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八三


  抗日統一戰線的堅實基礎,是我們的基本群眾。我們不能只把眼睛盯著上層的幾個開明紳士,要把基礎紮根在下層的廣大群眾之中。有了下層群眾的優勢基礎,上層的統一戰線才有可能鞏固。沒有下層基本群眾,也就不可能有上層統一戰線,這是很明顯的道理。晉察冀三省邊界地區的上層人物不是很多。「七七」事變後,有錢有勢的人物多數跑掉了。五台那裡的上層人物,都是閻錫山方面的,跟著閻錫山跑光了。阜平一帶,幾乎沒有上層人物。我見到的大一點的地主,一個在完縣,是清朝舊官吏的後代;一個在行唐秦家台,是個有點名氣的紳士。完縣的地主房院大得很,但人大部分跑了。

  晉察冀地區的農民群眾,生活是相當苦的。從冀西山區的情況來看,在八路軍未到之前,連山上各種樹木的樹葉子,貧苦農民都無權采來吃。因為,這些樹木屬地主、富農所有。要調動廣大貧苦農民的抗日積極性,必須迅速改變這種狀態,使他們的吃穿住得到起碼的解決。

  為了最大限度地團結各階層抗日,同時又使基本群眾的生活得到初步改善,我們採取了逐步限制和削弱封建剝削的政策。是「逐步」、「限制」和「削弱」,不是「一下子」「消滅」或「打倒」,這是兼顧到各階層利益的穩妥措施。為了便於同志們理解,我曾經提出過這樣的比喻:假如我們把封建勢力比作一頭奶牛,我們究竟是經常地「擠牛奶」、「喝牛奶」好呢,還是乾脆「吃牛肉」好?「吃牛肉」,把地主的土地統統分光了,一下子就吃完了,這當然很痛快,但是,以後你還吃什麼呢?不光群眾吃飯困難,我們部隊也會沒飯吃。「擠牛奶」,今天擠一點,明天擠一點,貧苦農民的生活可以得到一些改善,對封建剝削勢力也沒有根本消滅它,農民高興,地主、富農也可以接受。

  另外,「吃牛肉」,把土地過早地分給貧苦農民,一切負擔就要全部攤派在農民身上,要收稅,要徵收公糧。農民還沒喘過氣來,猛然增加沉重的負擔,反而對我們不滿了。我們暫時不分土地,一步一步地改善貧苦農民的生活,一方面使農民得到喘息,一方面又使他們對將來寄予希望,清楚革命的任務還沒有完成,抗日的熱情保持長久不衰。我們在這個問題上討論來討論去,大家統一了認識,一致的看法是:不能吃牛肉,還是「擠牛奶」好,這是合乎民族利益和各階層利益的,便於將各階層團結起來,一致抗日。

  削弱封建勢力,改善農民生活,具體應該怎樣來搞?我們起初的做法,是利用國民黨提出和提過的一些口號,來實現我們黨的主張。例如,「二五減租」,這是一九二六年國民黨在我們黨推動下提出的口號。後來國民黨在內戰時期,為對抗我革命根據地的土改又提出了這個口號。國民黨提「二五減租」純粹是騙人的,它從來沒實行過,也從來不想實行。我們把這個口號接過來,在邊區真正實行起來,國民黨政府也沒什麼話好說。他自己提出來的,沒有理由不讓我們這樣做。為了在邊區實行「減租減息」,邊區政府主任宋劭文做了許多工作。

  他翻閱了大量的材料,對「二五減租」應該如何計算,搞得很熟。為了動員全國人民一致抗日,我們黨在一九三五年《八一宣言》中就提出過「有錢的出錢,有槍的出槍,有糧的出糧,有力的出力,有專門技能的貢獻專門技能」的口號。而閻錫山在抗戰之初,為了保住他在山西的地盤,也提出過「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槍出槍」的口號。有的同志對我說,應該把這個口號接過來,在邊區貫徹執行。有錢的,無非是地主、富農,由他們出錢籌集抗日經費,無形中就減輕了貧農和中農的負擔。這樣做很好嘛,閻錫山也沒什麼可說的。經過研究我們同意了這個意見,就在晉察冀各地響亮地重申了這個口號,起了很好的作用。

  統一戰線不只是一個口號,這裡面有許多實際的內容。國民黨政府和閻錫山提出的那些口號,是根本不想兌現的,我們卻認真地把它兌現了,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好處。邊區內的地主、富農對「減租減息」,有些地方有過消極的抵抗,但總的來講,他們還是接受了。我們執行的政策比較穩妥,沒有搞「左」的過火行動,沒有把他們推翻,地主、富農大多數不至於公開地反對我們,他們在抗戰中還多少出了一些力,這也是歷史的事實。

  到一九三八年,我們的政策就更趨向完善了,普遍地實行了「合理負擔」和「救國公糧」,後來又實行了「統一累進稅」。「合理負擔」和「救國公糧」,是根據每個家庭的土地、財產、收人和消費計算的,消除了過去貧苦農民既出錢又出力的現象,它是合理的,公平的。所以,在抗戰期間,得以長期持久地堅持,成為根據地財政建設上的一項重大措施。

  在政策問題上,還有一個容易發生偏差的問題——鋤奸問題,我們同樣採取了極為慎重的政策。內戰時期,由於王明「左」傾路線的影響,沒有一個根據地不在這個問題上出亂子的,隨便倉促地捕人殺人,發生了不少錯案,傷害了一些好同志,這是非常痛心的事情。這個教訓,在我腦子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到晉察冀以後,我們對這個問題是很慎重的。不能隨便殺人。人在,還好講話,事情終歸會弄清楚的。腦袋掉了,就接不上了。殺一個人,會驚動許多人,殺錯了,非常容易脫離群眾。對於捕殺漢奸的問題,我就再三向部隊強調,部隊不能隨便殺人。漢奸嘛,可以抓,但是,一定要交給邊區政府審判,由邊區政府根據懲辦條例和審判結果去處理。

  當然,也不是一個不殺。孟閣臣同敵人勾結,又掌握著一支人數不少的部隊,不殺掉就要鬧大亂子。所以,把他槍斃了。另外一些情況就不同了,有一回,軍區保衛部把曲陽一個姓李的幹部抓起來,經過審訊,要判死刑。我翻閱了這個人的全部材料,感到證據不是那麼確鑿,沒有批准這個判決。我向保衛部的同志講,人命關天呀,要慎重再慎重,他有問題,在未確實弄清楚之前,先放在那裡好了,不能倉倉促促地槍斃。後來,證明這個幹部的問題不是很大,解放後,一直在做工作。如果當時批准槍斃,這個錯誤就無法挽回。

  政策和策略確實是黨的生命。根據抗日戰爭的具體情況,正確地執行和貫徹黨在抗戰期間的政策和策略,是根據地建設最為重要的一環。我們在晉察冀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過程中,接受了內戰時期「左」傾錯誤的教訓。在實踐中,一方面避免了「左」的錯誤,另一方面,也注意避免「右」的錯誤。既廣泛團結了邊區的各個階層,又保證了基本群眾的優勢,這樣,就使黨的政策得到了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的贊同和擁護。廣大農民群眾在党的領導下,第一次得到了民主的權利,生活上又得到了初步的改善,抗戰的積極性大大高漲起來,這就是晉察冀根據地的廣大群眾能夠充分發動起來的根本原因。他們所以能夠在戰爭史上創造出種種奇跡,歷史學家應該從這裡來尋找答案。

  §《雙十綱領》

  晉察冀邊區貫徹執行黨在抗戰期間的各項方針政策,經過了一個逐步深入、逐步完善的發展過程。一九四〇年八月,我們總結了執行政策的經驗和體會,開始用綱領的形式把各項政策固定下來,產生了一個地方性的具體行動綱領——《中共中央北方分局關於晉察冀邊區目前施政綱領人這個施政綱領,恰恰是二十條,所以,又簡稱為《雙十綱領》。

  《雙十綱領》是經過長期的醞釀形成的。它先由北方分局起草,經過反復地討論和修改,報告中央批准後,於一九四〇年八月十三日正式公佈。

  《雙十綱領》的起草和修改工作,由北方分局書記彭真同志主持。彭真同志帶領一個精幹的班子,調查研究,醞釀討論,徵求意見,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他還發表了《關於我們的目前施政綱領》的文章,響亮地提出了進一步把邊區建設成為模範抗日根據地,使之成為新民主主義新社會雛形的號召。以後,彭真同志根據晉察冀邊區黨的工作和執行政策的實踐,曾向黨中央寫了《關於晉察冀邊區黨的工作和具體政策的報告》,毛澤東同志批准了這一報告,又一次肯定了邊區的工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