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彭德懷自述 | 上頁 下頁
關於援鄂自治之役


  消滅張敬堯部後,一九二〇年整編了部隊。湖南軍隊大擴編之後,必然要擴大地盤。趙恒惕主湘,藉口聯省自治,實行封建割據;為了擴大勢力,借援鄂自治之名,圖竊奪湖北地盤是實。一九二一年夏,湘軍深入鄂南,打到賀勝橋時(離武昌不遠),被吳佩孚和肖耀南所部擊敗。吳、肖部海軍陸戰隊佔領嶽州,截斷湘軍後路。湘軍一潰千里,退到長沙、湘陰一帶,兵力損失過半,到處姦淫搶掠,民不聊生,民情憤怒,湘人治湘的欺騙迅速破產。

  援鄂戰爭出動時,第二師是擔任正面攻擊,沿鐵路北進。六團是從嶽州及其以南某車站乘車北進的,我調到三營十一連(該連連長病了,請假離職),敗退回湘,約是七月底。六團集結長沙,稍事休整,全部開南縣。團長袁植命我代連長,率加強排(四個班)分駐南縣之注磁口,時間大概是八月中下旬。在該地駐一月左右。該地有少數散兵湖匪騷擾。

  由於援鄂失敗,向外擴張地盤無望,湘軍內部矛盾又重新尖銳化。表面上是保定系和士官系軍閥聯盟排除行伍系,實際上是重新分割省內地盤。一九二四年秋季,爆發了前者排除後者的武裝衝突,行伍系魯滌平、謝國光、吳劍學等部數萬人被迫逃粵。湘軍分裂,削弱了湖南反動勢力,增強了廣東北伐勢力,又促使湘軍內部進一步分裂,唐生智聯粵北伐是其一例。很多士兵和少數行伍出身的下級軍官,迫切向共產黨找出路,但是找不到門路,自己又沒有辦法,我也是當時這類人之一。

  援鄂戰爭時,我仍在六團一連,沒有受到損失,人槍還有增加,這是由本連士兵串聯來的。但六團其他營連的損失均過半數,還有達三分之二者。這些減員的絕大多數是逃跑了,而不是傷亡了。為什麼一連士兵不逃亡呢?當時的經驗只有兩條:一是經濟公開,連中略有公積金(辦公、雜支、醫藥、截曠等開支的節餘部分,積存起來),用於士兵公益事業;二是廢除肉刑,即不笞責、罰跪等。對犯了軍風紀的士兵代之以勸告、記過、罰站。上述兩條的堅決貫徹,是舊式軍隊士兵最積極擁護的。此外,救貧會在連內的秘密活動,對鞏固部隊也有一定作用。

  * * *

  聯省自治,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部分軍閥為保持地方割據而提出的實行地方分權制度的主張,即以省為自治單位,聯合各省組成「聯省自治政府」。這一主張在北洋政府推行「武力統一」政策的二十年代前後,曾風行一時。

  士官系、保定系、行伍系,指湘軍中不同出身的軍官派系。士官系,是指由日本士官學校出身的軍官;保定系,是指由保定軍官學校出身的軍官;行伍系,是指由士兵出身的軍官。

  唐生智,當時任湘軍第四師師長。北伐時,任第八軍軍長、第四集團總司令。

  截曠,舊軍隊編制中的空額。按編制發放的薪餉及其他費用中屬￿空額的款項叫曠款。經上級同意截留曠款作為正用就叫截曠。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