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潘漢年傳奇 | 上頁 下頁


  ※第二章 主筆·驍將·書記

  一、置身營幕任主筆

  1926年11月23日上午九時,日本DA—F00客輪發出一陣長長的笛聲,緩緩地離開了上海虯江碼頭。緊靠岸邊船弦上站著一位青年,他身穿淺灰色西裝,腳踏皮鞋,白襯衣領子下系著一條格子領帶,一副入時的金絲眼鏡架在高高的鼻樑上,雙眼皮、兩眼炯炯有神。好一派上海灘小開風度。他,正是自詡為「新流氓主義」者的潘漢年。

  潘漢年何以離開《幻洲》編輯部登輪遠行?他此行的目的又是什麼?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在潘漢年這群「小夥計」們的共同努力之下,創造社出版部的業務從1926年春潘漢年加入該部後發展很快。許多新書刊在該部附設的門市部常銷售一空。顧客天天絡繹不絕,他們中間有「赤足拖木屐」的工人,有穿著學生裝的讀書人;有些人往往從老遠的地方跑來買書。由於讀者多,營業額急劇上升,據有的學者統計,從1926年3月至7月這短短的幾個月裡,出版部的營業額就超過了16000元。也因為這個原因,三德裡這條小弄堂顯得比往常更加熱鬧,引起了反動軍閥當局的注目。此時,上海政局控制在直系軍閥之手,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兼任淞滬督辦。

  這位被稱之為「恪威大將軍」的直系「聯帥」,正面臨國民革命軍在浙、閩、蘇、皖、贛五省的武力威迫,惶惶不安於「赤化」,對其後方基地上海控制極嚴。8月7日,由淞滬警察廳出面,查封了創造社出版部,逮捕了正在工作的葉靈鳳、柯仲平、周毓英、成紹宗四個「小夥計」。這一天,潘漢年不在現場,免遭了一次牢獄之苦。事發後,潘漢年為營救同伴四處奔走,他想起了自己的入黨介紹人、中國濟難會負責人王弼、阮仲一,請他們設法營救。經各方串聯呼籲,加之警察廳「證據不足」,該廳廳長只好順水推舟,於8月12日放出了這四個「小夥計」,並批准創造社出版部重新開業。

  這件事發生後,潘漢年與中國濟難會的關係又深了一層。經組織同意,潘漢年也加入了這一組織,並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成為該組織一名得力骨幹。當時,中國濟難會裡聚集著一批社會知名人士和中共早期領導人,他們中間有惲代英、張聞天、楊賢江、楊杏佛、沈澤民、郭沫若、沈雁冰等人,潘漢年受到了他們的影響,也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情。1926年11月23日,由該組織推薦,潘漢年代表中國濟難會上海分會,到武漢出席該組織的籌備會,商議有關全國代表大會的具體事宜。

  臨行前,潘漢年將《十字街頭》第6期的編輯工作作了交代。《十字街頭》既是他投槍的戰鬥陣地,又是他精心培育的果實,待船離開碼頭後,他便一頭鑽進船艙,伏在木板桌上,奮筆疾書,為《十字街頭》撰稿。稿子寫成後,潘漢年分別在鎮江、南京兩次郵寄編輯部。對於此事的前後經過,潘漢年在當時就作了具體生動的描述:

  「講到在船上寄稿給你,頗費一番苦心,現在從天津到上海,各地不是都在戒嚴期中嗎?來往的信件都要檢查,他們認為『有犯戒嚴條律』的時候,便可任意扣留或把它充軍到火爐裡去的。我們的稿子是不是在扣留或充軍之列,我們自己是不得而知,要看大爺們的高興與否。

  「為了第6期不好延期的緣故,我們的稿子又不得不寄,要寄又怕『沒收』,沒有辦法之中,我想出一項騙著自己的辦法:你收到我的信和稿子不是都由櫻島女士轉來的嗎?你的名字下面不是有『妹妹』兩個字嗎?我想當你們收到我的信的時候,一定要罵我有意打趣,開玩笑,是不是呢?誰知我是小心翼翼,鄭重其事,一點也沒有開玩笑;信面上寫的是『A字11號櫻女士轉邱小姐收,和秀英緘』等,是特別請蔡先生模仿女子的嫋娜纖字;信封裡面,第一張信紙上寫著很大很大的『韻鐸吾妹妹』等字,所以要這樣寫的用意,無非是想告訴檢查信件的大爺:『這是小姐和小姐的通信,並無赤化嫌疑,請你放它過去吧!』

  「但『大日本』公司的DA—F00船上竟會沒有一隻信箱!我們上了船,占定房間以後,就『穿山甲』似的找尋信箱之所在,後來問茶房才知道沒有為我預備。」船到鎮江,停泊在江中的『渡船屋』旁邊,『渡船屋』上當然沒有郵筒的,不得已只好將一大捆信件交給茶房,再三懇求他要設法付郵,不好『拆爛汙』!」一個有極強事業心的十分機靈的青年人形象,躍然紙上。這也是他日後能夠勝任情報戰線工作所具備的一個基本素質。第二次郵寄是在南京。船停靠江邊碼頭後,潘漢年將夜間寫好的三段雜感放入信套裡,照第一次一樣,如法炮製寫上「櫻女士轉邱小姐」等幾個字,貼足郵票,自己上岸尋找郵筒:

  「果然,一上岸沒有幾步,就見一隻綠色圓形的郵筒立在路旁,我多麼高興呀,把信塞進郵筒裡的時候,好象一對情人久別重逢一般的心醉神迷。」

  潘漢年的此次武漢之行,收穫甚大。他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張國燾、向忠發、陳潭秋、李碩勳等當時中共一些最主要的領導人。會議期間,他認真地聽取了毛澤東關於農民問題的報告,李立三的工人運動報告,張國燾的國際國內問題報告以及李碩勳的學生運動報告,大大開闊了視野。

  當時,武漢三鎮剛被北伐大軍收復,充滿了熱烈的革命氣氛,潘漢年多次參加了武漢的群眾集會,並同與會代表一起赴湘參加長沙各界人民代表大會。他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薰陶,在政治上似乎成熟了許多。這些變化,不久後即在他的實際工作中,在他的筆下,都有比較明顯的反映。會議結束後,中國濟難會全國代表大會因故未能召開。惦記著《幻洲》《十字街頭》的潘漢年,無心逗留,於1926年12月下旬返回上海。

  就在潘漢年往返滬漢之際,北伐大軍正以摧枯拉朽之勢,進擊東南各省,向長江中下游推進。國民革命繼續呈蓬勃發展的趨勢。當時,執掌北伐帥印的蔣介石正盤算著發動反共陰謀,但在表面上,依然標榜擁護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贊成國共合作。尤其是北伐戰爭正在進行之中,他還需要蘇聯軍事顧問,特別是需要共產黨人的幫助。於是,中共的知心朋友,大名鼎鼎、聞名大江南北的創造社盟主郭沫若,被請到了南昌蔣介石的國民革命軍司令部,輔佐國民黨左派領袖鄧演達,出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副主任。

  按當時規定,總政治部的活動範圍是第二、三、六軍等部的軍隊政治工作及江西地方的民眾工作。

  郭沫若走馬上任後,迫切感到需要加強軍隊的政治宣傳工作,他與總政治部副秘書長李一氓協商後,決定以總政治部的名義,創辦一份小報,定名為《革命軍日報》。

  《革命軍日報》是一張八開的宣傳性的軍中小報,其內容要求不僅政治性強,而且文字活潑,融理論性、可讀性於一爐。郭沫若與李一氓在南昌和武漢兩地居然未能物色到合適的編輯人選,便把主意打在了潘漢年身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