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
突破封鎖線 |
|
硝煙迷漫的贛南戰場,吹來蕭瑟秋風,中央革命根據地被敵軍重重圍困著。紅軍指揮員們,帶著沉重的心情籌劃著擺脫困境的方案。大家企盼中央能指出打破敵人圍困,發展和壯大革命力量的道路。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及中央、軍委機關和直屬隊共8.6萬人,以紅一、紅九軍團為左翼,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翼,紅五軍團為後衛,掩護龐大的中央縱隊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向南突圍,然後沿贛、粵、湘、桂邊去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開闢新的根據地。 紅三軍團集中于於(雩)都城外準備出發。彭德懷和楊尚昆路過一間小酒鋪。彭德懷突然拉著楊尚昆,從口袋裡掏出一個銀元說:「明天就要告別根據地了,我們去喝一盅,今天我請客。」楊尚昆看看素不花錢的彭德懷,跟著他走進去,兩人相對而飲,默然無言,心情都非常沉重。 10月17日,紅三軍團乘迷漫大霧渡過於都河,踏上征途。彭德懷為使朝夕並肩作戰的戰友、部下能一起突圍轉移,命令凡能行動的傷病員悉數歸隊,同時開拔。當時軍團宣傳科長劉志堅正重病臥床,彭德懷命部隊硬是用擔架抬著他,一起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 蔣介石為阻止紅軍突圍轉移,調陳濟棠粵軍、何鍵湘軍等幾十萬大軍,在通往湘西途中,設置幾道封鎖線進行阻截。 10月20日,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向西挺進,首先突破粵軍在信豐、安遠間設置的第一道封鎖線,佔領新城;繼而分左右兩個縱隊進入湘南,接近汝城。形成對汝城的包圍。炮兵連發數炮轟城,均未擊中目標,恰值彭德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執炮,只一發,便拔掉敵堡,打開通道。11月6日,從左邊突破湘軍何鍵在汝城至思村間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 時連日陰雨,道路泥濘,崎嶇難行。在彭德懷、楊尚昆的指揮下,紅三軍團全體指戰員不顧艱難險阻,晝夜急行軍,英勇作戰,突破湘粵軍在粵漢鐵路設置的第三道封鎖線,攻佔宜章城,保證了中央紅軍順利西進。11月11日,中革軍委通令嘉獎:「讚揚三軍團首長彭德懷同志及三軍團全體指戰員在突破汝城及宜章兩封鎖線時之英勇與模範的戰鬥動作。」 蔣介石為阻截紅軍西渡湘江,又急調幾十個師的兵力沿湘江兩岸構築第四道封鎖線,任命湖南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統一指揮,準備在湘江東岸圍殲紅軍。 當時,紅軍在幾十萬大軍密集佈陣阻截下,簇擁著龐大的中央機關和非戰鬥人員隊伍作甬道式的前進。彭德懷對這種走法感到十分惱火和擔心,認為後果不堪設想。在行軍中曾向中央提出關於今後軍事行動的建議:三軍團向湘潭、益陽挺進,威脅長沙,吸引敵主力,迫使敵軍改變部署;中央率一、五、八、九軍團進佔漵浦,以漵浦為中心,創建根據地;甩掉笨重輜重,運用機動靈活的戰術,在運動戰中調動、殲滅敵人,變被動為主動。但當時的中央對彭德懷等人的建議不加理睬,仍堅持原定計劃,命令紅軍全力突破第四道封鎖線。 11月25日,中革軍委決定中央紅軍分4個縱隊前進,在全州、興安之間渡湘江,消滅敵之第一、第二路軍及桂系軍隊。 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紅三軍團從左翼急行進入廣西,西渡灌扛,向灌陽逼進;紅四師渡過湘江佔領界首,牢牢控制了界首渡河點後,進入界首以南的光華鋪與敵激戰、對峙;紅五師主力進到灌江西岸新圩以南地區;紅一軍團向湘江與灌江會合處西岸的全州以南前進。紅二師涉水渡過湘江,阻擊駐在全州的敵人,掩護央紅軍主力渡江。 然而,中央還是捨不得扔掉那些笨重的輜重,由成百上千的戰士挑著抬著山炮、制彈機以及印刷機、文件檔案、家具等,行動十分遲緩,距湘江100多裡的路程競走了4天。時機被貽誤了,敵10幾個師從幾個方面壓了過來,形勢急劇變化。 為掩護中央縱隊、軍委縱隊和紅軍大部隊渡過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紅三軍團進行了異常頑強、激烈的戰鬥。 11月27日,彭德懷命令紅五師急速奔赴湘江、灌江之間的新圩,阻擊桂軍進攻,掩護紅軍大隊人馬前趨湘江。28日,桂軍兩個師向紅五師陣地發動猛攻,紅五師僅有兩個團,堅守在沒有堅固工事的10余裡寬闊的陣地上,武器、彈藥又不足,指戰員知道,如果敵人攻佔了新圩,紅軍將被攔腰斬斷,後果不堪設想,個個英勇地與敵拼殺肉搏。苦戰兩晝夜,傷亡慘重,師參謀長胡浚,十四團團長黃冕昌在戰鬥中不幸犧牲。堅持到30日,終於完成掩護中央縱隊和軍委縱隊渡過湘江的任務。紅六師一個團為阻擊敵人未及渡江,大部壯烈犧牲。 11月29日,紅三軍團在渡江點界首南光華鋪打響了阻擊戰。光華鋪距界首只有幾裡路,為一片較為寬廣的開闊地,不利據守。為阻擊由全州、灌陽出擊之敵,保證紅軍大隊人馬繼續渡江,彭德懷只得不惜一切,背水一戰。他把紅三軍團指揮部設在湘江西岸離界首渡口僅幾百米遠的一座祠堂裡,親自指揮這場關係重大、異常嚴酷的戰鬥。 翌日清晨,敵人正面進攻被紅四師十團拼死頂住,便沿湘江西岸向界首逼進,對紅軍實施迂回。十團團長沈述清指揮發起反擊,中彈犧牲。彭德懷命杜中美接任十團團長。當日,杜中美又壯烈捐軀。1日之內,犧牲兩位團長,此戰是何等激烈!在紅軍和革命的生死關頭,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四師在界首光華鋪血戰3晝夜,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完成了阻擊任務,中央紅軍大部渡過了湘江。擔任後衛任務的紅五軍團三十四師和紅三軍團十八團被敵圍於湘江東岸,全軍覆沒,指戰員大部分犧牲。紅軍由長征出發時的8.6萬人,到渡過湘江,只剩下3萬多人了。所帶輜重,亦損失殆盡。 湘江戰役蒙受重大損失後,自命作戰一貫正確的李德一籌莫展,愁眉苦臉,博古也感到責任重大,痛不欲生。紅軍指戰員對中央的指揮從懷疑發展到不滿,逐漸覺悟到這是排斥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貫徹執行錯誤路線所致。隨著紅軍的失利,這種不滿情緒早巳「日益顯著,至湘江戰役達到了頂點」①。 當此危急關頭,被排斥的毛澤東不得不站出來說話。他根據敵人大量集結,阻擊紅軍去湘西,而紅軍又在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時大量減員的情況,力排博古等人堅持原計劃的意見,主張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發,以甩掉敵人,使部隊有個休整補充的機會。這一主張,並沒有被中革軍委接受。但是,中央紅軍由通道進入黔境,奔向黎平,使蔣介石在湘江以西圍殲紅軍的盤算落了空。 * * * ① 劉伯承:《回憶長征》,載《星火燎原》選編之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