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
守山 |
|
紅軍兩大主力會師,進一步壯大了井岡山的武裝力量,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大為不安,調動湘贛兩省6個旅,約3萬兵力,以湖南省主席魯滌平為總指揮,何鍵、金漢鼎為副總指揮,分5路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大規模「會剿」,聲稱要把紅軍「一網打盡」,把井岡山「夷為平地」。 湘贛兩省「圍剿」軍隊對井岡山實行了嚴密的封鎖,紅軍的物資供應更陷入極大的困難。時近隆冬,天寒地凍,有的指戰員還穿著單衣草鞋,每人每天3分錢的伙食也不能維持,此時生活之艱難,如紅五軍軍委向湘委的報告所說,是「言之痛心,念之酸鼻」。 1929年1月上旬,紅四軍前委、中共湘贛邊界特委、紅四軍、紅五軍軍委以及中共各縣縣委領導人在甯岡柏露村舉行聯席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彭德懷第一次聽到傳達中共中央的文件。毛澤東傳達了中國共產黨第六次代表大會的決議案後,對當時存在的亂燒亂殺的盲動主義的危害作了分析,強調對「反水」(指因對亂殺亂燒作法不滿而對我持不合作態度)的群眾持爭取教育態度的重要性。毛澤東的群眾觀點和政策思想給彭德懷以深刻的印象。會議討論了形勢,決定實行「圍魏救趙」的策略,由紅四軍向敵人後方贛南進軍以解井岡山之圍和解決紅四軍的給養問題;還決定將到達井岡山的紅五軍一、三縱隊暫編為紅四軍三十團(習慣上仍稱紅五軍),由彭德懷任紅四軍副軍長兼任三十團團長,滕代遠任紅四軍副黨代表兼任三十團黨代表,留守井岡山。 會後,紅五軍黨委連夜開會,彭德懷傳達聯席會議決定。委員們大感意外,說此次上井岡山本為與四軍取得聯絡,現在任務已經完成,五軍就應當返回湘鄂贛邊蘇區,不然在那裡堅持鬥爭的二縱隊會遇到很大困難,也會影響蘇區的發展。彭德懷和滕代遠向委員們解釋說,現在大敵當前,應以保存紅軍主力和革命根據地為重。彭德懷和滕代遠還說明,是我們自願將自己的部隊編入紅四軍的,是自願留守井岡山的。最後,大家放棄返回湘鄂贛邊界的要求,願意承擔起守山重任。 1月14日,紅四軍撤離井岡山。湘贛兩省「會剿」軍隊動用兩個旅(後又調回一旅)尾追紅四軍。同時,以其大部兵力從永新、蓮花、酃縣向井岡山推進。1月26日,向井岡山根據地發起總攻。 時已嚴冬,連日陰沉,雨雪交加。守衛井岡山的紅五軍800戰士,在凜烈的寒風中,以輕武器和每人10餘發子彈,憑藉新修築的竹釘陣和土木工事,抗擊20倍於己的敵人的進攻。守衛在黃洋界、八面山、桐木嶺、朱砂沖陣地上的紅軍戰士與來犯之敵展開激戰,擊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29日進攻黃洋界的敵軍,收買一個遊民帶路,沿山間小路偷偷竄進金獅面、棍子凹,從哨口右翼爬上山,黃洋界告急。 彭德懷在茨坪指揮井岡山保衛戰,得知重要。哨口黃洋界失守的消息,立即帶領教導隊和紅軍學校學員向黃洋界跑去,組織三次反擊,均未成功。這時又接到八面山失守、白泥湖告急的報告,彭德懷考慮到,如果繼續堅守硬拼,不僅不能阻止敵軍前進,而且會全軍覆滅,於是決定收攏隊伍突圍。 當日,彭德懷和滕代遠按中共湘贛邊界特委1月14日會議的決定精神,率原紅五軍大部及傷病、勤雜人員七八百人,集合在茨坪,向荊竹山方面突圍。部隊在陡峭的山峰上,用馬刀砍倒樹木開路,步履艱難地攀行。彭德懷乾糧袋丟失了,兩天沒吃一粒米,和戰士一道邁著沉重的步伐尋路突圍,終於越過敵軍的包圍線,到達荊竹山。 突圍第3天,紅軍在大汾圩遭敵軍三面埋伏。彭德懷把隊伍集合起來,對大家說:「大汾圩是我們突圍出去的最後一道難關。我們一定要下決心打過去,只要堅決、勇敢,就一定能夠沖過去。沖過了這個難關,本軍長是有辦法的!」廣大指戰員深信彭德懷的指揮,一陣猛烈衝鋒,突破了敵人伏擊陣地,主力沖出了敵人最後一層包圍。不幸的是非戰鬥人員被敵人截住,一部分犧牲,餘者分散潛回井岡山繼續堅持鬥爭。 井岡山守衛戰雖然失利,終於拖住了來犯敵軍的大部分兵力,掩護了紅四軍順利地向贛南轉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