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一〇三


  抗戰時期正確的方針和政策,是接受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經驗教訓,避免了以往「左」的錯誤,根據新的歷史條件而制定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事情,民族戰爭提供了最廣泛的社會基礎,為了團結一切抗日力量,要特別注意防止「左」的錯誤,堅決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把一切要求抗日的人們最廣泛地團結起來。

  這一整套政策的基本內容,從實質上講,就是在一致抗日的前提下,一方面要照顧到各階級各階層的利益,另方面又要保證改善基本群眾的生活條件和在政治上享有民主權利。只講團結各階級各階層一道抗日,不講改善農民群眾的生活,就要發生右的錯誤,農民群眾連起碼的衣食住條件都不能保證,就無從談起調動群眾的抗日積極性。相反,只講改善農民的生活,忽略了全民族戰爭的性質,就會導致「左」的錯誤,同樣會嚴重削弱抗日力量。我們依據這樣的原則,正確處理了統一戰線內各階級、各階層的關係,同時保持基本群眾的優勢,使統一戰線得到日益加強和鞏固。

  由於政策的正確和穩妥,發動起來的廣大人民群眾,緊密地團結在党的周圍,徹底改變了以往的渙散狀態,普遍地以各種形式組織起來,形成了浩浩蕩蕩的抗日大軍。

  第四、必須不斷發展和壯大人民軍隊的力量,堅持以主力部隊、地方遊擊隊和人民武裝相互配合,實行人民戰爭的戰略方針。

  軍事建設和軍事鬥爭,是根據地建設和發展的中心問題。

  根據地的軍事力量是主力部隊、地方武裝和民兵自衛隊三位一體的結構。主力部隊是開創和保衛根據地的支柱,沒有強大的主力兵團,也就沒有鞏固的根據地。但是,單靠主力兵團也不行,還必須有地方武裝和民兵自衛隊的緊密配合。

  我們始終不渝地進行主力部隊的建設。晉察冀主力兵團是人民的「子弟兵」,它肩負著消滅敵人和保衛人民、保衛家鄉、保衛晉察冀、保衛祖國的重任,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愛戴。人民不惜一切力量支援子弟兵團,積極參加子弟兵團。這種軍隊與人民的血肉關係,保證了人民軍隊的壯大與發展。

  主力兵團由於獲得地方遊擊隊和人民武裝的配合,得以靈活地進行內線和外線作戰,增強了對敵襲擾與打擊的力量。地方武裝主要是地區隊及基幹遊擊隊。主力部隊集中使用多;地方武裝則分散活動多,同民兵一起就地堅持,就地遊擊,支援主力兵團作戰。主力兵團由於重視地方武裝和民兵自衛隊的建立和發展工作,能夠積極地幫助其訓練並給以必要的幹部和武器,它是地方武裝和民兵自衛隊的堅強後盾。主力部隊、地方武裝、民兵自衛隊三位一體的軍事結構,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由於堅持了抗日的人民戰爭的戰略方針,軍隊依靠人民,建起了一整套通信聯絡網和偵察情報網,建設了良好的戰場;軍隊寓兵於民,寓糧於民,寓衣於民,解除了後顧之憂;人民武裝創造的地雷戰、地道戰、交通戰、「麻雀戰」等各種作戰方式,是戰爭史上的奇觀。敵人視根據地為畏途,一旦進入根據地,就成了舉步難行的聾子和瞎子,總是在軍事上以至精神上受到嚴重的打擊。敵人妄圖製造「無人區」,把我軍與人民隔離開來,但是,在抗日軍民的打擊下,它的妄想總不能實現。

  第五、必須加強與鞏固同人民有密切聯繫的、保證基本群眾佔優勢的抗日政權。

  堅持敵後抗戰和建立抗日民主政權是不可分割的。

  在晉察冀根據地初創時期,我們就把政權建設擺到緊迫的議事日程,很快組織了敵後第一個由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性質的抗日民主政權——晉察冀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晉察冀地區的統一戰線、國共兩黨的合作,是抗日戰爭時期一段值得回憶的歷史事實。政權建設,先是通過由上而下的改造各級舊政權,然後由下而上的開展民主大選舉,對邊區政權特別是基層政權進行了全面徹底的改革,真正實現了民主政治,獲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政權建設是關係根據地能否生存的根本大計。這是因為,一方面形勢的發展急需建立統一的政權領導機構,長期的無政府狀態,必然導致混亂。另方面,這也是群眾的迫切要求,國民黨的舊政權垮了,新的抗日政權必須迅速建立起來,這面大旗一豎,就使廣大群眾和各種抗日力量有了堅強的依靠。在他們看來,不僅八路軍在這個地方,還有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政府呢!這個作用與影響是很大的。至於貫徹各種政策法令,掌握財政經濟,進行文化教育工作,動員群眾參軍參戰,都必須有一個職能健全的政府機構,而不能只由軍隊出面。從長遠來看,新生的革命根據地還要為未來新中國的建設積累經驗,更必須鍛煉人民掌握政權的能力。

  抗日根據地的民主政權,既包含了統一戰線性質,又具備人民民主的內容。它是在共產黨領導下,團結了各黨、各派、各界、各救亡團體,又保證了基本群眾占政治優勢的完全新型的民主政權結構,特別是它的基層組織一一廣泛的村政權,是在改造舊政權的基礎上,打破了歷代由少數地主、土豪劣紳壟斷政權的局面,既照顧到廣泛的代表性,又使那些祖祖輩輩過著饑寒交迫生活的鄉村勞苦大眾,第一次得到管理國家大事、當家做主的權利。

  第六、根據地既要鞏固,又要不斷擴大,兩者兼顧,波浪式地發展。

  這一條同第一條是緊密聯繫著的。在建立根據地、依靠根據地、鞏固根據地的同時,必須不斷擴大根據地。

  我們在創建根據地過程中,雖然最初選中了五臺山區,但並不局限於這一區域,很快就擴展到冀西、冀中、雁北、察南、平北和冀東,形成了一個能夠充分回旋的廣闊戰場,建起了星羅棋佈的可靠根據地。各個根據地相互依靠,互相支援。平原與山地是不能分割的,要鞏固山地就必須堅持平原。山嶽根據地是依託,是後方,平原根據地是前沿,是糧倉。山嶽根據地為活動在平原上的部隊,提供兵力轉移、休整的場所;平原根據地為山區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援。各個根據地在戰略上的這種相互支援,有力地形成了對敵人佔據的主要交通線和中心城市的戰略包圍,從而保證更有力地箝制敵人,使華北遊擊戰爭得以長期堅持。

  在對待根據地發展的問題上,有兩個偏向需要特別引起注意。一個是保守,如籠中之鳥,呆在根據地,固守根據地,畫地為牢,不能乘有利時機適時地發展;一個是冒進,如流寇一般,盲目出擊,不懂得既要發展,還要在發展中鞏固。不注意鞏固,就往往在敵人的進攻下使根據地喪失。

  「波浪式的發展」——這是毛澤東同志所總結的創建根據地的基本經驗。它到底包含那些具體內容?五十年代初,我在一次答覆有關方面提出的詢問時,曾結合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體會,歸納概括為這樣幾句話——建立根據地,鞏固根據地,依靠根據地,擴大根據地,既要反對右傾保守主義,又要反對「左」傾冒險主義。我把這個概括報告了毛澤東同志,他認為這個概括是準確的,並批示同意。

  第七、根據地的鬥爭是以軍事鬥爭為中心的全面鬥爭,因此,根據地的建設也必須包括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同時具有為日後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提供雛型的深遠意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