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聶榮臻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七三


  ※第十二章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鞏固

  §人民充分發動起來了

  晉察冀根據地創建不久,這個敵後的抗日堡壘就引起了國內外備方面的重視。從一九三八年開始,大後方的一些民主人士,還有國際上的一些朋友,經由延安,或八路軍總部,或直接從平津等地,接連不斷地來晉察冀考察訪問。他們在同我接觸中,提出了一個共同的問題:為什麼你們能在敵後建立起這樣一個面積廣闊的抗日根據地?他們對這個問題感到很奇怪,日軍盤據著周圍的大城市和鐵路幹線,後來又佔據了全部的縣城和較大的村鎮,經常調集重兵來邊區「掃蕩」,而我們又是那樣遠離後方,槍支、彈藥和物資,得不到任何接濟,這樣,怎麼能夠堅持得住,並且能夠不斷的鞏固和擴大呢?我回答說,這沒有什麼可奇怪的,關鍵的一條,就是發動群眾,把人民群眾充分發動起來,我們就有了賴以生存的基礎,這就是我們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鞏固的「奧秘」所在。

  任何一個侵略者,要想吞併、奴役、甚至滅亡另一個民族,是極其困難的,也可以說,最終是辦不到的。歷史反復地證明了這一點。日本侵略者就是錯誤地估計了中國人民反侵略鬥爭的決心和力量。它以為,只要它打進來,佔領了大城市和交通線,再把偽軍和維持會搞起來,中國人就會規規矩矩聽它的奴役。其實,哪有這樣的事情!它們在華北搞了一個王揖唐的漢奸政府,一個蒙古的偽德王政府,在南京搞了一個汪精衛的漢奸政府,想利用刺刀支撐的偽政權來維持它的統治,結果怎麼樣?只是一些空架子,誰聽它的?!

  再說,中國是這樣大的一個國家,中華民族是這樣大的民族,要想征服它,是不可能的。抗戰中間,除少數死心塌地為日本侵略者效勞的漢奸之外,廣大的人民群眾都有一個起碼的覺悟,就是不當亡國奴,你要他們投降你,俯首貼耳地聽異國侵略者的奴役,是死也不會答應的。有了這樣一個群眾基礎,我們就不愁在敵後呆不住。八路軍是積極抗戰的,自然會得到一切不願當亡國奴的人們的擁護和愛戴。在整個抗日戰爭過程中,我們無論走到哪裡,都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把我們看成是自己人,把我們當成主心骨。日本侵略軍已經打到自己的家門口了!老百姓在家裡睡覺都睡不安寧,有抗日的八路軍在,他們就覺得有了依靠,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八路軍來了,我們吃飯也香,睡覺也甜。」

  有些很偏僻的深山地區,山溝裡只有幾戶人家,那裡的群眾同外界接觸很少,高達千仞的山巒,使他們和外界隔絕起來,形成了一個獨立的世界。象房山、宛平和淶水、淶源交界的「野三坡」,那一溜幾十個村子,一直過著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長時間打著反清複明的旗號,到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才知道清朝已經滅亡了。「野三坡」的群眾說:「就是燕王掃北的時候,也沒有到過我們這兒。」他們推舉三位老人管理這一地區的事情,老人去世一位再替補一位。這裡的男人不剃頭,女人不裹腳,清朝的統治始終沒有能進入這一地區。象這種什麼外人也沒有進去過的地方,我們都深入進去了。

  又如易縣的楊家台,舊政權時代,幾十年間都沒有行政管理人員去過,老百姓沒見過當兵的,不知道軍隊是個什麼樣子。這些偏僻的山溝,要不要去做發動群眾的工作?有的同志聽到傳聞,說那裡民性強悍,不敢進去開展工作。我當時提出過一個要求:「要把每一條山溝的工作做好」。因為,山溝裡的工作是很重要的,要開展遊擊戰爭,要進行反「掃蕩」鬥爭,每一條山溝,都是我們的回旋之地,沒有群眾的支持,不用說別的,進山出山都十分困難。我們進去以後,經過深入細緻的發動群眾工作,老百姓對我們很好。「野三坡」和楊家台那些地方,都成了我們可靠的根據地。反「掃蕩」的時候,我帶軍區機關鑽進那些深山溝,老百姓很熱情,他們說:「我們也是中國人呀!以前哪朝哪代的政府都不把我們當人看,只有八路軍來了,才有了做人的資格。」

  由於緊緊地把握住了發動群眾這一條,我們不僅在山地站住了腳,而且在平原地區紮下了根。冀西、冀中、平西、平北、冀東,幾個地區連成一片,相互支援,互為依託。山地是後方,平原是糧倉。平原上的鬥爭不好堅持的時候,部隊可以撤到山嶽地區休整;山地需要糧食和布匹的供應,平原地區給予大力支援。冀中群眾給山地軍民送糧的場面,是很動人的。大車拉,小車推,扁擔挑,趁著黑夜,穿過敵人的封鎖線、封鎖溝,把糧食運到山區。這感人的場面,是很讓人心頭發熱的。

  當然,發動群眾的工作也不是輕而易舉的。我們加強党和政權的建設,實施一系列的政策,這些都是發動群眾的根本問題。此外,也還要反復進行深入細緻的工作。我們最初採取的是組織抗日救國團體的辦法。當我們到達晉東北的時候,就盡可能抽出較多的工作人員,組織許多工作團和工作小組,分散到各個地區工作,向廣大人民群眾廣泛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因此,凡是我們軍隊所到的地方,當地群眾就紛紛起來,組織了他們自己的團體。

  等到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召開的時候,在歷史上第一次獲得了民主與自由的革命群眾,抗日積極性空前活躍。晉察冀各地的農民抗日救國會、工人抗日救國會、青年抗日救國會、婦女抗日救國會、文化界抗日救國會以及「青年抗日先鋒隊」、兒童團等各種群眾團體已紛紛組織起來。一些較大的群眾團體,那時已經能選派代表出席會議。這些群眾團體,都擁有廣大的群眾,如農民救國會的會員人數,在成立之後的很短時間內,統計已達五十七萬人以上,其他群眾團體的會員,也都佔有很大的數目。

  隨著群眾抗日積極性的不斷提高,群眾普遍組織起來了,人民武裝成長壯大了,對部隊的積極援助與英勇的配合日益活躍了。有了這樣一個強有力的群眾條件,就使晉察冀邊區逐步地從一個遊擊區變成了一個鞏固的抗日根據地。這就是我們在敵後鬥爭中能夠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人民群眾充分發動的結果,使邊區建立了良好的社會秩序。漢奸、特務、土匪要想在根據地活動,是很困難的。因為,群眾熟悉自己的村莊和鄰里,誰個好誰個壞,大家都一清二楚,壞人是不能輕易活動的。如果來個生人,來來往往地活動,是逃不過群眾的眼睛的。所以,我常說,在杭日戰爭中,儘管我們處在敵人的封鎖包圍之中,甚至我們的司令部距敵人不過幾十華里,儘管有許多戰火紛飛的場面,但是,我們卻有一種安全感。在群眾的海洋裡,安全得很啊!有一段時間,軍區領導機關駐在唐縣和家莊,中央分局在阜平易家莊,我每次去開會的時候,只帶一個警衛員,我們一人一匹馬,一天就跑到了。一路上毫無危險,走到哪裡,哪裡的老百姓都給我們燒水、指路,照顧得十分周到。八路軍英勇抗擊侵略者,保護了人民,人民同樣盡心盡力地保護我們。這就是經過發動群眾,在軍隊和人民中間建立起來的魚水關係。我們的軍隊是保護人民的鋼鐵長城,人民群眾又為我們建造了一道十分安全的銅牆鐵壁。

  出師華北之前,在洛川會議上,我曾擔心過,深入到敵後,深入到山區,部隊的供應可能是個大問題。這個看來無法解決的難題,也在人民群眾充分發動起來之後,迎刃而解了。

  晉察冀人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巨大而可靠的供給部。群眾不僅供應部隊吃的、穿的,還負責物資方面的儲存和保護。例如,每年我們都通過邊區政府,徵集一大批公糧。這些公糧,需要多少倉庫儲存啊!在敵後,我們不可能建立這樣多的大倉庫,就是有能力建起來,還有敵人經常「掃蕩」的問題。敵人對我們是恨之入骨的,「掃蕩」時連我們修建的廁所都毀掉了,能允許你的倉庫存在嗎?部隊整日要打遊擊,也不可能將長年的供應帶在身上。怎麼辦?我們就是依靠群眾解決了這個難題。每年徵集的大批公糧,我們並不集中起來,就分片儲存在某些村子裡,部隊來了就可以用,走到哪裡,哪裡都有我們的糧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