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
三〇 |
|
8月21日,林彪率一軍二師四團作為右路軍先導,在茫無人煙的水草地裡行軍。8月23日,聶榮臻率一軍直屬隊、第一師、軍委縱隊一部、紅軍大學等進入草地,歷經艱辛,於27日到達班佑,與林彪會師, 29日他們率部到達阿西。而左路軍到阿壩後再也沒有前進。9月上旬,張國燾擅自改變中央北上的戰略方針,並兩次電令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葉劍英得到9月9日那封要求「南下,徹底開展黨內鬥爭」的電令①,連夜報告毛澤東。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周恩來等經緊急磋商,為脫離危險境地,決定連夜率一、三軍、軍委直屬隊等北上(當時一軍已進至俄界)。 ①《毛澤東年譜》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666頁。 後來,右路軍中四方面軍的兩個軍則向南越過草地。9月10日,林、聶在俄界接到電報,得知張國燾的陰謀,立即複電彭德懷、李富春,告知已在俄界作好接應中央及第三軍的準備。9月12日,聶榮臻在俄界出席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他在發言中表示:「我完全同意中央對此次事件的處置,及毛澤東同志的報告。如果不這樣處置,我們就要做張國燾的俘虜。」①俄界會議作出了《關於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 中央自與四方面軍會師,經歷了與張國燾的一場極其嚴肅而又危險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聶榮臻始終是旗幟鮮明的。 ①《聶榮臻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3頁。 ※第二十章 激戰臘子口 1935年9月16日,毛澤東率一軍團來到臘子口外。在離臘子口不遠的朵裡寺,向林彪、聶榮臻、羅瑞卿、劉亞樓等人部署臘子口戰鬥。 聶榮臻和林彪從朵裡寺毛澤東的住處出來,天正在下毛毛細雨,前面高峻的臘子山正鎖在雲霧裡。白龍江的支流石沙河從棧道底下奔騰而過。一尺多寬的小小棧道,被荒草和枝條掩著。他們順著這條小徑一直前進到二師師部,與左權一起實地勘察了地形,對二師師長陳光和政治委員蕭華佈置了攻打臘子口的任務。 臘子口,可謂險峻已極。長征途中他們經過的險關不算少了,但像這樣險惡之地還沒見過。小小的口子,不過30米寬,兩面都是絕壁,形成一個長達百米的甬道。湍急的臘子河從這道縫隙裡奔流而下,河上架著一座木橋,成了兩山間唯一的連接點。橋頭築有堅固的碉堡,橋西是縱深陣地,橋東山坡上築滿了三角形碉堡。臘子口後面沒有倉庫,屯積著大批糧食,敵人做了長期死守的準備。橋頭守軍兩個營,整個臘子山梯次配備了一個旅。在岷州城內,還駐紮著魯大昌4個團的主力部隊,隨時可以增援。 入夜,戰鬥打響了。攻打臘子口的是二師四團,六連擔任主毛澤東一次又一次地派人到軍團指揮所,問六連突擊隊的位置,有什麼困難,要不要增援。聶榮臻聽著口子上傳來的手榴彈的爆炸聲,派人瞭解戰鬥進展情況,知道仗打得很艱苦。由於口子太窄,敵人用手榴彈控制了木橋前面那段隘路, 50米的路面上鋪了一層手榴彈破片和沒有拉弦的手榴彈,有的地方已經堆了起來。六連已傷亡多人。 午夜兩點鐘,林、聶令六連撤下來休息,重新組織進攻。 他們來到四團指揮所,組織指戰員共同想辦法,經討論決定:仍以六連正面進攻,吸引住敵人;以一、二連從臘子口的右側,攀登陡峭的崖壁,摸到敵人背後去進行突襲。 究竟怎樣攀登這樣筆立陡峭的崖壁呢?有一個外號叫「雲貴川」的從貴州入伍的苗族小戰士毛遂自薦。他用一個帶鐵鉤的長竿子,鉤住岩縫,像猴子那樣攀上險峻高聳的絕壁,然後從上面放下繩索,迂回部隊便順著這條繩索一個一個地都攀上去了。可惜這個苗族小戰士只留下了外號,沒有留下姓名。 這時,林彪、聶榮臻、左權就站在相距200米遠的棧道旁邊的樹林裡,敵人的子彈不時飛進樹林,二師政治部組織科長劉發英就是在這裡負重傷後犧牲的。 主攻的六連重新調整部署,組織敢死隊,隱蔽地接近到橋的這一端。一個戰士抓著橋下橫木過橋時掉迸了激流,把敵人驚動了,敵人向橋下猛烈射擊,從而也就吸引了敵人的火力,連長胡炳雲乘機帶著人沖上去,與敵人展開肉搏戰。 正在這個節骨眼兒上,臘子口背後的半山腰升起一顆表示迂回成功的白色信號彈。白色信號彈剛從高空閃爍著徐徐下降,紅色信號彈接著鑽進蒼穹。 放信號的是四團通信股長潘峰,他只顧高興忽略了上前一步便是懸崖,就這樣從懸崖上滾落下來,多虧一條小路把他擋住了,才沒掉進激流。他從昏迷中醒過來時,天已拂曉,發現敵人正向後潰退。他成了臘子口勝利的目擊者。 臘子口的頂峰披上霞輝時,六連敢死隊與四團團長王開湘率領的迂回部隊勝利會師。敵人逃跑時在老林裡放起了火,一時間火乘風勢,烈焰騰空,劈劈啪啪之聲遍山崩響。勇士們在忽閃忽閃的火焰中沖過去,長追不舍。 聶榮臻來到臘子口橋頭,面對半尺深的手榴彈破片層,佇立良久,慨然長歎。他想,關非不險,路非不難,倘使我們的部隊有一營之眾縱深防守,縱有10萬之師又焉能扣關而入?是我們的部隊太勇猛、太機智了! 9月18日,聶榮臻與林彪一起隨二師進駐哈達鋪。根據俄界會議的決定,一、三軍和中央直屬隊在這裡正式改編為陝甘支隊,彭德懷為支隊司令員,毛澤東為政治委員。下轄3個縱隊,林彪為陝甘支隊副司令員兼第一縱隊司令員,聶榮臻為第一縱隊政治委員,下轄一、二、四、五、十三共5個大隊。 聶榮臻在哈達鋪,從一張國民黨報紙上看到蔣介石正在「圍剿」陝北紅軍,才知道陝北還有塊根據地。這真是天大的喜訊!聶榮臻立即派人把報紙送給毛澤東。與此同時,毛澤東也獲得了一些國民黨報紙,使毛澤東下決心引著這支不足萬人的紅軍向陝北進發。 從哈達鋪到陝北,沒有嚴重的敵情,主要是與敵人的騎兵作戰。10月7日過了六盤山,偵察科長劉忠抓到兩個騎兵偵探,得知前面的青石嘴有東北軍何柱國騎兵軍第七師第十三團的兩個連,他們剛從武涼開到青石嘴兩個小時,是奉命到六盤山同二十師聯絡。正談著林彪到了。林彪審問了俘虜,叫劉忠再去偵察,並將情況報告了毛澤東。林、聶、左決定消滅這兩個連,他們向各大隊長佈置任務後,前進半裡,翻過一個山頭,去觀察這次戰鬥。這時是上午10時光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聶榮臻舉起望遠鏡,只見一個有土城牆的小鎮子炊煙縷縷,戰馬全都卸了鞍具,紅馬隊、黑馬隊、白馬隊,各站一排,在低矮的圍子外邊,敵軍三三兩兩地走動,喂馬、鍘草、吊水,毫無戰鬥準備,根本沒料到紅軍從天而降。幾個大隊採用突然襲擊的辦法,經幾十分鐘的戰鬥,青石嘴的槍聲便停止了。這一仗繳獲了100多匹戰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