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五〇


  11月,聶榮臻就晉察冀創建一年來的鬥爭情況,向中共中央寫了一份詳勁系統的報告。毛澤東看後認為很有意義,要聶榮臻補充修改後出版。補充後的報告共10萬餘字。1939年3月18日,毛澤東接到補充報告後,覆信聶榮臻:「榮臻同志:你著的書及送我的一本照片,還有你的信,均收到。這些都是十分寶貴的東西。書準備在延安、重慶兩處出版,(我與王主任②各作一序),照片正傳觀各同志。望努力奮鬥,加深研究,寫出更多的新作品。」同一天,毛澤東還致電八路軍前方總部、一一五師、一二〇師、一二九師等單位,說「這本書對外對內意義甚大」。毛澤東用他那流暢有力的筆觸將書名定為《抗日模範根據地晉察冀邊區》,並在序言中指出:晉察冀邊區是華北抗戰的堡壘……聶榮臻同志的這個小冊子,有憑有據地述說了該區一年半如何實行三民主義與如何堅持遊擊戰爭的經驗,不但足以擊破漢奸及其應聲蟲們的胡說,而且足以為各地如何實行三民主義,如何喚起民眾以密切配合抗戰的模範。謂予不信,視此小冊。

  ②王主任:即王稼祥,當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

  朱德和王稼祥也寫了序言。朱德寫道:晉察冀邊區的創造、鞏固與發展,對於我國的抗戰,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首先它給全國軍民以堅持敵後抗戰之信心與模範的榜樣;同時它給日寇以無窮的打擊與深痛的隱憂;再有,它給漢奸偽組織予以無情的撲滅與摧毀,使喪心病狂之敗類不無顧忌,使敵後偽政權難以組成,及無法鞏固其統治;還有,它也給全世界先進人士以正確的啟示,在國際人士面前宣告:中華民族是不可侮的,因而增強了我國之外援。凡此種種,它起著在今天配合全國軍民之英勇戰鬥,去停止敵之進攻;在將來配合全國主力之出擊,成為反攻敵人之最前線的有力陣地之偉大作用。

  從毛澤東和朱德的序言中不難看出,中央和八路軍總部對聶榮臻開闢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但是,聶榮臻的頭腦十分清醒,他認為,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人的這些話,並不等於說邊區的工作就沒有缺點了,已經盡善盡美了,相反,還必須加強一系列的工作,才能使晉察冀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經得起更為殘酷的考驗。

  由聶榮臻署名的《抗日模範根據地晉察冀邊區》一書, 1939年5月在延安、重慶兩地公開發行,成為第一本系統介紹八路軍堅持敵後抗戰的專著。

  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擴大了共產黨、八路軍的影響。

  晉察冀被譽為抗日模範根據地不是偶然的。從聶榮臻率領3000人的武裝留在五臺山起,中共中央就在密切地注視著他們的行動,看他們在華北日軍的腹心地區究竟能不能站住腳,能不能堅持下去。如果能夠堅持下去,那就證明八路軍其他部隊也能夠這樣做。這就可以使毛澤東關於抗日戰爭的一系列戰略構想成為現實。如關於開展獨立自主的抗日遊擊戰爭,充分發動和組織群眾,在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同時,不斷壯大革命群眾和人民軍隊的力量,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以及抗戰勝利後的革命鬥爭奠定基矗實踐證明,在近兩年的時間內,晉察冀不僅在軍事上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在敵後站住了腳,而且全面地創造性地執行了中共中央有關抗日的各項方針政策,充分發動了群眾,使八路軍的軍事鬥爭得到了群眾的廣泛支持,不斷發展壯大,使日本侵略軍深陷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晉察冀邊區在彭真、聶榮臻、宋劭文等人的領導下,從一開始就很重視根據地的全面建設。除大力加強主力軍、地方武裝和民兵的建設外,還特別重視党的建設。聶榮臻和彭真都認為,要建設好根據地,首先必須要加強黨的各級領導。這是根據地得以鞏固擴大的根本保證。在1938年4月中共晉察冀邊區第一次代表大會上,聶榮臻要求無論是地方黨組織還是部隊黨組織,都要真正起戰鬥堡壘作用,領導和教育群眾堅決貫徹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各項方針、政策,團結起來堅持抗日鬥爭。此後,中共晉察冀分局對下屬各級組織,主要是基層組織進行了整頓。基礎好的黨組織,著重加強教育,提高黨員覺悟。黨員數量少的地區和單位,大力吸收抗日活動中的先進分子入黨。在北方分局領導下,除了成立黨校,還大量舉辦了各級黨組織的訓練班,輪訓党的幹部。在黨員覺悟普遍提高的基礎上,逐步把表現不好或不起作用的黨員清除出党。這就從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提高了黨的質量,使党的領導和核心作用大為增強。平、津兩市中共黨的工作,抗戰開始後一度比較沉寂。

  1942年晉察冀分局成立了城市工作委員會,由劉仁任書記。隨後黨的工作逐步恢復,從秘密宣傳、提高人民抗日覺悟,到提供情報、輸送知識分子及各類人才、購買緊缺物資等多方面,有力地配合了晉察冀根據地的抗日鬥爭,做出了重要貢獻。加強黨組織建設的工作,主要是由北方分局書記彭真領導的。但聶榮臻在這方面也盡了心力。到1941年1月,彭真奉命去延安,由聶榮臻任北方分局代理書記。1942年7月1日,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21周年和貫徹延安整風運動的精神,聶榮臻在《晉察冀日報》上發表了《全面開展整頓三風的學習與檢查》的文章,並在軍區和分局、北嶽區黨委機關黨員大會上,做了關於加強黨性鍛煉的長篇報告。

  7月4日,毛澤東致電聶榮臻,指出:「你七月一日的文章已全部收齊看到,即付解放日報發表。此文號召整風學習,糾正整風中的偏向,並指出邊區學習的特點,對整風開展有很大作用。但有一點請你注意者,不要把三風分為某些是下級多些,某些是上級多些。」此次整風「主要與首先的對象是高中兩級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遵照毛澤東的指示,聶榮臻抓緊了對中高級幹部的整風學習,使黨風有了好轉,這對加強党的領導,克服1942年面臨的嚴重困難及以後的鬥爭起了良好作用。

  為了建立既是抗日又是民主的根據地,邊區廣泛地開展了民主政治運動,進行區、村政權民主選舉,逐步加強和改造了基層政權。聶榮臻經常與宋劭文等研究,確定改造原來的舊政權首先要發動群眾。群眾發動起來後,用各種辦法檢舉基層政權中的不良分子,把壓迫人民或不為人民辦事的人都清除出去,然後選舉能代表基本群眾利益的人出來掌握政權。各地還實行各級人民代表會議制度,改革了政權機構。代表由村民大會選舉產生。農民群眾文盲多,投票選舉頗為不便,他們就創造了在當時是極為民主的「豆馴辦法。就是候選人每人背後放一隻碗,選民想選誰就往誰的碗裡放顆豆子,最後以豆子的多少來確定選舉結果。每當聶榮臻與別人談起這些時,總是極為興奮,直到晚年他對此還津津樂道。這樣選出的代表或幹部,大多能真正做到為人民謀利益,得到群眾的擁護。這樣當家做主的民主權利,是晉察冀人民祖祖輩輩從未有過的,從而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群眾的抗日積極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