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一〇二


  在這歷史轉變的關頭,在延安的各抗日根據地負責人,一個個都歸心似箭,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要求立刻返回前線去。毛澤東同志要我們暫留一下,開了一個短會,研究日本投降以後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根據會議討論的情況,由周恩來同志連夜起草了一個文件,決定全軍的重點任務是儘量多佔領一些地方和主要交通線,同時,要高度重視東北,決定派大批幹部和部隊去東北開展工作,爭取東北成為我們的根據地。因為早在「七大」開會的時候,毛澤東同志就在一次報告中提出,我們黨要特別重視東北,只要我們佔有了東北地區,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會後,八月二十八日,毛澤東、周恩來和王若飛同志飛往重慶,參加國共兩黨談判。我們留在延安等待搭乘美軍飛機,以便儘快地返回各根據地。

  當時的形勢還是相當嚴重的。日本政府雖然已經宣佈投降,但是日軍的龐大武裝尚未解除,它們仍然盤據著許多城鎮和交通要道。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企圖獨吞抗戰的勝利果實,一方面調兵遣將,搶佔大中城市;一方面極方阻撓破壞我抗日軍民向日偽軍反攻和受降,無理地要我軍「原地駐防待命」。

  就在毛澤東同志召集我們開會的同時,各抗日根據地軍民已經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向日軍佔領的大中城市展開了猛烈進攻。晉察冀軍民反攻的矛頭,主要指向北平、天津、張家口、承德和山海關、錦州等地,並以一部向東北挺進。

  鑒於前方形勢的急劇發展,九月九日,我同肖克、劉瀾濤、羅瑞卿等同志一道,由延安乘飛機返回晉察冀,組織部隊落實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和計劃。

  §關於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基本經驗

  八年抗戰,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異常輝煌壯麗的一頁。在這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我們党創造和積累的經驗是相當豐富的。關於這方面的經驗,毛澤東同志和其他無產階級革命家,已經做過很好的概括和總結。在這裡,我僅就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問題,講一點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為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提供一些素材。

  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問題,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項基本經驗,這是由中國革命的特點所決定的。中國革命是以長期的武裝鬥爭和以鄉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最後戰勝敵人的,是以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形式發展起來的。在抗日戰爭中,敵後遊擊戰爭被提到戰略的地位,建立根據地的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就晉察冀地區的抗戰而言,儘管感受和體會涉及到許多方面,但集中到一點,就是在被隔絕的敵後,成功地創建了一塊幅員廣闊的根據地。在西起同蒲線,東臨渤海灣,南至滄石、正太路,北至古長城內外的廣大地區,建設了一個山地、平原、丘陵、湖泊相互依託的敵後根據地。我們在這塊土地上,同日本侵略軍展開了一場異常激烈複雜、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

  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感受和體會,在前面的章節中零零碎碎地涉及到一些。這裡,再粗略歸納一下,初步理成十條,這十條概括得也許不盡完善。

  第一、要勝利地進行遊擊戰爭,必須有比較鞏固的革命根據地作為依託。

  根據地的問題,在中國革命進程中,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這之中,既有土地革命戰爭期間,毛澤東同志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經驗,和其他革命根據地創立的成功經驗,也有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失去根據地的慘痛教訓。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沒有一個可以落腳的根據地,時時處處都在流動狀態中,那個滋味是相當苦的。給養不能補充,傷病員無處安置,想停留休整一下都極其困難。講得再遠一點,中國歷史上的農民戰爭,也往往因為不理解建立根據地的重要而陷入流寇主義,開始時轟轟烈烈,最後不得不歸於失敗。

  當我受命留在敵後五臺山的時候,儘管當時戰局瞬息萬變,留下的兵力極少,有千頭萬緒的事情在等著我們去做,但是,我首先考慮,首先著眼的,是如何在晉、察、冀三省邊界地區創立一塊進可攻、退可守的根據地。留下的部隊也好,派出的工作團也好,擺在第一位的工作,就是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經過深入細緻地發動群眾,我們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終於在晉察冀牢牢紮下了根,獲得了一個廣大的生存基地。

  為什麼必須要有根據地?因為,根據地是遊擊戰爭的依靠。行軍打仗,要以它為依託;人民子弟兵的兵源和供應,支持戰爭的人力物力,都要以它為來源。抗日戰爭中的晉察冀邊區,就是我們勝利地進行遊擊戰爭的戰鬥堡壘。

  第二、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必須有廣大的人民群眾作為依靠,關鍵是發動群眾。

  敵後廣大人民群眾對抗戰的支持和擁護,是我們戰勝敵人的最可靠基礎。在創建根據地的問題上,是地形重要呢,還是群眾條件重要?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開創說明,地形雖然是一個重要的條件,但人民群眾是更為重要的因素。只要把人民群眾充分發動起來,不論山地還是平原,都有可能成為鞏固的根據地。比如冀中平原地區,沒有險峻的山地,沒有天然屏障,但是,人民群眾一經發動起來,就有了足以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人山」和「人海」。沒有人民的支持,沒有群眾的依靠,即使有險峻的山嶽,良好的地形,也是不能生存的。吃沒吃的,穿沒穿的,怎麼能堅持?雖然土地革命戰爭期間,我們的根據地大都建在山巒之間,但根本的條件,還是依靠山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所以能屹立於敵後,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發動群眾的成功。由於我們緊緊抓住了這個關鍵,所以,我們在山嶽,在平原,在水澱,在冀西、冀中、冀東、平西、平北、察南廣闊的土地上,都建起了可靠的根據地。

  第三、要想把千百萬群眾發動起來,黨的政策又是決定的因素。

  在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過程中,人民群眾為什麼能夠充分發動起來呢?這有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因素。

  就客觀條件來說,一個民族要吞併、奴役、甚至消滅另一個民族,最終是辦不到的。在日本帝國主義的血腥侵略面前,除極少數甘為敵人效勞的漢奸之外,廣大的人民群眾都有一個起碼的政治覺悟——不甘當亡國奴。這就是我們發動群眾最有力最廣泛的政治基礎。

  就主觀因素來說,是我們在創建抗日根據地的過程中,執行了一整套正確的方針、政策和策略。這一整套政策,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不僅有總的政策,還有各方面的具體政策。包括減租減息政策、統一戰線政策、知識分子政策、兩面政權政策、除奸政策,等等。當然,這些政策不是我們一個區域的獨創,不過是將黨中央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正確路線,靈活地運用于晉察冀地區的具體實踐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