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四三


  國民抗日軍是一支活躍在北平西山的1000餘人的抗日隊伍。其成員主要是東北流亡學生、平郊農民群眾、冀東保安隊逃出來的士兵,以及這支隊伍砸開北平第二監獄營救出來的共產黨員。這支隊伍是中共北平市委組織的。

  由於青年學生和地下黨員不懂軍事,就同部分舊軍人結合在一起。趙同在國民黨部隊呆過,懂得點軍事,成了這支部隊的司令。國民抗日軍因為在戰鬥中消滅了60多名日本侵略軍,並奇跡般地用步槍擊落了一架敵機,使全北平為之轟動。後來,這支隊伍離開西山進入妙峰山以西山區,由於缺乏過冬的被服、醫藥用品和彈藥,處境十分困難。

  聶榮臻在報經八路軍總部同意後,以朱德總司令等名義修書一封,送交國民抗日軍表示慰問,宣傳中共的統一戰線政策,介紹八路軍抗戰情況,並鄭重地提出,如果他們願意聯合作戰,八路軍表示熱烈歡迎。

  此信猶如一石擊起千重浪,使國民抗日軍上上下下為之沸騰。共產黨員韓莊事後說:「每個人都興奮著,熱血沸騰著,好像有了八路軍就有了靠山了,有了八路軍就能把日本鬼子吃了似的……充分表現了全體指戰員對於八路軍的仰慕,是自覺的、自發的內心流露。」司令趙同及一些行為不端的人卻存有戒心與疑慮。但是,鑒於隊伍內部要求與八路軍會合的呼聲太高,加之日軍又在策劃新的進攻,趙同只好同意與八路軍接觸、會合,聯合作戰。

  國民抗日軍在共產黨員的推動下,經過聶榮臻和軍區其他領導人的教育幫助,1937年12月編為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先後在五支隊任領導工作的共產黨員有王遠音、汪之力、陳大凡、高鵬、史進前、王建中、紀亭榭等。

  後來除了趙同因個人野心未能實現而離隊外,第五支隊在平西地區積極抗日。1938年8月,五支隊編為一分區三團,在抗日戰爭中屢立戰功。

  發展抗日武裝,聶榮臻更加重視發動群眾參加八路軍。他在《抗日模範根據地晉察冀邊區》一書中說:為了完成在敵後開展大規模遊擊戰爭的戰略任務,「我們首先集中力量,進行發展武裝和鞏固部隊的工作。我們用了全力,廣泛地發動群眾的武裝,普遍組織遊擊隊、義勇軍……並緊緊抓住了群眾抗戰的熱情,使他們踴躍地加入軍隊,發動勝利的遊擊戰爭」。「這些群眾團體,自他們建立之日起,即以擴大武裝作為中心工作之一。僅農民救國會在成立以後不久的時間內所發動的武裝來說,已達1.5萬餘人;工人救國會並且單獨組織了工人遊擊隊。」還有「阜平營」、「回民支隊」等等,不一而足。他對四分區平山青年組成的「平山團」,大加讚揚。1939年5月他曾發佈通令,嘉勉平山團作戰英勇,屢立戰功,是「捍衛民族、捍衛邊區和捍衛家鄉的優秀的平山子弟兵」,號召全邊區青年向平山團學習。

  缺乏幹部,是晉察冀初創時期的最大困難。聶榮臻對培養幹部的工作一直抓得很緊。1937年12月,他以一一五師教導營為基礎,在阜平成立了軍政幹部學校,任命熱心於教育事業的孫毅為校長。曾在紅軍中擔任師政治委員的鄭維山,1938年年初一到晉察冀,就被派到軍政幹校當主任教員。這所速成性質的學校,學制每期只有3個月,一年內培養了1400多名幹部。1939年2月,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由校長陳伯鈞率領教職員和學員2000多人來到冀中,聶榮臻熱情歡迎和多方關懷。一個月後,軍區部隊進行整編,聶榮臻指示成立軍區教導團,由唐延傑兼團長,鄭維山任政治委員,專門培養連排幹部。抗大二分校、軍政幹部學校和軍區教導團,為晉察冀軍區培養了大批幹部,滿足了各方面的需要。

  在敵後,聶榮臻深感困難的另一個問題是武器彈藥的嚴重短缺。面對現實,他要求各部隊發動群眾,收集散在民間的各種槍支彈藥,以應急需。1938年5月,他指示在五台縣西會村成立了軍區的第一個槍械修造所,修造步槍、手榴彈,複裝子彈①等。11月初,鑒於武器彈藥方面的困難越來越大,他曾向總部和中央報告:「偌大的部隊全無接濟,特別是彈藥的補充,這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八路軍抗戰至今,裝備上無絲毫改進,我們不應長以默言。我固非唯武器論者,但處於現代戰爭,不能完全否認現代應有的裝備。不可忘記,我們曾經被堡壘屈服過,日寇正利用過去國民黨對我之辦法,今天由於他兵力問題,還不是那樣普遍,但將來是可能發展。並且當與敵人進行較大或長久性的戰鬥時,因為裝備問題使我無還手之餘地。甚至戰鬥(只能得到)部分的勝利,而不能擴展應有之戰果。這些困苦當然不能全部解除,但我們應當有必要之要求,更換一部分太壞的步槍,增多自動火器……」②很明顯,聶榮臻是希望中央向國民黨當局交涉,給八路軍解決些困難。

  ①複裝子彈,即利用舊子彈殼改造成的步、機槍子彈。

  ②聶榮臻給朱德、彭德懷、毛澤東的電報,1938年11月2日。

  但事實與他的願望相反,這個報告沒有任何結果。於是,在他的授意下,1939年4月,軍區軍事工業部成立了,劉再生、楊成分別被任命為部長和政治委員。不久,聶榮臻指示軍事工業部對軍工廠進行整編。其方針是:集中領導,分散經營,就地取材,小型配套。後來,該部發展成擁有6個修械廠,1000多名工人的軍工生產部門,能修槍械、製造黑色火藥和手榴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邊區武器彈藥緊缺的困難。第二十七章擴大武裝力量抗戰開始不久,晉察冀部隊在敵後就有了迅猛發展,由於新成員大量湧入,加上統一戰線的新環境,致使紀律渙散等各種不良傾向開始出現,部隊的中共黨員人數也太少。長期擔任政治委員的聶榮臻敏銳地看到了這個苗頭,知道這是革命軍隊的致命傷。

  於是,1937年12月25日,在百忙中他主持了軍區第一次政治工作會議。軍區的政工幹部歡聚一堂,剛率部到達平漢路西的呂正操和孫志遠也參加了會議,大家對加強部隊政治工作的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聶榮臻在講話中,要求各部隊必須下大力氣整頓組織紀律、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要用紅軍的優良傳統和制度來教育和約束部隊,清除腐敗不良分子。這次會議以後,部隊在整頓和訓練中建立了人民軍隊的各種制度,黨組織也得到了發展和鞏固。到1938年1月,全軍區發展中共黨員4800多名,黨員在連隊中的比例逐漸達到20%至35%。同時,清除了混入軍隊的各種不良分子1300多人,純潔了內部。大多數部隊面目一新,大大提高了戰鬥力。

  ※第二十八章 開闢冀中、冀東根據地

  聶榮臻到阜平以後,除了籌備成立邊區政府外,多次找人瞭解冀中的情況,為開闢冀中根據地作準備。冀中黨組織的基礎好,村莊稠密,人口多,物產豐富,文化也比較發達,是發展抗日武裝力量和建立根據地的好地方。

  早在1937年9月30日,他和林彪就向毛澤東等報告:「平漢、津浦兩路之間,(系)地廣人多區域……擴紅(即發展抗日武裝)上,能在該區域內(工作)一禮拜,當勝在山地數禮拜。」

  經過瞭解,中共地下黨員、原東北軍第五十三軍六九一團團長呂正操,遵照中共北方局的指示,率部於1937年10月11日在梅花鎮英勇抗擊進犯日軍後揮師北上,在晉縣小樵鎮舉行抗日誓師大會,改稱人民自衛軍,積極開展抗日遊擊戰爭,打了一些勝仗,部隊發展很快。此外,中共中央北方局還派了紅軍幹部孟慶山在保定失守以前到達冀中,在保屬省委領導下與侯玉田通過開辦遊擊幹部訓練班,動員群眾參軍等,領導組建了一支武裝遊擊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