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兩打長沙城(2)


  紅三軍團攻克長沙,震驚中外,國民黨當局尤為慌亂。武漢行營主任何應欽一面調兵加強武漢守備,一面派軍隊增援何鍵。8月4日,在帝國主義軍艦炮火掩護下,敵軍10幾個團渡過湘江,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攻長沙。激戰一日,紅三軍團與敵眾寡懸殊,又無後援,彭德懷遂決定撤離長沙。5日晚,紅三軍團各部和10萬工農群眾放棄長沙向瀏陽方向撤去。

  這次戰役,紅軍在轉戰中趁敵兵力薄弱之機,挾連戰連捷之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攻佔長沙,創造了紅軍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攻下省會的唯一戰例。攻佔長沙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何鍵從長沙狼狽逃走後,給譚延閩電說:「長沙被陷,本人暫退湘西待罪。」平日威風凜凜的洋大人則「避人艦內」,不敢露頭。攻佔長沙鼓舞了紅軍的士氣,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影響。毛澤東認為,第一次打長沙「效果也是可以認為是有益處,因為這對全國革命運動所產生的反響是非常大的」

  彭德懷對打長沙做了恰當的評價,他說:打長沙取得的「勝利在當時是很大的,否認這些勝利是不符合事實的」。「但這些勝利並不能掩蓋立三路線的錯誤,也挽救不了立三路線的失敗」。

  紅三軍團從長沙撤出後,進至長壽街休整。不久,得知紅一軍團從江西進軍瀏陽,殲滅何鍵一個旅。8月23日,彭德懷率紅三軍團於永和市與紅一軍團會師。翌日,紅一、紅三軍團党的前敵委員舉行聯席會議,通過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合編為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彪炳中國革命史冊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宣告成立。同時成立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和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朱德為方面軍總司令,毛澤東為方面軍總政委、總前委書記和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主席,彭德懷為方面軍副總司令,滕代遠為副總政委。方面軍下轄一、三軍團共3萬餘人。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和朱德的統一指揮下,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自此,湘鄂贛閩蘇區的武裝鬥爭逐步由以遊擊戰爭為主發展成為以運動戰為主,這對創立中央蘇區具有重要意義。在這次會議上,彭德懷提議由原一軍團領導人為新建立的紅一方面軍的主要負責人,表明了他對毛澤東和朱德的衷心敬佩。

  永和市會議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意圖決定再打長沙。8月24日,朱德、毛澤東下達了向長沙推進的命令。紅三軍團任中路,後改左路,在彭德懷、滕代遠率領下沿瀏陽普跡市、伯仙橋之線向龍頭鋪攻擊前進。

  9月1日,紅一方面軍發佈《向長沙總進攻的命令》,彭德懷、滕代遠遵照命令,指揮紅三軍團向楊家山、五裡排、胡跡渡一帶猛烈進攻,並以持大刀、長矛的敢死隊乘夜連續衝鋒。但自紅三軍團一度打下長沙後,何鍵即在長沙外圍趕修了強固工事,作了嚴密佈置。紅軍經過近3天的激烈戰鬥,僅突破了第一、第二道工事,未能突破敵陣地,形成膠著狀態。敵軍乘機從猴子石出擊,被紅軍一舉擊潰。狡猾的敵人吃虧之後,堅守長沙城,不再越雷池一步。

  9月10日,紅一方面軍發佈《強攻長沙的命令》,紅三軍團任右翼,彭德懷指揮部隊冒大雨向二合牌、楊家山一帶敵軍陣地發起猛攻。紅軍缺乏重武器,彭德懷命人徵集數百頭牛,在牛尾系上煤油把,將火點燃驅牛衝擊敵人的工事,開始牛被火燒得狂奔,但碰到電網即受驚回竄,反而衝擊了紅軍的陣地,造成傷亡。紅軍喪失了突然進攻的機會,變成正規的陣地戰,以致久攻不下,一、三軍團均遭受較大損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當機立斷,因勢利導,於9月12日下令撤圍。第二次打長沙遂告結束。

  彭德懷並不同意第二次打長沙,因為敵人已堅固設防;而從紅三軍團本身來說,迫切需要整訓。從1929年11月起至1930年8月,部隊擴大了8倍,從5月以後一直沒有得到休整。但他還是積極執行紅一方面軍的命令,指揮三軍團衝鋒陷陣,與敵激戰。

  * * *

   《東方雜誌》,1930年9月。
   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三聯書店1979年12月版,第151頁。
   彭德懷:《第三次簡歷材料》,1970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