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自述 | 上頁 下頁 |
成立一方面軍 第二次打長沙 |
|
約在八月中旬,五、八兩軍集結長壽街及其附近,準備整訓一個星期。剛到兩三天,某晚接到萬載縣委來信說,一軍團從南昌對岸的牛行車站轉移到萬載縣境。我們當即派軍團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前往聯絡、報告情況和請示。我們接到袁國平帶回之指示信,一軍團前委要我們向永和市之敵進攻,他們準備向文家市之戴鬥垣旅進攻。由長壽街到萬載往返需四天,我們得信後立即出動,到達永和市時,敵已先兩天退向長沙去了。 第三天,朱、毛率直屬隊到達永和市,我們又第三次會合了。當日開了一、三軍團前委聯席會議,三軍團前委同志提議成立第一方面軍和總前委。我提議三軍團之五、八軍編為一方面軍建制,便於統一指揮。當時,五軍約七八千人,八軍約五六千人,軍團部直轄特務團、炮兵團、工兵營約三千人,共約一萬五六千人。十六軍二千人為湘鄂贛邊區地方主力軍。一軍團轄四、三、十二軍,人數與三軍團大體相等。號稱一方面軍,實際上不過三萬餘人,和退守長沙之何鍵部兵力相等。會議一致同意朱德為總司令,毛澤東為總政委和方面軍總前委書記。從此以後,我即在毛澤東同志為首的總前委領導之下進行工作了。 會議還討論了進攻長沙的問題,我未發言。從三軍團本身來說,迫切需要短期整訓。從一九二九年十一月起,到一九三〇年八月,部隊擴大了六倍,從五月開始一直沒有得到休整。有些連隊不但沒有黨的支部,連黨員也沒有,只有士兵委員會而沒有核心乙。這次打長沙和第一次是不同的。那次是迅速各個擊破敵軍,迅雷不及掩耳地給敵以襲擊。這次追擊之敵四個旅,一軍團在文家市全殲了戴鬥垣旅,其他三個旅安全退回長沙,原在長沙還有一個旅未出動。我軍迫近長沙時,敵取得五六天時間準備,野戰工事做好了,這就使我失去進攻的突然性,變成正規的陣地進攻戰。攻城能否速勝,難以肯定。結果,圍攻月餘未克。 第二次攻長沙未克,其軍事原因是我軍宜於運動戰、突然襲擊,缺乏正規陣地戰進攻技術訓練;政治原因是蔣馮閻軍閥戰爭已經結束,蔣介石開始調兵向長沙增援,使守敵增加了信心。 圍攻月餘未下,總前委決定撤出長沙戰鬥,轉移至江西宜春地區,準備在湘江、贛江兩江間機動作戰,這是完全正確的。又決定以一軍團去取吉安,三軍團佈置于袁水以北,威脅南昌,阻擊援敵,並決定在湘贛邊界反復作戰殲滅敵軍,這是對的。取得吉安,更有利於我在湘贛兩江間機動。當時三軍團方面有人提出打南昌,也有人反對。反對者的理由是:長沙既未打開,又去打南昌。南昌守敵雖不及長沙之多,但工事不弱;且城周多水池、湖泊,地形不利於進攻,而利於防禦;蔣、馮、閻軍閥戰爭已停止,敵軍將要向我進攻,我應準備在贛湘兩江之間,各個殲滅敵人。至於打南昌或打長沙,那時再看具體情況。另一派說,在湘贛兩江之間進行機動作戰,是打拳戰術,打來打去鬍子都白了,還取不到湘贛兩省政權。這一派也就是立三路線的繼續,被毛澤東同志說服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