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自述 | 上頁 下頁 |
三軍團東渡贛江 |
|
一九三〇年九十月間,蔣、馮、閻軍閥戰爭大體停止,敵軍大舉進攻,已在開始準備。同時,總前委得到可靠材料,證明立三路線已被揭露。 在一軍團佔領吉安後,總前委改變在湘江、贛江之間機動作戰的計劃,要在贛江以東、大海以西的廣大地區創建根據地,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謹慎地爭取粉碎敵軍的第一次「圍剿」,準備長期鬥爭。從戰略全域著眼,這一意見比前者更全面、更正確。當時,我對這個方針是完全擁護的,沒有什麼猶豫。 一九三〇年十二月上旬,敵第一次「圍剿」開始,蔣介石命魯滌平為總司令。紅軍第三軍團從贛江西渡到贛江東。在三軍團渡江之前,因三軍團之五軍和十六軍大多數是平江、瀏陽人,八軍大多數是陽新、大冶人,地方主義者利用這一點來反對過江,主張一、三軍團分家,夾江而陣:一軍團位置於贛江以東,三軍團位置於贛江以西。認為這樣既可以集中消滅敵大部隊,也可以團為單位分散于湘贛邊、湘鄂贛邊、鄂東南區進行遊擊戰,對將來奪取湘鄂贛三省政權都有利。從堅持長期戰爭這方面看,這些同志也還是有些理由的,因此它就得到相當一部分人的擁護,但實際上一、三軍團在戰鬥中一次要各消滅敵軍一個師(六個團的師)是很勉強的,如果兩個軍團合起來消滅敵人一個師就比較輕鬆。為了消滅敵人,必須反對地方主義,在政治上以朱、毛為旗幟,集中統一紅軍,一、三軍團不再分開。我這一票在當時是起相當作用的一票,站在哪一方面,哪一方面就佔優勢。我說:一、三軍團分開,兩軍團夾江而陣,這對於目前準備粉碎蔣介石的大舉進攻不利。不少同志擔心三軍團過江東以後,湘、贛兩江之間誰人堅持,蘇區不是白搞了幾年!這是三軍團帶群眾性的意見,也是正確地提出問題,必須重視。我說,湘鄂贛邊區可擴大十六軍;鄂東南已有五個小團,準備成立九軍(一九三〇年冬成立,約近三千人,一九三一年春,他們過長江以北,編歸第四方面軍,軍長陳祁以下的絕大多數幹部,被張國燾當做改組派①殺了);湘贛邊區已有獨立師,可再加擴大。說明這些佈置之後,他們的顧慮減少了。要堅持根據地,紅軍要有地方性,但又要反對地方主義,這是複雜的問題,要有時間逐步去解決。我說,有意見到河東討論,但不能妨礙行動,更不能說一、三軍團分家。這些問題總算是大體得到解決,但在思想上的認識並不深刻。 這時總前委派周以栗同志以中央代表名義,到三軍團傳達指示。周到後,我將上述情況告訴了他,大問題是沒有了。周問:「其他準備工作呢?」我說:「就是船還沒有準備好,我去搞船去。」表示過江的決心。會議從上午開到黃昏,大家都同意了。我帶了一個連把船搞好,回軍部時還未散會。有幾個團級幹部,其中記得有杜中美,說:「為什麼兩個軍團不能夾江而陣,一定要兩個軍團過東岸?我們有意見。」這就是地方主義,還有人支持,它還有一定力量,還要做工作。我說了幾句,要集中兵力,大量消滅當前蔣介石進攻之敵,有意見到江東去討論吧,我是一定要過江的,總前委這個決定是正確的。紅軍要打遍全中國,不要地方主義。我問:「還有意見嗎?」他們說:「沒有意見了。」我說:「明天拂曉開始渡河,船已準備好了。」經過激烈的鬥爭,才說服了不同意見的同志,這在當時的政治思想水平,也並不是那樣簡單。可是,在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及其後在北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上,有人說,這是彭德懷的陰謀,反對過贛江,預先佈置好的。一個人預先說,不要過河;最後又說,要過河。難道一萬幾千人的武裝部隊,淨是一些木頭,可以隨某一個人搬來搬去的嗎?能夠這樣反爾複爾嗎?我看是不行的。這是一種主觀主義的不合情理的、沒有根據的推測。真正的教訓是當時思想工作沒做透。 * * * ①改組派,是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初期的國民黨派系之一。一九二七年「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後,武漢汪精衛的國民黨和南京蔣介石的國民黨合流。汪精衛、陳公博、顧孟餘等不滿蔣介石獨攬權力,一九二八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形成了國民黨中的「改組派」。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