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巧布口袋陣(1)


  國民黨胡宗南部在3月19日佔領延安後,蔣介石得意忘形,21日致電嘉獎胡宗南,並授以二等大綬雲摩勳章。5月15日,蔣介石在南京對其將校軍官說:攻佔延安,中共軍隊的「首腦部就無所寄託,只能隨處流竄,即使他們還有廣播宣傳,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和他發生聯繫,為此就絕對不能建立中心的力量了。」蔣介石對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誇口說:「到8月底或9月初,共產黨人不是被消滅,就是將被驅往僻遠的內地去。」國民黨的宣傳工具也大肆宣揚「陝北大捷」,聲言「中共已成流寇」。胡宗南更是趾高氣揚,認為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大功,又出捷報又開慶祝會,把西安的鞭炮燃放一空。他親自給「有功人員」授獎章,委任了延安行政督察專員,還請人到內政部活動要把延安改名為宗南縣。中共中央撤離延安後,經延川到清澗,在清澗棗林溝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決定中央分成兩套班子——由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代表中央,堅持在陝北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由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前往華北,進行中央委託的工作。隨後,又以葉劍英為書記、楊尚昆為副書記,率中共中央及中央軍委大部分工作人員,到晉西北地區,統籌中央後方工作。3月27日,毛澤東電告彭德懷:「中央決定在陝北不走。」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留在陝北,彭德懷深知其份量:西北戰場能否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關係著解放戰爭的全域。他每到一地,住處尚未找好,即催促通信科迅速架設電臺,同中央電臺保持聯繫。部隊準備行動或轉移時,凡接到中央軍委、毛澤東發來的注有「AAAA」或「AAAAC」的十萬火急的電報,彭德懷就把譯電員和警衛分隊留下來,等到收完、譯完之後才走。每次重要的戰役戰鬥,他都及時向中央報告請示,認真執行中央和中央軍委對野戰軍的指示。這樣,陝北戰場和中共中央意圖息息相通,並與全國各戰場緊密配合。中央留在陝北,陝北戰場的勝負進退,都關係著中央的安全,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並為中外所矚目。彭德懷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中央把這麼重的擔子交給我,我要是指揮不好,犯了錯誤,那就是我彭德懷無能,對人民犯了罪,對不起中央的重托。又說:「帶兵打仗是十分嚴肅而責任重大的事,稍一不慎就要死人,人命關天呀!」

  中共中央在撤離延安時,預計敵占延安後必然非常驕橫,指示西北野戰兵團集中兵力打運動戰,以一部兵力同敵軍保持接觸,誘敵深入,主力隱蔽延安東北方向待機。彭德懷和習仲勳將野戰兵團主力集結延安東北的甘穀驛、青化砭地區,以第一縱隊獨一旅的二團二營在延安西北誘敵迷敵,並同敵人保持接觸,佯作掩護主力撤退之勢,誘敵主力上安塞。

  胡宗南部在進佔延安後忘乎所以,認為西北野戰兵團「不堪一擊」,已「倉惶北竄」,隨即將其前進指揮所由洛川移至延安。除以一部兵力鞏固所佔領的交通線外,將主力集結延安附近,急於尋找野戰兵團主力決戰,妄想「肅清延水以北」共軍,但卻偵察不出野戰兵團主力的動向。由於野戰兵團的一部分兵力在延安西北的積極活動,邊戰邊退,敵人誤認為野戰兵團主力向安塞方向撤退。隨即以整編第一軍的第一師、第九十師5個旅的兵力,由延安沿延河兩岸向安塞前進。24日佔領安塞。為保障其主力的側翼安全,另以整編第二十七師之三十一旅(欠第九十一團),由臨真鎮向青化砭前進,建立據點。

  3月21日晚,野戰軍電臺截獲並破譯了胡宗南發給三十一旅的電報。彭德懷為抓住戰機,不顧已是三更半夜,和習仲勳、張文舟、徐立清到作戰值班室查看地圖,分析研究敵情。在判明敵軍動向後,彭德懷決心採取伏擊戰術,殲滅側翼之敵三十一旅,打好撤離延安後的第一仗。

  3月22日上午,彭德懷和習仲勳接連向中央軍委報告:胡宗南21日令三十一旅經川口渡延水,進至青化砭築工據守,限24日到達。「我軍擬以伏擊或乘其立足未穩徹底殲滅該敵」。同時令野戰兵團各縱、旅於22日晚和23日拂曉前,按指定地點隱蔽集結,看好地形,並封鎖消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