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自述 | 上頁 下頁
第五次戰役


  敵積極誘我軍深入洛東江失敗後,于二月中旬大舉向北進攻。我採取節節抗擊,艱苦戰鬥,經過約四十天,敵推進到三八線。我在西線舉行反攻,把敵打回漢城附近。這是五次戰役的第一階段。但敵不再放棄漢城了,在東線進至三八線,敵亦不撤退,向漢城擺成梯階隊形。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一部共同組織力量將東線之敵打退。有一個軍進得過遠(接近三七線),接濟不上,糧食異常困難,撤回時很疲勞;還有六十軍之一個師,在轉移時,部署不周,遭敵機和機械化兵團包圍襲擊,損失三千人。這是第五次戰役的第二階段,所遭受的損失,也是全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第一次損失。

  第五次戰役規模是很大的,敵我雙方兵力都在百萬。沒有消滅美軍一個團的建制,只消滅一個營的建制有六七處;消滅偽軍一個師,其餘消滅的都是不成建制的。一般包圍美軍一個團,全部殲滅要兩天時間,原因是我軍技術裝備太落後,他的空軍和地面機械化部隊拼命救援。全殲美軍一個整團,一人也未跑掉,只在第二次戰役中有過一次,其餘都是消滅營的建制多。一般夜晚包圍不能殲滅時,第二天白天他就有辦法救援出去。在這時毛主席來了一個電報,指示對美軍作戰的口不能張得太大,必須採取敲牛皮糖的辦法,一點一點去敲。這個辦法很好,但需要有一過渡辦法,使陣地穩固起來。站不穩腳就無法去敲別人。

  由第四次到第五次戰役結束,經兩個多月的激烈戰鬥,敵軍也就相當疲勞了;我軍陣地已開始形成,並逐漸鞏固起來,地面防禦戰轉變為地下固守防禦戰。在作戰形式上,我方進一步構築坑道縱深工事,沿著「三八線」逐步完成。坑道工事的加強,敵攻不破我陣地,(上甘嶺陣地的出現即是一例)使敵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均被挫敗。我集中兵力可以有選擇、有準備地攻破敵陣地,學會了既利用坑道工事為掩護進行防禦戰,又利用坑道工事進行陣地進攻戰。構築穩固的陣地戰,在一九五一年夏秋出現了,對敵軍進行主席指示的「敲牛皮糖」戰術開始了。即集中最大限度的火力、兵力,做好隱蔽進攻陣地,每次殲滅敵一部,大多是敵一個營。

  打了不少這樣的殲滅仗,每月大概打四五次,集中起來就不少了,而且真正學會了陣地攻堅戰。最後一次陣地突破戰,是停戰前一夜(一九五三年七月下旬某夜),我方以四個軍一夜突破敵人二十五公里縱深的坑道工事體系,消滅偽軍四個師大部,美軍一個重炮團。我們打出了這樣一套陣地積極防禦的新戰術,即劣勢裝備的我軍,進攻敵陣地時,能攻得破;防禦時,能守得住;能攻能守,掌握戰場主動。這是革命軍隊優良的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相結合的表現,為持久的陣地戰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此戰勝利,迫使敵方聯軍總司令克拉克上將請求馬上在停戰協定書上簽字,克拉克和他的僚屬說:「美國上將在一個沒有打勝的停戰書上簽字,這在美國歷史上是第一次。」我在簽字時心中想:先例既開,來日方長,這對人民說來,也是高興的。但當時我方戰場組織,剛告就緒,未充分利用它給敵人以更大打擊,似有一些可惜。

  抗美援朝戰爭經驗是豐富的。在完全沒有空軍掩護下的後方勤務工作,其經驗也是寶貴的。在反細菌戰中,也取得了不少經驗。

  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兄弟般地相互支持。在三年的共同鬥爭當中,我軍與朝鮮人民及朝鮮人民軍之間用鮮血凝結起來的戰鬥友誼是更加鞏固了,國際主義的感情是更加深厚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