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
為新式武器開道(1) |
|
1954年9月9日,彭德懷同劉伯承率軍事代表團,應邀赴蘇聯參觀原子彈實爆的軍事演習,同去的有粟裕、陳賡、許光達、劉亞樓、鄧華、陳錫聯、宋時輪、周希漢、王尚榮。在演習總結會上,蘇聯國防部長布爾加甯把一個精美的包裝盒贈給彭德懷,內中裝有飛行員投原子彈的金鑰匙。會後代表團的成員們爭相傳看,陳賡說:「光給一把鑰匙,不給原子彈有啥用?」彭德懷說:「你是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咱們還是自己幹吧!」 彭德懷去蘇聯之前,8月20日,請物理學家錢三強到他的辦公室,為他講解原子彈、氫彈的構造原理和生產方面的問題,還交談了中國研製原子彈的條件。錢三強說,生產原子彈原料,反應堆比氣體擴散方法省力,但應先建一個試驗性原子反應堆準備條件。 新中國建立5周年,蘇聯赫魯曉夫、布爾加寧率代表團來參加慶祝盛典。同時與周恩來為首的中方代表團(成員有陳雲、彭德懷、鄧小平、鄧子恢、李富春)會談。會談前彭德懷對李富春說,要把建造試驗性原子堆的問題,提請蘇聯幫助。寧可削減別的項目,這個堆一定要爭取儘早建起來。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在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上,聽取李四光、錢三強和劉傑彙報發展原子能問題。彭德懷也參加了這次會議。會上決定從各方面努力把這一工作開展起來。2月18日,彭德懷在向毛澤東書面報告1954年的軍事工作中,提出「要逐步研究和爭取生產核子武器」。 1955年5月,彭德懷去柏林、華沙返國途中在莫斯科停留,赫魯曉夫接見時,主動提出可以看看他們的核動力潛艇,隨後安排彭德懷和隨行人員去列格勒訪問波羅的海艦隊。彭德懷在旗艦上檢閱了儀仗隊,受到隆重接待。艦隊司令滿口答應第二天即去參觀核潛艇,可翌晨卻說「核潛艇已出海」。彭德懷有些氣憤,但也知道這並非當地駐軍領導所能決定。經交涉後蘇聯方面又說可以到塞瓦斯托波爾去看,到後又說「黑海艦隊沒有核潛艇」。彭德懷對此非常憤懣。兩次碰壁,使他對獨立自主發展本國一切武器的信念,更加堅定不移。6月3日,他回到北京,向毛澤東和中央彙報東歐之行。中央為加快發展核能事業,7月4日決定由陳雲、聶榮臻、薄一波負責籌劃並組織實施。 中國留美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1955年10月回國。彭德懷同中央領導人欣感錢學森回來對發展中國的火箭事業是一個有利條件。12月中旬,陳賡向彭德懷建議:軍事工程學院有一些懂航空、火箭的專家教授,也有教學儀器設備,最好邀請錢學森去參觀一下,聽聽他對研製中國火箭問題的意見。彭德懷說:「這個意見很好,如中央同意即可安排。」 12月中旬,錢學森到哈爾濱,會見了在軍事工程學院的一些老同學。陳賡趁機向錢學森提出中國研製火箭的條件和可能性,並鼓勵專家們提出建議。錢學森回北京後,彭德懷邀請他來商談,陳賡陪同。彭德懷請錢學森考慮一下,在中國現有條件下,研製射程300至500公里的火箭需要多少時間?向錢學森說明當前中國急需的是解決防空火箭和海岸對海上目標的火箭。錢學森說,如果只是能夠發射的火箭,那用不了很長時間,費時間的是發射出去後的控制系統。彭德懷說,當然要同時解決這個問題才行。正在這時,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火箭專業教授會的任新民、周曼殊和金家駿等3人,向國防部提出研製火箭的建議。彭德懷和黃克誠看後,批交總參裝備計劃部長萬毅徵詢錢學森的意見。錢學森表示,射程300至500公里的火箭,彈體及燃料有兩年可解決,但這僅是20%,還有80%的自動控制問題,如果沒有蘇聯或其他國家的資料,靠中國現有條件從頭研究,可能要將近10年的時間。研究工作不宜設在軍事工程學院,因為要有大的靶場和專用設備,試驗中還要準備出危險。 彭德懷同錢學森商談時,請他為駐京軍事機關幹部作有關火箭問題的報告,錢學森欣然答應,在元旦前後,講了三次。1956年2月27日,錢學森提出了《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第二天,周恩來即批示:「印發軍委各委員和黃克誠。」彭德懷看後說:「這件事情,軍隊不僅可以出人,而且可以出錢。」3月6日,彭德懷在軍委擴大會議上,作了保衛祖國的戰略方針的報告,其中專題講了「我們必須積極著手研究我國尚不能生產的新式武器(如核子武器、導彈和其他新式武器等)的設計製造問題」。「為開展此項工作,我軍的軍械部門和各技術兵種必須逐漸建立自己的軍事技術研究機構。建議在國務院或國防部直接領導下積極籌建航空和導彈的研究機構,並準備籌劃核子武器的研究機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