擊隊長」給撤掉了。這是潘漢年在黨內第一次受到的撤職處分。作為一名老黨員,他還是服從組織處理,從楊殷縣經於都返回瑞金待命。

  不過,潘漢年被撤銷「突擊隊長」之職,並沒有對他產生多大的影響。因為那個時候,黨內被撤銷職位的人遠不止潘漢年一個,像毛澤東這樣的中央蘇區黨和軍隊最高領導人,也遭到不應有的打擊,給撤了職、奪了權。懲處黨內幹部,進而冠之以機會主義的大帽子,對「左」傾錯誤的領導者來說,實在是家常便飯。潘漢年雖然不平,但卻也並不介意,回瑞金後,他繼續擔任宣傳部副部長一職,幹他的老本行。時隔不久,潘漢年被委派為中央蘇維埃政府和中國工農紅軍的代表,赴粵與號稱「南天王」的粵軍首領陳濟棠進行停戰談判。

  陳濟棠,字伯南,是廣東省防城縣人,早年追隨鄧鏗,參加同盟會。歷經護法、護國運動和討伐陳炯明等戰役,北伐戰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師師長。大革命失敗後投靠蔣介石,任第四軍軍長,成為粵軍首領。1932年,陳濟棠被任命為江西「剿匪」南路總司令,配合蔣介石「剿共」大軍,駐守江西省會昌縣筠門嶺以南地區。但陳對蔣介石消滅異己的企圖早有戒心。他知道,蔣介石讓粵軍在南線進攻紅軍,同他對待十九路軍的用意如出一轍,使的是一箭雙雕之計。陳協助蔣的嫡系打敗了紅軍,便順勢入粵抄他的老巢。為了保存實力,不讓蔣介石陰謀得逞,陳濟棠採取了同紅軍「外打內通」、「明打暗和」的策略,與紅軍取得合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