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七一


  聶榮臻在這次會上針對上述情況指出:以地方武裝為主,不斷開展廣泛的遊擊戰,「配合政治攻勢,瓦解和消滅偽軍與偽組織,相機收復一些地區」。

  「由於敵之側後存在著大的空隙,因此在封鎖溝外的活動可能收到大的效果。」②聶榮臻在回憶錄裡說:「到『敵後之敵後』,有個發展過程。開始,還是處於有行動但不是很自覺的狀態。1942年1月,在晉察冀分局召開的軍分區以上幹部會議上……就已經有了到敵後之敵後去的初步想法,只是那時的說法是『到敵人側後去開展遊擊戰爭』。」

  ②《聶榮臻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173頁。

  1941年12月中旬,根據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政治部的指示,聶榮臻發佈了開展對敵政治攻勢的訓令。各部按訓令要求,派出30多個武裝宣傳隊,在人民群眾的密切配合下,深入敵佔區,歷時40天,散發宣傳品130多萬件,召開偽軍和偽組織座談會250多次,產生了重要影響。1月寨北村高幹會議後的3月間,他又發佈了第二期政治攻勢的訓令。訓令要求各部像上次宣傳攻勢那樣,派出武裝工作隊,深入日軍佔領區,散發宣傳品,召開群眾大會,還可以繼續利用關係,召開偽軍、偽政權組織人員及其家屬的座談會,宣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陷於孤立必敗的境地,曉以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抵抗外侵的歷史傳統,以動員敵佔區人民,和被脅從的偽軍政人員,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同仇敵愾,幫助邊區軍民的對敵鬥爭。

  這兩次政治攻勢,聲勢浩大,拉開了向「敵後之敵後」挺進的序幕。各部先後派出有幾十名到上百名武裝人員組成的武裝工作隊60多支,在人民群眾的幫助掩護下,順利越過敵人的封鎖線,攜帶數以百萬計的宣傳品,針對不同對象進行工作。如對日軍的宣傳品,都是由「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晉察冀支部(由日軍被俘人員中的進步分子組成)」、「華北朝鮮獨立同盟邊區分盟」、「朝鮮義勇軍」的成員設計擬制的。他們深知日軍內情,宣傳品內容豐富多采,針對性強。如傳單先說一些賀年、祝賀櫻花節的話,然後再說別的道理,慰問袋除宣傳品以外,還裝有日本國內的招生廣告、「通行證」、邊區產的土特產品等。宣傳品是用日文寫的,日軍都看得懂。他們有的還成功地在堡壘附近與日軍進行了櫻花節聯歡會。所有這些,都程度不同地引起了日軍士兵及一些下層軍官的思鄉厭戰情緒。對偽軍政人員,武工隊通過關係,召開多種形式的座談會,或用喊話筒對偽軍據點喊話,告訴宣傳品放在什麼地方,要他們去齲大部分偽軍政人員不敢反抗,有的偽軍還與工作隊員對話對歌,叫今後多告訴他們一些好消息。特別是武裝工作隊召開的偽軍政人員家屬座談會,氣氛活躍。他們對日軍必敗,偽軍政人員應及早棄暗投明的道理聽得都很入耳。有些敢於頑抗的偽軍政人員,武工隊堅決予以鎮壓。

  聶榮臻在一張針對偽軍政人員的佈告中提出了這樣的號召:「審時度勢,翻然悔悟,舉義反正,為國殺敵,以贖前愆」,並警告,執迷不悟者,定當國法從事。這樣的佈告,竟然貼到了石家莊日偽軍的碉堡底下。對人民群眾的宣傳形式更是活潑多樣。隨隊行動的文藝工作者,向群眾演出了短小精悍的話劇、活報劇、快板、歌曲、大鼓、花鼓等節目,揭露日軍暴行,宣傳根據地軍民的抗日事蹟,使敵佔區人民群眾受到極大振奮。日偽軍則隨著政治攻勢的深入越來越惶恐不安。

  聶榮臻聽到不斷傳來八路軍武工隊開展政治攻勢的勝利簡報,深感到「敵後之敵後」去活動,是打破敵人封鎖、「蠶食」政策的有效方法。因此,1942年5月,他在轉發八路軍總部關於《反蠶食鬥爭指示的訓令》中進一步明確提出:「各地正規軍,特別是平原地區,必須以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正規軍隊,以連營為單位,分散到各縣去活動,到敵後去活動,其餘正規部隊,應相對集中整訓,輪番調換。」①正當到敵後之敵後這一新的戰略方針逐步展開的時候,敵酋岡村甯次又集中兵力,向冀東和冀中區展開了大規模的「掃蕩」。

  ①1942年5月15日,聶榮臻轉發八路軍總部的訓令。

  從4月初起,5萬多日偽軍開始「掃蕩」冀東抗日根據地。這一「掃蕩」,歷時兩個月,燒毀村莊1000多個,製造了多起慘案,被殺害的群眾和被抓走的青壯年各兩萬多人。冀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劉誠光等在反「掃蕩」中壯烈犧牲。反「掃蕩」開始,冀東軍分區請示,鑒於日軍使用的兵力很大,軍區主力部隊擬轉移到熱河南部山區,以暫避敵人鋒芒,減少損失。聶榮臻複電:「窺其企圖,似有先摧毀我平原地區之工作基礎,控制平原而後轉向山區……為反敵清剿,堅持冀東基本區工作,除同意將主力暫時轉入山區、並開展山區工作外,更須組織幾個精幹支隊(以二三百人為一支隊),配合各地方武裝,採取積極靈活的出擊動作,打擊分散搜剿之敵……以控制地區。」②這種實事求是的處置,使冀東部隊主力在這次反「掃蕩」中未受大的損失。此後,日偽軍製造了以熱河南部為主的「千里無人區」。在總面積3萬平方公里(含部分平北地區)約100萬人口的地區內,以10萬日偽軍進行統治,分為由他們嚴密控制的「人圈」、准許耕種但不准居注不准耕種也不准居住的三種地帶。日偽軍在第三種地帶反復「掃蕩」搜捕,見人就殺。其目的是造成所謂「絕緣帶」,以割斷八路軍與人民群眾的聯繫。面對這種嚴重局面,冀東八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支持下,深入無人區,多次殲滅小股日偽軍。如冀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李中權,就曾率兩個連在黃廠溝消滅日軍一個中隊。日偽軍在「人圈」和無人區的暴行,慘絕人寰,被害死亡的群眾達20萬人,其殘酷程度不亞于南京大屠殺。

  ②1942年4月5日,聶榮臻「關於堅持冀東基本區工作」對李運昌等人的指示。

  緊接著,岡村甯次指揮5萬多日軍,在偽軍配合下,對冀中軍區進行大「掃蕩」,冀中地區軍民奮起反「掃蕩」。因為「掃蕩」和反「掃蕩」是從5月1日開始的,所以又稱為「五·一」反「掃蕩」。

  早從1941年起,敵人就不斷「蠶食」冀中根據地,用的同樣是建立封鎖線,以堡壘推進逐步「蠶食」的辦法。在「五·一」反「掃蕩」前約一年的時間裡,冀中根據地的面積和人口減少了約三分之二。

  針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新形勢和冀中面臨的困難局面,八路軍總部曾於1941年12月12日發佈「堅持冀中的戰略指示」,指出:為支持太平洋戰爭,日軍有大規模「掃蕩」晉察冀,特別是「掃蕩」冀中區之極大可能。聶榮臻在此之前於11月13日,分析秋季反「掃蕩」後的形勢時指出:敵人揚言要再次對北嶽區進行大「掃蕩」,這是不大可能的。但對分區「掃蕩」時有可能,特別是冀中。接到總部指示後,他於12月17日電示各分區,要嚴密偵察敵情,準備反「掃蕩」。1942年1月4日,他根據各方面情況,又電示各兵團領導人,敵人決心分割、封鎖冀中,冀中要積極準備反「掃蕩」反封鎖,路西部隊要大力鉗制敵人,以配合冀中的鬥爭。1月28日,他再次致電各兵團領導人:敵人揚言要對北嶽區大「掃蕩」,有三種可能,其中之一的可能是「聲東擊西」,「掃蕩」冀中。4月下旬,他在討論加強人民武裝建設的會議上再次強調,冀中要認真組織開展地道戰,以對付敵人的「掃蕩」。

  但由於種種原因,冀中區在歷時兩個月的「五·一」反「掃蕩」中雖然取得了殲敵1萬多人的勝利,但冀中地區還是遭受了重大損失:部隊減員達百分之四十六以上,特別是幹部傷亡很大,內有團職以上幹部19人犧牲;人民群眾被捕被殺達5萬多人,還傷亡了大批地方幹部;被毀被搶的物資難以計數。

  未受損失的主力部隊絕大部分撤到了平漢路西。冀中根據地一部分變成敵佔區,大部分變成遊擊區。

  這次「掃蕩」,日軍採取了「穩紮穩打」的辦法,由北向南,由東向西,在邊緣區形成包圍,反復「掃蕩」,建立據點,逐步推進。5萬多日軍大部用作封鎖部隊,形成所謂「鐵環陣」;一部分作為「掃蕩」部隊,利用優勢裝備如飛機、坦克等,和在平原地區運動方便的有利條件,逐村逐片「掃蕩」,哪裡槍響,就蜂擁向哪裡合圍。聶榮臻說,當時「冀中區的邊緣地帶戰火紛飛,而腹心地區卻異常平靜。這就是敵人的所謂『誘導圈』」①。

  ①《聶榮臻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3月第1版,第532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