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一三一


  ※第二十三章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

  §判斷與決心

  建國以後,我們非常需要一個持久的和平環境,以便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但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並不以我們的主觀願望為轉移。一九五〇年六月,發生了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的戰爭。不久,美國又侵佔了我國領土臺灣省。同年十月一日,美國侵略軍悍然越過三八線,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舉進攻,並向我東北邊境的鴨綠江、圖們江邊逼近,還以空軍侵襲我國東北地區。這樣,美帝國主義就把一場戰爭強加在了中國人民的頭上。

  對於這樣一場戰爭,打還是不打,要定下這個決心是很不容易的。最後,黨中央、毛澤東同志還是下決心打,而且取得了偉大的勝利,迫使當時不可一世的美帝國主義者在遭受慘重傷亡以後,不得不進行談判,停止了侵朝戰爭。這再一次體現了我黨我軍和中國人民的戰鬥威力,也再一次體現了毛澤東同志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偉大膽略。

  當美軍還沒有越過三八線的時候,中央軍委就決定由鄧華同志率領的戰略預備隊和四十二軍,由河南北上,開赴與朝鮮接壤的鴨綠江邊,以為防範。在此之前,我們加緊對據守沿海一些島嶼的國民黨殘餘部隊發起進攻,解放了除台澎金馬以外的所有島嶼,這為我們放手進行抗美援朝戰爭,創造了很有利的條件。

  八月份,朝鮮人民軍的反擊戰已經進到洛東江邊,解放了大部分國土,正向大丘、釜山進軍。這時候,毛澤東同志和黨中央分析研究後認為,美帝國主義決不會甘心失敗,它有海空軍優勢,可能會反撲,朝鮮人民軍孤軍突出,後方薄弱,朝鮮戰局很可能出現曲折和反復。所以八月五日,我根據軍委決定,向戰略預備隊發出電令:「本月內完成一切準備工作,待命出動作戰。」但是由於準備工作過於繁重和急迫,難以在八月份內就緒。八月十八日我再次電告鄧華同志:「請加緊督促,務於九月三十日以前完成一切準備工作。」

  果然,九月十五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接著就大舉北進,迅速向我國邊境地區逼近。由於我軍已有所準備,所以十月份我志願軍部隊能及時北上,進入朝鮮,制止了美帝國主義妄圖吞併朝鮮侵略中國的陰謀。如果不是毛澤東同志和黨中央預見到戰局會出現曲折,及時組建戰略預備隊,我們就很可能措手不及,貽誤戰機。

  當然出兵朝鮮,要解決許許多多的思想問題。我們開始公開指責美帝國主義侵略的時候,有些人害怕起來,認為眼世界上頭號帝國主義強國打仗,中國會吃虧。我們採取各種形式,及時做思想工作,穩定了這部分人的情緒。

  當時在我們黨內也是有不同意見的。主要是有些同志認為,我們打了這麼多年仗,迫切需要休養生息,建國才一年,困難重重,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最好不打這一仗。對於打不打的問題,毛澤東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那時部隊已經開到鴨綠江邊,鄧華同志的先遣隊已經做好過江的準備,毛澤東同志又讓我給鄧華髮電報,讓他慢一點,再停一下,還要再三斟酌斟酌,最後才下了決心。毛澤東同志對這件事確實是思之再三,煞費心血的。不是毛澤東同志好戰,問題是美國已經打到我們的國境線上了,不打怎麼辦?!就這樣,我們定下來要打。決策一定,就要全力以赴,必須爭取這場戰爭的勝利。如果不是毛澤東同志這種偉大的革命膽略和真知灼見,不是對黨、對我們的軍隊和人民具有堅強的信心是做不出這個有歷史意義的決定的。

  一九五〇年九月,在總參謀部進行緊張部署的同時,三十日周恩來總理向全世界宣佈:「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當時中美雙方沒有外交關係,周恩來總理還親自召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請印度政府轉達中國對美國政府的警告;如果美軍越過三八線,中國就將出兵援助朝鮮。杜魯門總統立即將這個信息轉告給了麥克阿瑟。同時美國政府放出空氣,聲稱美軍將停止在三八線上。但是十月二日淩晨,我們得到情報,美軍不顧中國的警告,已經大舉越過了三八線。

  當天,黨中央、毛澤東同志即發出指示:決定用志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至朝鮮境內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志。毛澤東同志提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這個口號提得很好,它同我們民族的利益聯繫起來了,使全國人民知道,不僅是抗美援朝,還有保家衛國的問題。所以,這個口號把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統一起來了。

  林彪是反對出兵朝鮮的。毛澤東同志原先決定讓林彪去朝鮮指揮志願軍,可他害怕,托詞有病,硬是不肯去。奇怪得很,過去我們在一起共事,還沒有看到他怕死到這個程度。後來,毛澤東同志決定調彭德懷同志去。他當時在西安,十月四日來到北京,第二天參加了在中南海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彭德懷同志歷來勇敢果斷,中央決定他去指揮志願軍,他表示堅決執行命令。在會上,他堅決支持毛澤東同志出兵朝鮮的主張。他說,我們跟美國打,大不了美國打進中國來,最多也就是等於中國晚解放幾年就是了。彭德懷同志在會上的堅定態度,給我以深刻印象。

  一九五〇年十月八日,毛澤東同志正式發佈了《給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命令指出:「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的進攻,藉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著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同一天,彭德懷同志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並立即趕赴東北前線。

  十月十日,彭德懷同志來電請示:「原擬先出動兩個軍,兩個炮師,恐鴨綠江橋被炸毀,不易集中優勢兵力,失去戰機,故決定全部集結江南,改變原定計劃。」彭德懷同志的意思是將集結到第一線的十八個師全部進入朝鮮,以爭取兵力優勢。我們報告後,毛澤東同志同意了這個建議。

  十月十三日,毛澤東同志和黨中央又一次肯定了出兵的必要,他說,與政治局同志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對我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到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面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十月十八日,中央指示我們下達命令;「十月十九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渡江。」十月二十五日,美軍進到離鴨綠江約三十多公里的大館洞。就在這一天,我們同敵人接火,開始了第一次戰役,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戰鬥序幕。

  當時敵人在朝鮮戰場第一線的兵力有十個師另一個旅,共十三萬多人。我們一下就出動了十八個師。如果按原計劃我們先出動六個師,就會出現被動局面。由於我們有了兵力優勢,再加上我軍覺悟高,素質好,勇敢頑強,所以一人朝就連戰皆捷,為勝利奠定了基礎。

  當年定下出兵朝鮮的戰略決心,這一步棋是完全正確的,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同志和黨中央確實是英明的。如果聽任美帝國主義的陰謀在朝鮮得逞,那麼它還將迫使我們在另一個戰場上同他們較量,那我們就會很被動,中國也就不會是今天這樣的局面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