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16)


  由毛澤東主持的中央局第一書記會議,十月六日晚召開,專門討論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問題。會前毛澤東印發了胡耀邦報送他的《二十五天三千六百里路的農村察看》報告。報告說,形勢確實比去年好。所到之處,群眾都說形勢比去年好多了,不平調了,不瞎指揮了,幹部不打人整人了,能多勞多得,生產、生活有了奔頭。根本問題在於認真而具體地貫徹農業六十條。大隊統一分配,在當前是保護隊與隊之間的平均主義的一個堡壘。經過邯鄲時,聽說主席早就說過這個問題,並且說用分配大包乾代替「三包一獎」,是解決生產在小隊而分配在大隊這個矛盾現象、真正調動小隊積極性的一個大問題。我認為這是十分正確的。同時,報告對一些地方實行分田到戶或包產到戶,擔心會導致降低整個社會生產力水平。

  當時,在中共黨內,對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的認識,並不一致,包括一些省委書記和相當數量的地委、縣委書記在內。在高級幹部中,像胡耀邦這樣,以正式報告的形式,如此鮮明地表達對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的主張的肯定和支持,為數不多。毛澤東看了報告,十分高興,在批語中寫道:「此件寫得很好,印發各同志,值得一看。」①

  十月七日,中共中央關於農村基本核算單位問題的指示,經過毛澤東審閱修改後發出。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各地委、縣委,在十月下半月和十一月上半月內,仔細地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各級黨委的有關負責同志,都要親自下鄉,並且派得力的工作組下去,廣泛徵求群眾意見,深入進行調查研究。

  又一輪大規模的調查研究工作,在全黨興起。毛澤東派田家英率調查組再次去農村調查。田家英選在山西長治地區的一個村莊,作為調查地點。這是老解放區,而且有良好的農業合作的基礎。經過調查,他認為毛澤東的意見完全正確。

  鄧子恢於十月二十八日到了福建龍岩,進行基本核算單位下放試點情況的調查。十一月九日給毛澤東寫了一個報告。報告反映,對基本核算單位下放,各級幹部和群眾一致擁護。但有少數大隊幹部感到權力受到限制,有抵觸情緒;小隊幹部和群眾中,也有一部分人主張維持現狀。報告對體制改變後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具體解決辦法。二十三日,毛澤東把鄧子恢的調查報告批轉給各中央局和各省市自治區黨委。他在為中央起草的批語中說:「鄧子恢同志這個報告很好,發給你們參考。因為目前各地正在普遍試點,此件可發至地、縣、社三級黨委參考。認真調查研究,對具體問題作出具體的分析,而不是抽象的主觀主義的分析,這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建議在十二月二十日以前,各省委第一書記帶若干工作組,採取鄧子恢同志的方法,下鄉去,做十天左右的調查研究工作。」②

  受中央委託,田家英為中央起草了《關於改變農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問題的指示》。在這個文件裡,有針對性的批評了一些人在這個問題上採取不熱心、不積極的態度;同時也反對認為基本核算單位越小越好的意見,而主張大體相當於初級社的規模,就全國大多數地區來說,以二三十戶為宜。十二月十二日寫出初稿。毛澤東決定提交即將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討論決定。一九六二年二月八日田家英向毛澤東報送的指示稿中,關於基本核算單位下放後不變的時間寫為「例如四十年內」。鄧小平主張改為二十年。田向毛請示:究竟寫「四十年」,還是寫「至少二十年」?毛澤東將「四十年內」改為「至少三十年內」。並在批語中寫道:「以改為『至少三十年』為宜。蘇聯現在四十三年了,農業還未過關,我國也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過關。」③ 中共中央關於改變農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問題的指示,後經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即七千人大會)討論通過後,於一九六二年二月十三日發出。以後,以生產隊為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的規定,載入了一九六二年九月中共八屆十中全會通過的《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

  自一九六一年二月上旬,毛澤東提出以生產隊(當時稱生產小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的問題,到一九六二年二月十三日中共中央發出指示,正好一年的時間,可見糾正「左」的思想,突破一種舊的觀念之難。改變基本核算單位,是公社體制上的重大調整,是對「六十條」的重要突破。實際上,就經營規模的大體而論,這是正確地回到初級合作社,但還保留政社合一這個僵硬的外殼,這個外殼仍然是農業生產發展的嚴重障礙。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在改變人民公社體制、調整農村生產關係方面,毛澤東走出了三大步:第一步,縮小社、隊規模;第二步,取消食堂、供給制;第三步,改變基本核算單位。這三個步驟,加上允許和鼓勵社員發展家庭副業和經營自留地等規定,對於解放生產力,恢復和發展農業經濟,穩定農村社會秩序,改善人民生活,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六年,糧食生產以平均每年增加二百六十億斤的速度、棉花以平均每年增加六百萬擔的速度增長著。雖然這是恢復性的增產,但增產的幅度是相當大的,而且是連年增產。走出這三大步,實際上也是對原先設想的那種帶有空想色彩的「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的否定。農業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的貫徹實施,為整個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每走出一步的時候,不是沒有不同意見的爭論。但是,最後取得基本一致的認識,並不是靠批判,更不是靠鬥爭,而是靠調查研究,各級黨委第一書記帶頭到實踐中去,「向群眾尋求真理」。實踐中提出的問題,總歸要到實踐中去尋找答案。

  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的制定,對農業生產的發展起了重大的積極作用。隨著這個條例的制定,其他許多領域,在總結一九五八年以來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通過調查研究,也都相繼制定了相關的條例,形成包括許多重要方面的一整套具體政策。被「大躍進」和「反右傾」運動打亂了的工作秩序逐步恢復,走上正常軌道。黨內的民主生活也漸趨活躍起來。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一九六一年,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為後人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鑒的東西;毛澤東對怎樣建設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

  ①毛澤東對胡耀邦農村考察報告的批語,手稿,1961年10月6日。
  ②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於轉發鄧子恢調查報告的批語,手稿,1961年11月23日。
  ③毛澤東給田家英並告鄧小平、劉少奇、周恩來的信,手搞,1962年2月11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