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一四七


  儀器儀錶方面,經中央批准,我們責成國家科委、一機部負責抓總,組織有關單位進行會戰,也一步步突破難關,基本上滿足了導彈、原子彈研究和軍工、民用部門的需要。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在解決光學精密機械方面的問題時,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所長王大珩同志領導下,作出了很大貢獻。還有杭州浙江大學也在這方面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攻關過程中,我們在解決設備和材料問題時,在金屬材料規格上,經常碰到幾個「特」字號的問題,如特大、特厚、特寬、特薄、特細等材料,成為我們搞「兩彈」和其它科研工作的卡殼問題之一。劉少奇同志很關心這個問題,曾在中央會議上多次問過我這方面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幾個特字號的問題,我們提出建議後,一九六一年五月,中央向一機部下達了研製各種大噸位的鍛壓機和各種大規格的冷熱軋機等九大設備的指示。九大設備原計劃一九六八年完成,到一九六七年檢查,大約完成了總工作量的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關鍵是卡在大電機、大電爐等配套電器設備上。由於十年內亂,九大設備的研製,許多項目拖延下來了。

  在攻關過程中,為了加強對「兩彈」研究試驗工作的領導和更好地組織全國大協作,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劉少奇同志在一次中央會議上宣佈,成立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中央十五人專門委員會,由各有關方面的負責同志參加。在這次會上,還傳達了毛澤東同志關於「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的指示。「專委」成員之一的張愛萍同志很快向國防科研系統傳達了中央的這一重要決定,使大家受到了很大鼓舞。「專委」成立後,每次重要的「兩彈」試驗和存在的問題,都要開會研究,聽取彙報,使「兩彈」的研製工作在領導方面有了進一步加強。

  為了貫徹毛澤東同志「要大力協同」的重要指示,在科研方面,當時我們明確提出了科研攻關的五個方面軍,即國防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工業部門、高等院校和地方研究機構,要大力協同,互相支援。特別是要求地方有關科研部門協助國防科研部門突破以導彈、原子彈為代表的尖端武器關。在張勁夫同志領導下,中國科學院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們成立了一個新技術局,專門負責組織科學院各部門更密切地配合國防尖端武器的攻關。

  我們還組織二機部和七機部對口協作,以解決「兩彈」互相有關的問題。

  經過幾年的艱苦攻關,我們先是成功地試驗了自己研製的若干種導彈、火箭武器,以後又試驗了原子彈、氫彈。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我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這次試驗是由張愛萍同志在現場組織指揮的。當時集中了幾百名科學技術人員和幾千名勤務保障人員,在戈壁灘上夜以繼日地緊張戰鬥,克服了許多困難,反復演練,完成了極其複雜的試驗準備工作。試驗當天,我同周恩來同志在北京一直守在電話機旁,和在前方的張愛萍同志始終保持著聯繫。根據前方傳來的情況,我們把「零時」(即原子彈爆炸的準確時間)確定為當天十五時。

  當「零時」到來,聽到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喜訊,大家都非常高興。第二天,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二屆人大常委第一百二十七次會議,聽取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彙報,有關方面的領導同志和科學家列席了會議。當恩來同志在會上宣佈這一喜訊時,大家熱淚盈眶,長時間地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熱烈慶祝我國首次核試驗成功的偉大勝利,歡呼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能力製造的原子彈試驗成功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核訛詐政策破產了!企圖使中國人民屈服於某種壓力的指望落空了!這是中國共產黨自力更生路線的偉大勝利,也是中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的最好說明。當時大家激動的心情,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五日,我第一次到基地現場主持核試驗,就是「兩彈」結合的試驗。把原子彈裝在導彈上進行真刀真槍的發射試驗,要冒很大的風險。萬一核導彈在發射現場爆炸,或發射後中間掉下來,或偏離彈著區,都將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但我深信,我們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和基地工作的同志,都具有高度的負責精神,我們這方面的研究設計工作做得是扎實的,我國自行研製的中程導彈,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發射成功率很高。再說,為了使我國的導彈能真正成為具有強大作戰威力的武器,必須進行實彈結合試驗。

  經過反復研究,進行了各種細緻的論證和檢驗,報經恩來同志和中央批准後,決定進行這次試驗。為了鼓舞同志們的信心和使各項工作真正做到萬無一失,我決心到現場主持這次試驗。我先到了導彈試驗發射基地,在發射架下面和控制室裡詳細地聽了專家們的彙報,目睹了我國第一枚導彈核武器準時發射成功。發射後,我又趕到原子彈試驗基地,觀看了導彈核武器準確命中目標區和核爆炸後的情況和結果。我為我們這樣一個長期落後的國家終於掌握了這種尖端武器而欣慰和自豪。

  我第三次主持試驗,是一九六七年六月十四日的氫彈試驗。這次試驗,按原定計劃,成功地爆炸了我國的第一顆氫彈。美、蘇兩國由擁有原子彈到爆炸氫彈,都用了十年的工夫,而我們只用了三年的時間,比他們縮短了七年。

  通過幾次到現場組織試驗,使我進一步體會到了組織全國大協作的重要性。製造和試驗「兩彈」,技術上極其複雜,所有工業部門都承擔了多少不等的任務,在任何一個環節上出了問題,都會造成失敗,使國家蒙受巨大的損失。

  我們在組織全國大協作方面是比較順利和成功的。那個時候,各工業部門,中國科學院和高等院校,特別是各研究機構,只要分配他任務,就高興得很,引以為榮,所以「兩彈」上用的一些東西,很快就研製出來了。

  黨中央對尖端攻關的項目,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在物資上優先供應。中央還批准,必要的時候可以用中央軍委特別公函的形式,派人直接向有關單位下達某項任務,以確保完成。在財政上也是如此,雖然當時國家財政十分困難,但每年仍撥出一筆專款,用於新材料的研究。以後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進展,也不斷增加,保證了攻關的順利進行。

  事實證明,通過攻關,不但各單位、各部門幫助了「兩彈」過關,而且通過「兩彈」過關,也帶動了國民經濟建設中大批新型原材料、儀器儀錶和大型設備的發展,帶動了許多新的生產部門和新興學科的建立和發展。

  §科學十四條

  一九五八年的「大躍進」和一九五九年的廬山會議,由於政策上的失誤,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困難。毛澤東同志後來看出了問題的嚴重性,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並且要求各條戰線總結出幾條方針、政策性的條條來。

  中央於一九六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根據毛澤東同志的建議,發出了《關於認真進行調查工作問題給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的一封信》。此後,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紛紛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教訓,以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全國第一個出現的政策性文件是「農業六十條」,第二個就是「科學十四條」。一九六一年七月十九日,中央批轉了我的《關於自然科學工作中若干政策問題的請示報告》,和國家科委黨組、中國科學院黨組《關於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當前工作的十四條意見(草案)》。這個文件,以後就被大家簡稱為「科學十四條」。它是根據中央指示,於一九六一年六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的,目的在於總結科學研究領域中一些成功的經驗,和糾正大躍進以來實際工作中一些政策方面的錯誤。在那以後,工業、教育等各條戰線也相繼制定了各自的政策性文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