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會師(2)


  10月,滕代遠以湖南省委特派員名義,在銅鼓幽居召開湘鄂贛邊5縣(平江、瀏陽、修水、銅鼓、萬載)縣委和紅五軍軍委聯席會議,總結經驗教訓,研究進一步開展鬥爭的計劃。彭德懷在會上主張紅五軍要以井岡山為榜樣,反對亂燒亂殺的盲動主義和宗派主義。會議決定建立中共湘鄂贛邊界特委和根據地,徵調幾個中心遊擊隊與紅五軍合編,組建成3個縱隊和1個直屬特務大隊(共11個大隊)。會議選舉滕代遠為邊界特委書記,彭德懷為特委委員。

  會後,彭德懷、滕代遠率一、三縱隊向南進發,準備與紅四軍取得聯絡;黃公略率二縱隊留湘鄂贛邊界堅持遊擊戰爭。南進部隊800餘人,沿途發動群眾打土豪,組織遊擊隊,紅軍也得到補充。轉戰中,紅軍指戰員衣服襤褸不堪,也無錢無暇縫製冬衣,就穿著打土豪沒收來的各種式樣的衣服。隊伍中有戴禮帽的,有穿馬褂的,有穿呢大衣的。形色各異,信念則一——上井岡。

  彭德懷後來回憶說:早在1927年冬,他就注意了井岡山。平江起義勝利後,就想「打通湘東與贛西朱毛取得聯絡」,「造成羅霄山脈整個的割據,促成湘鄂贛粵四省的總暴動」。他認為,在同擁有現代化交通運輸和通訊聯絡手段的敵軍作戰,沒有根據地是不行的,而建立根據地,又必須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綱領;在實踐上解決了這個問題的就是井岡山。他非常敬仰毛澤東,決心以朱毛紅軍為榜樣,還想親去井岡山「取經」,弄清革命的性質,分田的辦法等。起義後,他率領紅五軍不畏千難萬險,轉戰數千里,突破敵人的重重圍追阻截,歷時近5個月,終於實現了上井岡山同朱德、毛澤東會見的願望。

  井岡山位於湖南、江西省交界處羅霄山脈中段,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這裡,開創了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步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農軍來到寧岡與毛澤東的部隊會師,建立了工農革命軍(後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為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支骨幹部隊。

  朱德、毛澤東獲知彭德懷部隊南進,派何長工和畢占雲率200余名戰士下山,到蓮花城北大山中隱蔽等待,迎接紅五軍。11月下旬,紅五軍於蓮花城北九都與前來迎接的紅四軍何、畢率領的部隊會合,兩軍相見,分外喜悅。在何長工帶領下,彭德懷部經三灣、古城到達寧岡縣城,與紅四軍勝利會師。這時,朱德已經下山等候。在寧岡新城的城隍廟紅軍駐地,彭德懷與他久仰的紅軍創始人朱德第一次見面。

  彭德懷第一次和毛澤東會見,是在寧岡縣茨坪一家中農的住房裡。彭德懷走進屋內,看到一個身材頎長的人向他伸出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湘潭口音熱情地說:「你也走到我們這條路上來了!今後我們要在一起戰鬥了!」從說這句話起,便開始了他們之間長達30餘年共同戰鬥的歷史。

  毛澤東向初上井岡山的彭德懷仔細講述了他對中國革命道路和前途的看法:為什麼必須建立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在中國得以存在的獨特原因,中國目前進行的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係等等。這些問題,恰恰是彭德懷在起義後遇到而又沒有解決的問題。當時紅五軍中有些人對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區別不清,把消滅封建剝削和消滅資本剝削等同視之,在政策上對地主和對資本家也等同視之。彭德懷覺察到這些是錯誤的,但未能從理論上作出說明。毛澤東的一席話,使他頓開茅塞,給他留下終身不忘的印象。

  12月11日,廣州起義一周年,在新城召開慶祝兩軍勝利會師大會。毛澤東、朱德在大會上講話,熱情歡迎紅五軍。彭德懷在講話中稱紅四軍是五軍的老大哥,號召五軍指戰員向四軍學習。

  大會進行得正熱烈,忽然講臺坍了,隊伍中頓時議論紛紛,有人說這預示不吉利,怎麼剛剛會師就坍了呢?只見朱德軍長微笑著站到台架上,大聲說,不要緊,台坍了搭起來再幹嘛!大家聽了一起鼓掌,又恢復了熱烈的情緒。

  這個偶然的事故和朱德不怕台坍的講話對彭德懷影響至深,以後他幾次在鬥爭的最艱危時刻引用這件事和朱德的講話,來鼓舞部屬和自己。「台坍了,搭起再幹」!成了他的戰鬥銘言。

  大會結束後,紅五軍把在萬載籌集的款物,贈送給物資供應更困難的紅四軍。

  * * *

   《滕代遠同志向湖南省委的報告》,1929年1月。
   彭德懷:《第三次簡歷材料》,1970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