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這時,敵人的重兵正向潮汕附近集結。陳濟棠率粵軍主力3個師從廣州向粵東推進,匯合王俊的警備旅,佔領作為潮汕屏障的揭陽、湯坑一帶的有利陣地;黃紹竑率第七軍兩個師在粵北渡過韓江上游,窺伺潮汕;錢大鈞部牽制著三河壩第二十五師。起義軍于26日向北迎擊粵軍,進軍揭陽。由於分兵3000人留守三河壩,又分兵1000人守潮州(第二十軍三師),起義軍僅能集中6000人,只及當面敵軍的三分之一,而情報又發生錯誤,以為敵人只有1000人。28日,起義軍向揭陽北部山湖地區攻擊前進,首先擊破王俊的警備旅。

  在湯坑周圍所發生的戰鬥,是起義軍數次戰鬥中最慘烈的一次,最激烈的戰場在汾水鎮。此鎮北面二三百米處的高地是爭奪的制高點,薛嶽所部新編第二師控制著制高點及制高點背後的一片高地;東面,村頭外是個不足百米高的山頭,賀龍、葉挺和聶榮臻就站在這個山頭上指揮戰鬥。因為湯坑是個比較大的地方,所以歷史上一般都稱這次戰鬥為湯坑戰鬥。聶榮臻對這次惡戰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回憶湯坑戰鬥時說:唉!就是正面與敵人打,不曉得側面包圍起來,雙方隔著一個山的很小的角角,你拿手榴彈打過來,我拿手榴彈打過去,你不退,我也不退,就在那裡對峙著,打了一天,後來,派了一個營,想側翼迂回,沒有成功,到了黃昏就撤,兩邊都撤了,他們撤了,我們也撤了。那一仗我們傷亡很大。

  湯坑戰鬥起義軍殲敵3000多人,自己也傷亡2000多人。

  1927年9月30日淩晨,起義軍向潮州撤退,賀龍率第二十軍在前,第十一軍殿后。中途,葉挺、聶榮臻碰到賀龍的副官,得知潮州失守、汕頭也難保,革命委員會向海陸豐轉移了。

  原來,就在他們從汾水後撤時,潮州背後響起了槍聲。黃紹竑所部9000人進襲潮州。潮州起義軍第二十軍三師教導團只有1000人,其中包括將近三分之一的傷員,此外還有第六團一個營。當日黃昏,潮州失守。

  部隊究竟向何處去?葉挺說:去海陸豐不是辦法,第二十五師被隔在三河壩失掉聯繫,如果去海陸豐,越走離二十五師越遠,這不行。向福建去,那裡敵人薄弱,只有張貞的一個師,沒有多少戰鬥力,我們可以找到二十五師,帶上他們一塊走。

  對於葉挺的意見,作為黨代表的聶榮臻,煞費躊躇。去福建自然別具慧眼,情況誠如葉挺所說,而且葉挺跟隨孫中山當營長時曾到過福建,對那裡的情形有所瞭解,這個意見無疑是正確的。但是,若揮師北向,就與西去海陸豐的隊伍分開了,最主要的是沒有接到命令。作為軍的黨代表,在一種強烈的組織紀律觀念支配下,聶榮臻說:這樣不行,我們沒有得到命令,這樣走,不就成了單獨行動了嗎?沒有命令擅自行動可不行啊!我們還是找到前敵委員會再說。

  於是,他們掉頭過江,經揭陽,於10月3日中午到達普寧縣流沙鎮。賀龍的二十軍先到流沙,已向海陸豐前進。

  周恩來率起義軍領導機關部分成員,于10月3日從汕頭退到流沙,等待二十軍和十一軍的領導人,準備召開緊急會議。

  這是一次決策性的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張國燾、譚平山、賀龍、葉挺、劉伯承、聶榮臻、郭沫若等人。會議從政治上和軍事上總結了經驗教訓,貫徹已經商定的決策,並在軍事上作了具體部署。

  周恩來身染瘧疾,發高燒,臉色鐵青。他首先檢討了打敗仗的原因,決定了善後辦法:武裝人員盡可能收集整頓,向海陸豐撤退,準備在那裡進行長期的武裝鬥爭;非武裝人員就地分散。

  這次會議的精神,在汕頭時就大體上決定了。9月26日,起義軍領導人在汕頭開會,張太雷傳達「八·七」會議精神,商定:丟掉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旗幟,打出蘇維埃的旗幟,搞土地革命,武裝人員撤至海陸豐,與當地農民武裝匯合,非武裝人員轉往香港或上海。

  在流沙會議上,周恩來講完話以後,葉挺發言。他說:「到了今天,只好當流寇,還有什麼好說!」他所謂「當流寇」,是打遊擊的意思。聶榮臻發言表示完全同意周恩來講的善後辦法。

  會議開到午後2時左右,鎮外山頭上出現敵人,會議匆匆結束。能夠集中的起義軍餘部,按預定計劃離開流沙向海陸豐轉移。

  下午4時左右,部隊行至流沙西南5裡的蓮花山,被敵陳濟棠部十一師攔腰切斷沖散,失去了控制。

  天色轉暗,聶榮臻和葉挺還在最後的陣地上,看著在夜色中四處流散的隊伍,心情十分沉重。

  周恩來發著高燒,神志不清,在擔架上還喊著:「沖啊!沖啊!」聶榮臻深情地望著這位老戰友、老領導,不斷地勸慰:「你發著高燒,需要安靜和休息。」

  周恩來身邊只有聶榮臻、葉挺和幾個警衛人員。他們撤到一個村子,商量了一下,遣散了警衛人員,在夜色裡走向陌生的曠野。

  一路上,語言不通,地理不熟,行動起來倍感困難。就在他們茫然四顧時,遇到了中共汕頭市委常委楊石魂。聶榮臻對楊石魂說:「你無論如何不能離開我們。你一定要掩護我們到香港。」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達陸豐甲子鎮,準備從甲子港出海去香港。不巧,颱風大作,波浪滔天,無法出海,只好住下。甲子鎮周圍敵情嚴重,他們只有一支手槍自衛,為了安全,第二天轉移至金廂鎮,住在區委書記黃秀文的家裡。黃秀文家只有一張床,給周恩來睡,葉挺、聶榮臻和楊石魂睡在地上。一連數日風雨大作。奔波、疲勞、焦慮,使周恩來疾病進一步加重。於是聶榮臻等人護送周恩來到靠海邊的碧流村,請一位可靠的中醫治療。治療期間住的是靠海邊半山坡上一間孤零零的房子,人們傳說,那是個鬧神鬧鬼的地方,平時沒人到那裡去。

  治療四五天,病勢好轉,楊石魂陪周恩來、葉挺、聶榮臻返回金廂鎮,在渚村上了小船,于黎明前啟帆出海,向香港飄去。那條船實在太小,真是一葉扁舟。周恩來、葉挺、聶榮臻和楊石魂,再加上船工,把小船擠得滿滿的。他們把周恩來安排在艙裡躺下,艙裡再也擠不下第二個人。其他人和那位船工只好擠在艙面上。船太小,艙面沒多少地方,風浪又大,小船搖晃得厲害,站不穩,甚至也坐不穩。他們就用繩子把身體拴到桅杆上,以免被晃到海裡去。這段行程相當艱難,在茫茫大海中顛簸、搏鬥了兩天一夜,好不容易才到了香港。

  南昌起義失敗了。在潮汕地區的起義軍餘部1200多人,由董朗、顏昌頤率領於10月7日到達海陸豐,與當地農軍會合,改編為紅二師,董朗為師長,顏昌頤為黨代表,樹起了蘇維埃的旗幟,加強了由彭湃創立和領導的海陸豐紅色政權。第二十五師與錢大鈞部激戰3晝夜,由三河壩轉饒平,在朱德、陳毅的領導下,于次年初發動了湘南起義,隨後上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隊伍會師。賀龍、林伯渠、劉伯承、惲代英、李立三、張國燾、譚平山、郭沫若等人於10月陸續安全轉移到各地。

  對南昌起義失敗的教訓,聶榮臻在《回憶錄》中說:首先,南下廣東的戰略方針就錯了。為什麼一定要南下?當時還強調佔領海口,以爭取外援,今天看,這種想法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也是不對頭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