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傳 | 上頁 下頁
二等兵


  彭得華離開西林圍,去長沙投軍,路遇驟雨。他躲進一個山洞,隱約聽到洞裡有滴水的聲音。轉身往裡一看,水從岩縫一滴一滴地落下來,把一塊堅硬的石板滴出一個小坑。他凝視著,若有所悟:外面的雨來得猛,收得也快;洞裡的水,一點一滴,天長日久,果能穿石。窮人要找活路,也是這樣的吧!

  1916年3月中旬,彭得華在湘軍第二師三旅六團當了二等兵。他為自己取號石穿,想以滴水穿石的意志尋找窮苦人的活路。但是,路在哪裡呢?實在模糊得很。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激烈動盪的年代。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是,在國內外反動勢力的夾攻下,被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建立起北洋軍閥的反動政權。1916年元旦,袁世凱公然復辟帝制,做了83天的皇帝。

  袁世凱委任北洋軍閥湯薌銘為湖南省都督兼省長。湯薌銘專橫暴虐,對革命志士進行血腥屠殺。《湖南近百年大事記述》上記載:當時「陸軍模範監獄已有人滿之患,長沙通衢大道,執刑的號聲,嗚嗚不絕」。湘人切齒痛恨北洋軍。彭得華入伍時,正值湖南開展驅逐湯薌銘的活動。1916年6月,袁世凱暴死,湯薌銘遂被逐出湘。

  袁世凱死後,他培植的北洋軍閥各派勢力,割地稱雄。各地區、各派系的大小軍閥連年混戰。地當南北要衝的湖南,成了南北軍閥爭奪的焦點和長期拉鋸的戰場。自1916年到1920年的5年間,湖南省督軍(總司令)7易其人:由湯薌銘到劉仁熙、譚延闓(兩度出任)、傅良佐、張敬堯、趙恒惕。軍事角逐,混戰連年,湖南75縣幾乎無一不受其害。

  繼湯薌銘之後,北洋軍閥禍湘,以張敬堯為最甚。他軍紀廢弛,縱兵劫掠、姦淫燒殺。對張敬堯的暴行,上海《民國日報》1920年1月19日曾有報道:「醴陵全城萬家,燒毀殆盡,延及四鄉,經旬始熄;株洲一鎮,商戶數百家,同遭浩劫;攸縣黃土嶺一役,被奸而死者,至女屍滿山,殺人之多,動以數萬。」、「人民流離轉徙,死不能葬,生不能歸。」彭得華看到:軍閥紛爭「一夕數驚,不可終日;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社會迅速破產,不少自耕農失去土地和生活依據,投軍閥部隊當炮灰」,感到自己「也是其中之一」。這一切使他失望,他對舊軍隊所抱的幻想漸漸破滅。

  彭得華在湘軍反對北洋軍閥傅良佐、張敬堯的作戰中,勇敢矯捷,在行伍中任重耐勞,練文習武又都成績優異,漸得營長袁植、連長周磐的賞識,送他到團訓練隊去學習軍事、文化。兩年中,他由二等兵升為一等兵、副班長、班長。1920年5、6月間,在驅逐張敬堯的戰鬥中,彭得華隨隊參加了寶慶、永豐、湘鄉、臨湘4次戰鬥。攻寶慶時,原排長負傷,彭得華代理排長,不久,正式任排長。

  其時,湘軍中來了一批保定軍官學校畢業生,在營、連充當見習軍官。開始,他們朝氣蓬勃,常向士兵講述鴉片戰爭以來的國恥,宣傳愛國思想,提倡富國強兵、實業救國等等。他們講得慷慨激昂,有時痛哭流涕,這對來自鄉村又生活在軍隊嚴密封鎖中的彭得華影響很大。日久,彭得華發現他們隨著地位的升高,什麼愛國愛民、廉潔奉公,完全置於腦後,如何升官發財卻成了閒談的話題,這又使彭得華大失所望。

  在此期間,彭得華結識了營部文書兼團訓練隊語文教員黃公略。黃是湖南湘鄉縣人,原名漢魂,字家祀。少年好學,喜讀兵書,對張良受書于圮上老人黃石公得以精通韜略,後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的故事甚為喜愛,便把自己的名字改為黃公略,又自號石。彭得華把同班士兵李文彬介紹給黃公略。李是湖南宜章縣人,高小畢業,品學兼優,因家境窮困棄學從軍。3人志趣相投,同抱愛國熱忱,遂成好友。李文彬寫信告訴家裡人說:「我要追求光明,掃除邪惡,已將文彬之名改為燦。」彭得華還結交了20多個學生和貧苦出身的士兵做朋友,同黃公略、李燦一起,相約「以救國救民為宗旨,不做壞事;不貪污腐化(包括不刮地皮,不討小老婆),不擾民」。1920年夏,彭得華與李燦、王紹南、張榮生、席洪全、祝昌松、魏本榮共7人秘密組織了「救貧會」。

  * * *

   《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29頁。
   《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10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