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
四二 |
|
報告送出後沒幾天,中央軍委和總部複電指出:「為避免目標(太大),晉察冀軍區之第一獨立師改為第一支隊外,其餘各分區準備所編組之三個師……現即改為支隊,每支隊以三至四個大隊(大隊即團)。」①聶榮臻接到複電後,於12月12日遵照軍委的指示發佈了軍區部隊整編的命令。 ①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給聶榮臻的複電,1937年12月6日。 收編雜色武裝,也是晉察冀武裝力量發展的一個方面。 「司令遍天下,主任賽牛毛喲!」聶榮臻後來回憶說,「幾個人,幾條槍聚在一起,就可以自稱司令。特別是河北省,雜色武裝較多,察哈爾也有一些,冀西和冀中地區,雜色武裝就更多一些,僅北平到保定的鐵路兩側,就有10股較大的雜牌軍隊……我還在五台的時候,就開始同這些雜色武裝打交道了」。 北嶽區以及整個晉察冀眾多的雜色武裝,是在日軍侵入華北,國民黨軍隊棄地南逃,舊政府官吏作鳥獸散的無政府狀態下出現的。不言而喻,聶榮臻遇到了一個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政策性很強的複雜問題。開頭他所持的態度就是十分謹慎的。他說:「對怎樣處理雜色武裝的問題,我是考慮了很久的。對於抗日志士和人民群眾組織的土生土長的抗日遊擊隊伍,吸收他們參加八路軍,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那些打著抗日招牌,禍害百姓,勾結敵人,乘著混亂局勢要撈一把的雜七雜八的武裝,我們就要保持警惕,採取適當的方式,逐步加以解決。」 聶榮臻經過反復調查分析,逐步弄清了那些自封的「司令」、「主任」、「大隊長」們的真面目,發現這些雜色武裝中,有確實以抗日為主旨的部隊,也有既抗日又打家劫舍的烏合之眾,甚至還有假抗日、真反共,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倒向日軍的危險分子。但是,他認為,大部分雜色武裝是可以改造好的,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稍有國家民族觀念的人,絕不忍心荼毒人民,即使是紀律很壞的雜牌隊伍,它的大部分成員也來自貧苦的勞動人民,完全可以爭取的。他在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閉幕時的講演中特地指出:「對一般土匪武裝應當以抗日為出發點來爭取他們……希望諸位代表對此深刻地加以考慮,設法加強其政治教育。如果這些部隊仍是有土匪和漢奸行為不能轉變時,那我們只好對他們嚴加取締。這種辦法,並不是我們願意自相殘殺,因為在抗日的階段裡是需要堅決的良好的武裝部隊,並不需要那些土匪式的武裝部隊的。」 晉察冀軍區部隊在敵後屢屢旗開得勝,使聶榮臻和他麾下的將士威名遠揚。誠如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所說,「英勇的指揮者聶榮臻將軍」簽署的軍區「核桃大小字的佈告」,居然貼到了「惡魔和無恥的走狗所盤踞的北平城內外」,使「敵偽漢奸倒抽了一口冷氣」。晉察冀軍區的成就,使真正抗日的遊擊武裝迅速參加八路軍隊伍;使其他雜色武裝的首領們不得不考慮如何與之打交道。後者大多懾於共產黨、八路軍的聲威,同時也怕被人吞併,想借八路軍的名義保存和擴大自己的勢力,紛紛找上門來,請求八路軍收編、加委。 早在1937年11月14日,聶榮臻就向總部和中央發電報告說,收編潰兵問題大有希望,散在晉察冀軍區範圍內的散兵約有萬人可以收編。「因八路軍在全國之政治地位和他們之孤立,均有極大可能歸我們收編,但最感困難者,我處幹部過於缺乏,(收編的各部)至低限度亦須三四人,能充任政治主任者去工作方可應付,否則此爭取仍是空言。」 在根據地初創時期,聶榮臻向中央和總部的彙報中,此種內容的電報還有不少:「王天存部四百人自願加入我軍,同意楊(成武)鄧(華)編法。」 「湯恩伯失聯絡之別動隊及天鎮逃出之保安隊,人槍約三百,均在陽原及其以南地區,已與楊(成武)團聯絡,可能收編。」「收容各處之潰兵及失聯絡部隊共數起,數目四千以上。」電報中提到的王天存,原是國民黨軍的騎兵連長,他拉起的隊伍名曰「察南抗日別動隊」,實際上也幹了些草寇勾當,被老百姓稱為「黑馬隊」。為了爭娶改造這支隊伍,同時也表示對王天存本人的信任與重視,聶榮臻批准了楊成武和鄧華的改編方案,將王天存部編入獨立第一師第二團,王天存擔任團長,讓參加過長征的原團長黃壽發改任副團長。 1938年8、9月間,聶榮臻指示軍區有關部隊,爭取偽軍滿城石振聲部、保定李允聲部、徐水「警防隊」共1600餘人及偽冀東保安隊近1200人起義,都獲成功,並分別改編為人民抗日軍和遊擊軍,李允聲、王溥分別為這兩支部隊的司令。聶榮臻對王溥的印象很好,他說:「王溥是擁護黨的抗日主張的,他的表現一直不錯,軍區要求怎麼幹,他就怎麼幹。可惜的是,他缺乏進行遊擊戰爭的經驗。1940年冬季大『掃蕩』的時候,由於不會打遊擊,結果,陷到敵人的包圍圈裡,突圍的時候,光榮犧牲了。對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與此同時,他也下令懲辦了一批徹底墮落為土匪和漢奸的首惡分子,解決了他們的土匪漢奸隊伍。 對於那些已經收編,但仍然本性不改的頭目,聶榮臻始終頭腦清醒,有所警惕:「不要以為你委他個司令,他就聽你的話,沒有這回事。」「他在那個地方,比如孟閣臣、趙玉昆在他的地盤裡頭,他有自己的勢力。」聶榮臻在與雜色武裝打交道的過程中,得出一條經驗:少數本質不好的頭頭往往很難改造過來,至少在短期內不可能得到明顯的改造。但聶榮臻還是從抗日統一戰線的大局出發,採取這樣的態度:只要這些頭頭不反對抗日,不叛變投敵,就不動他們。一時改造不過來,繼續做艱苦細緻的工作,耐心等待。實在頑固不化、抗拒改造的就堅決處置。孟閣臣和趙玉昆就是這方面的突出例子。 1939年初,標榜抗日的「七路軍」司令盂閣臣有投向日軍的活動,聶榮臻要楊成武立即採取緊急措施。孟閣臣一向把共產黨、八路軍對他的耐心教育,認為是要吃掉他的部隊,所以把邊區政府派去的人監視起來。他帶部隊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群眾深受其害,早就紛紛要求予以懲處了。楊成武提出借開會的機會,把孟閣臣扣下,聶榮臻沒有同意:「這個辦法不行。孟閣臣是個很狡猾的傢伙,扣他一個人,掌握不住他的部隊,搞不好容易出大亂子。 要等他毫無準備的時候,把他的部隊包圍起來,一個襲擊就解決了。」楊成武按此指示,經過準備,集中了3個團的兵力,出其不意地把孟閣臣的部隊包圍了。孟閣臣當即被俘,他的部隊絕大部分成員經過教育後成為真正的抗日戰士。 1月8日,聶榮臻發佈了將孟閣臣撤職逮捕的命令。孟閣臣被押送到軍區,聶榮臻與他談話,希望他認罪悔改,棄舊圖新。但孟閣臣極不老實,表面上痛哭流涕,口口聲聲要改邪歸正,沒有幾天,便越獄潛逃,很快被抓了回來,經邊區政府審訊後處決。聶榮臻說:「抗日戰爭中,我們一直強調少捕人、少殺人,但是,對這種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危險人物,決不能心慈手軟。」 抗戰開始後,趙玉昆乘混亂局面拉起了一支隊伍,自稱「十路軍」,自封司令,在易縣地區活動。1939年2月,「十路軍」正式編入一分區建制。 不久,聶榮臻指示將「十路軍」與「七路軍」留下的部隊共六七千人合編為五支隊,委任趙玉昆任支隊司令,派共產黨員王道邦任支隊政委,意在團結趙堅持抗日。1940年3月,趙玉昆率部叛變投敵,在投敵前將派去的一些幹部和共產黨員活埋,王道邦也險遭不測。但是,由於黨在五支隊進行了堅強的政治工作,五支隊絕大部分幹部戰士還是有覺悟的,所以趙玉昆只帶走了少數親信。他投敵後,任易縣偽警備團長兼特務部長,作惡多端,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才在北京被捕伏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