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傳 | 上頁 下頁


  ※第五章 在南昌起義中

  1927年7月上旬,為「東征討蔣」,中國共產黨所能掌握的部隊已陸續向長江下游移動,分駐江西九江及其附近地區。這些部隊主要集中在張發奎統率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中。這個方面軍轄有第四軍、第十一軍、第十二軍、第十三軍、暫編第二十軍。葉挺任第十一軍副軍長兼二十四師師長。第四軍二十五師是以原葉挺獨立團為骨幹擴編而成的。賀龍任暫編第二十軍軍長。還有一些其他部隊。在這一地區集結的共產黨可以控制的武裝力量約2萬人左右。

  7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武漢開會作出了組織武裝起義的初步決定。周恩來回軍事部後連夜召集聶榮臻等人開會。他說:共產國際指示,我們黨要組織一支5萬人的軍隊,要用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據此,結合當前的形勢,中央已經決定組織武裝起義。起義的大體設想已經有了,但具體行動還有待進一步確定。

  周恩來指定聶榮臻、賀昌和顏昌頤組成臨時性組織——前敵軍委,聶榮臻為書記①,先到九江,向當地駐軍中的共產黨人傳達中央決定,叫他們做好起義準備,等待中央命令。

  ①聶榮臻「七大」代表登記表,原件在中共中央組織部。

  組織武裝起義正是聶榮臻的迫切願望。他與賀昌、顏昌頤於第二天即乘輪船急忙趕到九江。他們要通知的第一個人是葉挺,所以到九江後就住在葉挺的司令部裡。當時,因形勢緊張,中央不少負責人已先後轉移到九江。7月20日,譚平山、李立三、惲代英、鄧中夏、葉挺等人同聶榮臻一起在九江舉行會議。會上,李立三等人很急躁,主張立即動手。聶榮臻堅持做好起義的準備工作,等待中央的命令。與會者最後還是同意先向中央報告,待中央批准後再行動。

  汪精衛公開叛變後,調動第三、第六、第九軍等部對這一地區做出包圍態勢。中共中央原定要爭取的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在關鍵時刻投向了汪精衛。他勒令在第二方面軍高級軍官中的共產黨員,如葉挺等人須退出軍隊或脫離共產黨。局勢萬分緊迫,再不起義,就要斷送這部分革命武裝了。

  於是,李立三等人於九江會議後不久,即向中央提出:「在軍事上趕快集中南昌,運動二十軍與我們一致,實行在南昌暴動,解決三、六、九軍在南昌的武裝。在政治上反對武漢、南京兩政府,建立新的政府。」①並把這個意見向中央作了報告。接到這個報告後,中央立即決定組織南昌起義。聶榮臻與賀昌、顏昌頤隨即夜以繼日,一個部隊一個部隊地傳達中央的指示,同連以上幹部黨員都談了話。

  ①李立三1927年10月給中央的報告《八一革命之經過與教訓》。

  一些部隊按中央部署陸續向南昌集結。葉挺的第二十四師,賀龍的第二十軍,蔡廷鍇的第十師,分頭向南昌開進。留在九江一帶的還有第十二師和第二十五師。

  中共臨時中央常委會和國際代表決定南昌起義的部署是:在南昌武裝起義成功後,立即南下,佔領廣東,取得海口,以待國際援助,再舉行北伐。

  7月26日,周恩來趕到九江,向譚平山、李立三、鄧中夏、惲代英、聶榮臻等人傳達了中央的意見。會後周恩來交代聶榮臻:到馬回嶺把第四軍的第二十五師拉到南昌,參加起義。他們約定信號:起義舉行了,就從南昌放一列火車開到馬回嶺。馬回嶺是九江到南昌間的一個火車站。

  聶榮臻立即到馬回嶺第二十五師,緊張地做起義的準備工作。

  南昌起義的槍聲是8月1日淩晨2時打響的,到淩晨6時,肅清了城內抵抗的全部守軍3000人。起義成功了!一列火車來到了馬回嶺。

  聶榮臻所擔負的動員第二十五師起義的任務,是異常艱巨的。第二十五師師長李漢魂是張發奎的親信。該師轄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3個團。

  第七十三團的前身即葉挺獨立團,團長周士第是共產黨員。第七十四團團長是張發奎的人。第七十五團副營長孫一中,是黃埔一期的學生,當時任第七十五團中共支部書記,實際上掌握著這個團的領導權。根據這種局面,聶榮臻判斷,是無法一下子把第二十五師整個師拉走的。

  聶榮臻首先拉第七十三團。他與周士第商定,先把輜重裝火車運走,部隊接著向德安集中。他隨後到第七十五團。第七十五團與師部駐紮在一起,行動不便。他和孫一中確定,以野外演習的名義,只拿武器彈藥,把該團3個營的部隊拉出來,在第七十三團後面跟進。至於第七十四團,只帶出一個偵察連,這個連的連長是共產黨員。

  8月1日,聶榮臻率領起義隊伍由九江經德安向南昌開進。行至德安一座鐵路橋旁,張發奎帶著衛隊營乘火車從後面趕來,火車停下,隊伍也停下了。雙方形成僵持局面。聶榮臻當機立斷,叫張發奎往回開車,但他不肯。

  聶榮臻命令身邊的一個排長:「你讓他往回開車,他不開車就朝天鳴槍。」

  這個排長喊了幾聲,火車還是不開,聶榮臻就喊了一聲:「放!」一陣排槍,把張發奎嚇壞了,他急忙跳下車,丟下衛隊就跑了。張發奎回去後,派了個參謀,捎來封信,要求把他的望遠鏡還給他。聶榮臻叫那個參謀帶回了望遠鏡,還把全副武裝的衛隊也交還給張發奎。因為當時還想爭取張發奎,所以不能不留有餘地。

  德安至南昌的火車不通,聶榮臻率領起義部隊連夜行軍,趕向南昌。緊急、炎熱、乾渴,但部隊情緒很高,精力旺盛。8月2日拂曉時,聶榮臻看到了飄揚在南昌城頭上的鮮豔紅旗。

  聶榮臻到起義軍指揮部向周恩來做了彙報。周恩來很高興,說:「設想到把二十五師大部分拉出來了。」

  第二十五師的兩個團又一個連,計3000人,匯入南昌起義的隊伍,編為起義軍第十一軍的第二十五師。

  8月2日,南昌起義後成立的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命吳玉章為秘書長;劉伯承為參謀團參謀長;賀龍兼代第二方面軍總指揮,仍兼第二十軍軍長;葉挺兼代前敵總指揮,仍兼第十一軍軍長;朱德為第九軍副軍長;郭沫若為總政治部主任。聶榮臻被任命為第十一軍黨代表。他熟悉葉挺,很高興與葉挺一起領導十一軍的工作。

  按照既定部署,起義軍沒有休息整頓,於8月3日起,匆忙地從南昌啟程南下了。

  起義軍踏上南征道路後,困難和挫折接踵而來。在左翼行進的蔡廷鍇部第十師,4日到達進賢時脫離起義隊伍,轉向浙江,拉走占全軍四分之一的兵力。八月的江西,暑熱蒸人,山路崎嶇,行軍異常困難,只得丟棄重型武器裝備,途中生並離隊所造成的減員十分嚴重。對這些,聶榮臻後來認為,主要是沒有在南昌整頓部隊造成的。

  起義軍沿途經臨川、宜黃、廣昌、瑞金、會昌,於9月5日到達長停沿途經激烈戰鬥,擊潰了錢大鈞、黃紹竑部,雖殲滅數千敵人,自己也傷亡不少。聶榮臻在1957年寫的紀念文章中說:「老實說,我們那時候還不會打仗。遇到敵情,不論在戰術上戰役上都沒有周詳的殲滅敵人的作戰部署和計劃,因此,常常沒有消滅敵人,而只是把敵人打垮,自己也有許多傷亡。」①起義軍在長汀稍事休息,數百名傷病員被送迸傅連暲主持的福音醫院,得到了治療。然後,起義軍出上杭,沿汀江進入廣東境內。19日佔領三河壩後實行分兵,由朱德率領第十一軍二十五師留守三河壩,以監視在梅縣的錢大鈞部,掩護全軍側背;第二十軍和第十一軍二十四師直下潮汕。聶榮臻後來說,三河壩分兵使主力拆開,削弱了起義軍的戰鬥力,是一個失策。23日,起義軍進入潮安。24日晨,佔領汕頭。

  ①《聶榮臻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405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