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紀實 > 憑海臨風 | 上頁 下頁 |
一三 |
|
持人的明星效應。他們面對政界藝壇的風雲人物,不卑不亢,甚至針鋒相對,專門提富有挑戰性的尖銳問題,有時不惜吵個天翻地覆。他們的文稿雖然事先由創作集體擬定,但因為現場採訪,不容遲疑,所以要求這些主持人的思辨及語言功底都不同凡響。至於娛樂節目,脫口秀一類,則一般由電視臺向私人製作公司購得。這些節目的主持人五花八門,難以概述,很多人根本離不開現場臺詞提示器的幫助。可以說,在美國並不存在定義嚴格的「主持人」這一職業,幾乎所有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都來自電視以外的職業背景。 國內電視主持人的稱呼當從趙忠祥先生在八十年代初主持中學生智力競賽開始,沈力女士又成為第一個擁有固定欄目——《為您服務》的主持人。現在,除新聞播音員外,幾乎所有在電視節目中露臉的,以節目主人身分出現的面孔,都被冠以主持人的稱號。 大概是因為我們的電視承擔著推廣標準普通話的職責,或許也因為我們首先想到在「圈內」尋找有經驗的人選,反正一大批電視節目主持人是播音員出身。但是國內電視主持人的評獎往往把新聞播音員排除在外,因為他們雖然字正腔圓,音亮質純,且傳達準確,但只是念稿而已。為此,不少播音員並不服氣:「大多數所謂『主持人』不也是背稿嗎?難道因為他們多加了些『那麼』、『嗯呀』之類的小零碎兒,或故意把標準普通話說得像南方化國語,就高人一等了?」 我認為播音員們的抱怨是有道理的。僅僅把嚴謹的書面語言「翻譯」成大白話,或把嚴肅的面孔換成一副笑臉,並不代表什麼水平的差別;在主持過程中即興來兩句俏皮話,鼓勵觀眾拍拍手之類,也與「藝術」大有差距。 近五六年來,電視主持人的另一大來源是大學生。他們年輕活潑,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且青春亮麗,口齒伶俐,屏幕形象招人喜歡。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規律,從國家級到省市級,到鄉鎮廠礦的電視臺,女性主持人普遍比男性多,而其中又以三十歲以下的年輕女主持人最為活躍。而那些年過三十的女主持人,幾乎都希望把自己往年輕時髦裡打扮,她們最大的苦惱就是面臨那些臉上沒有皺紋的年輕同行的挑戰。這些是不是告訴我們:從電視臺到觀眾,都把「形象」當作評價主持人的首要標準。甚至有人說:「女演員年紀大了還可以演老太太,女主持人過了四十,還有什麼好看?」據我所知,一旦入了這行,找到了鏡頭感,不少主持人花在化妝上的時間遠比花在節目上的時間多。 再來看看國內常見的一些評價主持人的慣用詞匯吧:「高雅大方」、「端莊秀麗」、「親切溫柔」、「樸實無華」等等,幾乎全是形容外貌和氣質的。更難怪各種對主持人的採訪中常有這樣的問題出現:「您認為主持人與演員有什麼不同?」提這個問題本身就說明在一般人心中主持人與演員區別不大,反正都是靠形象吃飯的。 我個人認為即使主持人與演員之間的模糊界線得以澄清,單就電視主持本身而言,仍無法被冠以「藝術」之美譽。這是由其工作內容所決定的。大多數電視主持人的工作就是在節目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沒有多少節目以主持人為中心,而大多數現任主持人的資歷與業務素質也還不足以承擔節目主導的任務。所以主持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編導提供的腳本的基礎上,把臺詞化為自己的語言,以觀眾比較喜愛的方式說出來而已。隨著電視節奏的不斷加快,主持人在鏡頭前的每段話從十五秒到一分半不等。時間之短,容量之小,間隔之大,使語言不可能在深度和廣度上展開。這一切都似乎註定了主持人語言不太可能成為一門精深的藝術。 時下,有不少所謂「主持人訓練班」,所教授的內容包括播音化妝、即興講演、採訪等等。對此,我並不以為然。在我看來,「電視節目」是依靠一種播出的媒介——電視來劃定範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這個概念又因為不同的電視節目而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既然沒有簡單劃一的「電視藝術」,也就談不上所謂「主持人藝術」。就像你不能把一位電視劇導演與一位新聞專題節目導演橫向比較一樣,一位綜藝節目主持人幾乎完全不能與一位新聞主播相提並論。電視只是一種載體,與內容毫不相干。其作用更接近於報紙、雜誌,而不是電影。誰聽過有人說「報紙藝術」或「雜誌記者藝術」嗎? 「主持藝術」的概念含糊在於它可以被分解成一些沒有多少聯繫的門類。比如新聞主持人的藝術往往可以被歸納成採訪的藝術;綜藝類節目或遊戲節目的主持人也許更需要一些表演的訓練,特別是喜劇表演的訓練,因為 活躍氣氛往往要求主持人語言、表情的戲劇化,要求幽默詼諧的氣質;體育節目主持人的專業知識是其「藝術」的主要內容;兒童節目主持人則必須具備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的基本修養等等。 如果說,不同節目的成功與主持人之間尚有規律可尋的話,我想,那就是人格的魅力了。趙忠祥老師如果只是掌握了關於旅遊和動、植物的大量知識,而沒有一顆熱愛大自然,善於感悟生命的心靈,那麼他主持的《正大綜藝》、《人與自然》等欄目,充其量只能成為世界知識或生物課的講堂而已,談什麼魅力呢?克朗凱特如果沒有勇氣冒槍林彈雨的危險,不敢承擔說真話的責任,又怎麼會在越戰的關鍵時刻,不推諉、不避讓,鮮明地表白自己的反戰立場呢?不過,話說回來,這樣的素質完全取決於個人的修行,當屬「功夫在主持外」了。所以,追求其實並不存在的大一統式的」主持藝術」,只能導致電視主持的工匠化;追求一種萬金油式的技巧性的熟練,只能把本來具備成功素質的年輕人引向歧途。 況且,電視屏幕帶來的虛假的「成功」和「權威」是多麼容易讓人沾沾自喜呀!這往往使主持人產生盲目的自大。 隨著中國電視的日臻成熟,對主持人的要求也必然越來越專業化。那種憑藉少量訓練便可獲得的「鏡頭感」不再神秘,對主持人的評價標準會更多地放在主持人本身的涵養素質與節目的相配性,大量的新聞專題類節目會直接起用記者作主持人(現在不少電視臺已經開始這樣做了),社會類的節目會把一些擅長表達的專家請進演播室,主持人隊伍本身的年齡會趨於成熟化,性別分配將更為均衡。我們將很難再信任一個過於年輕的面孔分析中東局勢,也很難再容忍一個空虛的頭腦煞有介事地教訓觀眾,無論他們多麼上鏡。 我認為,一位電視主持人,只有認識到主持無藝術,才能放得下一些虛張聲勢的驕傲,也才能在與節目的真正融合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形成自己的風格。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