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中蘇論戰(8) |
|
周恩來在會上發言說:主席今天也說了,這是邊緣政策。現在的問題就是一個破裂,一個拖。這個破裂必須要準備。今天主席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一破二拖,達到邊緣,你走到哪裡,我們代表團跟到哪裡,擺到邊緣,看你敢不敢破裂。我想,在破裂和拖以外,還會出現又破又拖的情況。我們要準備他破,但是又可能拖,拖裡頭又要破。總是在一破二拖、破中又拖的鬥爭中,極其複雜地交叉著。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鬥爭。主席說一破二拖,這個問題就全面了,辯證了。⑥ 七月一日,中共中央發表了聲明。聲明公佈參加即將於七月五日開始的中蘇兩黨會談的中共代表團組成人員,團長鄧小平,副團長彭真,成員有康生、楊尚昆、劉甯一、伍修權和潘自力。聲明責成中共代表團堅持中共中央六月十四日給蘇共中央覆信的原則立場。 七月四日,蘇共中央針對七月一日中共中央聲明再次發表聲明,除公佈蘇共代表團組成人員外,擺出了堅決捍衛蘇共二十大、二十一大、二十二大路線的姿態。 這樣,在中蘇兩黨會談舉行前夕,人們已不難預料這次會談的結局會是什麼樣子。 四日下午,毛澤東在住處召開會議,討論對蘇共聲明的處理問題。會前在鄧小平主持下,很快起草了一項簡短但措辭強硬的聲明,經毛澤東審定後在七月五日發表。 一九六三年七月六日至二十日,中蘇兩黨會談在莫斯科舉行。按照事前的約定,雙方輪流發言,在一方發言時,另一方不得插話打斷對方的發言。第一天的會談,蘇斯洛夫代表蘇共代表團作了長達五個鐘頭的發言。隔了一天,七月八日,輪到鄧小平代表中共代表團發言。這次發言,連同翻譯的時間,也有五個小時。十日和十二日,又是蘇斯洛夫和鄧小平分別作長篇發言。這以後,又經過四輪發言,中共代表團在七月十九日提出暫時休會的建議。在七月二十日的會談中,蘇斯洛夫表示同意中方的建議。接著便起草了兩黨會談的公報,宣佈:「代表團的工作暫時告一段落」,「繼續會談的地點和時間將由中共中央和蘇共中央另行商定。」 毛澤東自始至終密切關注兩黨會談情況,直接指導中共代表團的工作。會談期間,幾乎天天召集周恩來等人開會,研究代表團來電及其他有關問題,及時提出對策。 兩黨會談期間,七月十三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我們要團結,不要分裂》。這個題目,是毛澤東擬定的。抓住團結的旗幟,以防蘇共推卸破裂的責任。 中蘇兩黨會談沒有取得任何結果,這是預料之中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七月十四日,蘇共中央在《真理報》上發表了給蘇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的公開信,對中共中央六月十四日覆信作了全面的批駁。 針對這種情況,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決定再發表一個聲明,同時發表七月十四日蘇共中央的公開信,並再一次以多種語言向全世界廣播六月十四日中共中央的覆信。 中共中央發言人聲明于七月十九日發表。聲明指出,所以要重新廣播六月十四日中共中央的覆信,同時發表七月十四日蘇共中央的公開信,是為了讓自己的黨員和中國人民瞭解中共中央和蘇共中央雙方的觀點,進行比較和研究。毛澤東在審定聲明稿時,加寫了一大段話,其中說到我們廣播蘇共中央七月十四日的公開信的理由,是「這是一篇奇文」,接著引用了陶淵明《移居》詩中的兩句,「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並稱蘇共公開信是「一篇絕妙的反面材料」。 《人民日報》七月二十日刊登蘇共中央公開信時,有一個編者按。編者按列舉蘇共中央公開信中採取歪曲事實、顛倒是非的手法製造攻擊中共領導人的事例。例如,關於核戰爭問題,說中共領導人不惜通過世界核戰爭,犧牲億萬人,來取得社會主義;關於對蘇共二十大的評價問題,說中國領導人對它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關於把思想意識分歧擴大到國家關係方面的問題,本來是由蘇聯造成的中蘇經濟貿易縮減,卻反而責怪到中國方面。在列舉了這些事例後,編者按說:「類似這樣的情況,通篇皆是,總共有七八十處的樣子,舉不勝舉,我們將在以後的文章中提供材料,加以澄清。」 「我們將在以後的文章中提供材料,加以澄清」,這是毛澤東審定編者按時加寫的,立此存照。這就是後來以《人民日報》和《紅旗》雜誌編輯部的名義發表評蘇共中央公開信九篇文章的由來。 七月二十一日下午,鄧小平率領中共代表團返回北京。毛澤東親自到機場迎接,一同前往的還有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國家領導人,首都各界五千多人也到機場歡迎,場面格外隆重熱烈。這種場面是少有的。 就在中蘇兩黨在莫斯科進行會談的時候,從七月十五日起,美、英、蘇三國代表也在莫斯科會談,討論部分禁止核試驗的問題。七月二十五日,三方簽署了《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當時,中國正在抓緊進行核裝置的研製工作。這是美蘇勾結企圖進行核壟斷、阻止中國擁有核武器的騙局。毛澤東很重視這件事。七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連續三天召開會議,研究對策。七月三十一日,針對三國條約,中國政府發表了由周恩來主持起草修改、毛澤東審定的聲明。在這個聲明中,中國政府建議,全世界所有國家(有核國家和無核國家)莊嚴宣佈全面、徹底、乾淨、堅決地禁止和銷毀核武器。這件事,毫無疑問也為急劇惡化的中蘇關係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連持中立態度的《柬埔寨電訊報》也發表評論說:人們本來希望中蘇之間取得妥協,但赫魯曉夫同西方接近的既成事實,使這種希望完全化為烏有。⑦ 一九六三年七月二十三日,毛澤東召開會議,確定書記處的分工,寫評蘇共中央公開信的事由康生負責,書記處各同志轉到抓工業。評蘇共中央公開信的文章,以《人民日報》和《紅旗》雜誌編輯部的名義發表,共九篇,通稱「九評」。 「九評」的第一篇(《一評》),九月六日發表,題為《蘇共領導同我們分歧的由來和發展》。文章把中蘇兩黨自一九五六年蘇共二十大以來的矛盾和分歧,及其發展、升級和擴大的過程,公之於眾。從這篇文章中,人們不難看到蘇共的老子黨作風和大國沙文主義的所作所為,也不難領略到中國共產黨敢於同蘇共的老子黨作風和大國沙文主義作鬥爭的風骨。文章指名道姓地批評了赫魯曉夫,並且指出,目前國際共運的大論戰,是由蘇共領導一手挑起和擴大起來的。論戰已經開始,就必須把是非徹底地弄清楚。 在《一評》發表的時候,《二評》已在起草修改中。毛澤東對《二評》先後修改了三次,提出一些重要意見。 第一次是對九月二日稿的修改,把原先的標題「為什麼甘當斯大林的敵人」改為「關於斯大林問題」。在文章開頭加寫了一段話,這段話以後又作了修改,形成最後的文字是:「斯大林問題,是一個世界範圍內的大問題,曾經引起了世界各國一切階級的反響,至今還在議論紛紛。各個不同的階級,代表各個不同階級的政黨或政治派別,意見不同。估計在本世紀內,這個問題還不可能作出定論。但是,在國際工人階級和革命人民範圍之內,多數人的意見其實是相同的,他們不贊成全盤否定斯大林,而且越來越懷念斯大林。就是在蘇聯,也是如此。我們同蘇共領導人的爭論,是同一部分人的爭論。我們希望說服這一部分人,以利於推進革命事業。這就是我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在九月二日稿談到斯大林的錯誤和對他一生的評價的地方,毛澤東加寫了一段話:「對於斯大林的只占第二位的一些錯誤方面,應當作為歷史教訓,使蘇聯共產黨人和各國共產黨人引以為戒,不再重犯,或者少犯一些,這也是有益的。正、反兩面的歷史經驗,只要是總結得正確,合乎歷史實際,而不加以任何歪曲,對於一切共產黨人,都是有益的。」 在談到中國共產黨抵制斯大林對中國的某些錯誤的影響的時候,九月二日稿寫道:「早在三十年多以前,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就在抵制斯大林的某些錯誤的影響,並且逐步克服了『左』傾和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路線,終於把中國革命引導到勝利。」毛澤東對這句話作了重要修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寫上了劉少奇的名字,把劉少奇同毛澤東並列為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的代表。毛澤東修改後的文字是:「早在二十年代末期和整個三十年代,隨後又在四十年代的初期和中期,以毛澤東同志和劉少奇同志為代表的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就在抵制斯大林的某些錯誤的影響……。」 談到中國共產黨人對待犯錯誤同志的態度,毛澤東補充了一個重要內容:「對於犯錯誤的同志,只要改了就好了。如果他們不改,也可以等待他們在實踐經驗中逐步覺悟過來,只要他們不組織秘密集團,暗中進行破壞活動。」 在談到斯大林做錯了事能夠做自我批評時,毛澤東加寫了這樣一段:「就是肅反錯誤,斯大林在一九三八年蘇共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也是承認了的。」⑧ 九月六日,康生和吳冷西送上了修改後的九月五日稿。毛澤東作第二次修改,這次修改不多,主要是在談到馬克思主義者對待雖然犯過錯誤仍不失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人物如盧森堡、倍倍爾等人採取的態度時,增寫了兩句話:「倍倍爾、盧森堡等人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遠不能同斯大林相比。斯大林是一個歷史時代的無產階級專政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的領導人,對他的評價,應當更加慎重些。」⑨ 九月十一日,毛澤東對《二評》作最後一次修改。在講赫魯曉夫等人對斯大林的否定之處,加寫了一段話:「絕大多數蘇聯人,不贊成這樣謾駡斯大林。他們越來越懷念斯大林。蘇共領導人嚴重地脫離了群眾。他們時時刻刻感覺到斯大林的陰魂不散,在威脅著他們,其實是廣大人民群眾對於全盤否定斯大林表示非常不滿意。赫魯曉夫在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所作的全盤否定斯大林的秘密報告,至今不敢拿出來同蘇聯人民和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各國人民見面,其原因就在於這個報告是一個見不得人的報告,是一個嚴重脫離群眾的報告。」在文章的結尾,又補寫了這樣一句:「我們勸告赫魯曉夫同志一句誠懇的話,希望你迷途知返,從完全錯誤的道路,回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道路上來。」⑩ 九月十三日,《二評》——《關於斯大林問題》發表,進一步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斯大林問題上的一貫立場、中蘇兩黨在斯大林問題上的原則分歧,對赫魯曉夫在這個問題上的言行所作的揭露和批駁,可以說是淋漓盡致。 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14次會議(擴大)記錄,1963年6月30日。 ⑦見1963年8月1日《人民日報》。 ⑧毛澤東對《二評》9月2日稿的修改,手稿,1963年9月。 ⑨毛澤東對《二評》9月5日稿的修改,手稿,1963年9月。 ⑩毛澤東對《二評》修改稿的修改,手稿,1963年9月11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