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臨終的日子(4)


  這時,能常到毛澤東那裡去的,就是毛遠新。張玉鳳說:「凡是毛遠新每次要見他,主席總是很快就見。他反映的問題,主席也喜歡聽。」「這些天,毛遠新隨時都來。他說,政治局的同志連夜開會,認為天安門前發生的事件不是孤立的,是一次匈牙利事件在中國的重演,還說『鄧納吉』這類的詞。政治局還決定將天安門前所有的花圈燒掉,還通過吳德同志的那篇講話稿。這一時期的決定都是政治局議定後報告主席的。主席也無力細問,只能點頭,表示知道了。①」四月五日淩晨五時,毛遠新給毛澤東寫報告說:「這樣大量的在天安門前集中那麼多群眾場合下,公開發表反革命的演說,直接攻擊毛主席,是建國以來沒有的。很顯然,這是有計劃有組織的,不僅北京,全國不少地方都有。②」毛澤東當天圈閱了這個報告。

  四月六日政治局會議後,毛遠新給毛澤東送去關於政治局會議情況的報告,毛澤東當天在報告上批示,贊同中央政治局的處理意見。③下午,江青也到毛澤東住地,當面向他報告處理天安門廣場事件的經過。張玉鳳回憶:「她走到主席床前,對主席說:『我來這以前,特意到天安門廣場繞了一圈,一路上硝煙彌漫,一夥人燒房子,燒汽車。這是以死人壓活人,鄧小平是他們的總後台,我要控訴。我建議開除鄧小平的黨籍。』主席看了看她,沒有說話。④」這對近年來不斷拒見江青的毛澤東來說,是很少有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在全國尤其是首都北京受到如此強烈的抵制,不僅出乎中央政治局的意料,也是毛澤東所沒有想到的,使他覺得難以容忍。天安門廣場事件的發生,使他更加確信所謂「階級鬥爭」仍十分激烈。

  四月七日上午,毛澤東再次聽取毛遠新彙報,肯定了中央政治局對天安門廣場事件所採取的措施。提議由政治局作出兩項決議:一、任命華國鋒為黨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二、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保留黨籍,以觀後效。他主張公開發表這兩項決議和有關天安門事件的報道,表示:一、首都,二、天安門,三、燒、打。性質變了。⑤當晚,廣播電臺全文播放中共中央「兩個決議」、《天安門廣場的反革命政治事件》的報道以及中共北京市委負責人在天安門廣場的廣播講話。對鄧小平的批判迅速升級,「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幾乎衝擊所有領域。

  毛澤東對天安門事件性質作出錯誤的判斷,對鄧小平作出錯誤的處理,後果十分嚴重。這裡固然有江青、毛遠新等歪曲事實的因素,但始終堅持「以階級鬥爭為綱」、堅持「文化大革命」一整套錯誤理論和實踐,是毛澤東作出這樣錯誤決斷的主導原因。儘管如此,毛澤東對鄧小平「保留黨籍」的意見,多少反映出他對鄧仍留有餘地、寄有某種希望的複雜心態。他還託付汪東興對鄧小平採取措施加以保護,以免遭受不測。⑥

  毛澤東一向不服輸。就是嚴重的病痛折磨,他也很少在表情上流露出來,甚至還若無其事的樣子。一九七六年二月至五月,毛澤東仍扶病在他日常起居的書房裡勉強會見幾批外國客人: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老撾總理凱山·豐威漢、埃及副總統穆巴拉克、新西蘭總理馬爾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和巴基斯坦總理布托。在見到毛澤東的外國政治家眼裡,他已是一個不能獨自行走、面容憔悴和說話困難的衰老病人。雙方彼此簡單地「寒暄」幾句,會見就結束了。五月二十七日,巴基斯坦總理布托和夫人來訪,成為毛澤東會見的最後一批外賓。當華國鋒陪同客人進來時,毛澤東已無法站起來,只能坐在沙發上表示歡迎。這次會見只進行了十分鐘,可能是他會見外賓最短的一次。六月,中共中央宣佈毛澤東主席不再會見外國來訪人士。

  除一次外,華國鋒是陪同毛澤東最後那幾次會見外賓的唯一中央領導人。四月三十日晚,毛澤東會見新西蘭總理馬爾登後,華國鋒留下向他彙報近期工作。當時在場的張玉鳳回憶道:「接見後,華對主席說:『我把外賓送上車,還來同主席談幾件事。』主席說:好。不多會兒,華返回同主席談話,我也在。華對主席說:最近我處理了幾件事,現在有幾個省發生一些問題,我已同政治局的同志研究,作了處理,簽發了中央文件,形勢正在好轉。國際上也有些事。我經驗不多,有事多同政治局的同志商量,看主席有什麼意見。主席說:國際上的事,大局已定,問題不大。國內的事,要注意。當時,主席說話已講不清楚了,華國鋒同志聽不明白,我把上面的話重複一遍。隨後,主席又講了一句話,我聽不清楚。主席要紙和筆,我扶著,他在紙上寫道:『慢慢來,不要招急。』『照過去方針辦。』『你辦事,我放心。』當時主席寫這三句話是答覆華國鋒同志彙報的幾個問題的意見。後來傳說『照過去方針辦』是臨終囑咐,『你辦事,我放心』是指定接班人,這是不符合事實的。」⑦

  除了少量的外事活動,毛澤東這時能夠做的工作仍是批閱一些文件、看書和聽讀報紙。晚年生活的疲憊、鬱悶和孤寂,並沒有停止他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愛好和思維。這年二月初春,毛澤東寫信給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劉大傑,答覆他上一年八月三日的來信。

  「我同意你對韓愈的意見,一分為二為宜。李義山無題詩現在難下斷語,暫時存疑可也。奉複久羈,深以為歉。詩詞兩首,拜讀欣然,不勝感謝。」⑧

  這成為他致友人的最後一封信。

  四月下旬,毛澤東從工作人員所讀報紙中,得知不久前國內發生的一起自然奇觀:東北吉林地區降落了一次大範圍的隕石雨。一顆隕星飛至吉林地區上空時燃燒,並在吉林市郊區上空爆炸。隕石雨散落的範圍約有五百多平方公里,其中有三塊隕石的重量超過一百公斤。最大的一塊重量為一千七百七十公斤,大大超過現存世界上最大隕石的重量。⑨

  這篇報道吸引了病榻上的毛澤東。他少有地從床上坐起來,注意地聽著,直到念完這條消息。他讓工作人員攙扶著走到窗前,久久凝望那黃昏籠罩的天際,陷入深深的思索。他說:中國有一派學說,叫做「天人感應」。說的是人間有什麼大的變動,大自然就會有所表示,給人們預報一下,吉有吉兆,凶有凶兆。比如,天上掉下大石頭(流星),就是要死人了。小說《三國演義》裡就有不少這樣的說法。毛澤東並不會相信古人所謂「天人感應」那類神話。但他大概也由此想到了「死」。

  關於「死」的問題,毛澤東一直坦然處之。

  進入老年後的毛澤東多次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講過:「人哪有長生不死的?古代帝王都想盡辦法去找長生不老、長生不死之藥,最後還是死了。在自然規律的生與死面前,皇帝與貧民都是平等的。」「不但沒有長生不死,連長生不老也不可能。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新陳代謝,這是辯證法的規律。人如果都不死,孔老夫子現在還活著,該有兩千五百歲了吧?那世界該成個什麼樣子了呢?」他對一位工作人員說過:「我死了可以開個慶祝會。你就上臺去講話。你就講,今天我們這個大會是個勝利的大會,毛澤東死了,我們大家來慶祝辯證法的勝利,他死得好。人如果不死,從孔夫子到現在,地球就裝不下了。新陳代謝嘛,『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⑩」

  當一九七五年十月一日國慶二十六周年到來時,那天上午,毛澤東沒有看書,也沒有睡覺,獨自靠在床頭上,靜靜地想著。突然,他自言自語道:「這也許是我過的最後一個國慶節了,最後一個『十一』了。」他隨即轉向身邊的工作人員,平靜地問:「這可能是我的最後一個『十一』了吧?」工作人員說:「怎麼會呢?主席,您可別這麼想。」毛澤東認真地說:「怎麼不會呢?哪有不死的人呢?死神面前,一律平等,毛澤東豈能例外?『萬壽無疆』,天大的唯心主義。」

  ①張玉鳳:《回憶毛主席去世前的一些情況》,未刊稿。
  ②毛遠新給毛澤東的報告,原件,1976年4月5日。
  ③毛澤東對毛遠新關於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天安門事件情況報告的批語,手稿,1976年4月6日。
  ④張玉鳳:《回憶毛主席去世前的一些情況》,未刊稿。
  ⑤毛澤東聽取毛遠新關於天安門事件情況彙報時的指示,1976年4月7日。
  ⑥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477頁。
  ⑦張玉鳳:《回憶毛主席去世前的一些情況》,未刊稿。
  ⑧毛澤東致劉大傑的信,手稿,1976年2月12日。
  ⑨1976年4月22日《人民日報》。
  ⑩林克、徐濤、吳旭君著:《歷史的真實》,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49-151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