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廬山會議後的一年四個月(17)


  政治局常委決定,由彭真率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出席羅馬尼亞工人黨代表大會。代表團於六月十六日離開北京經莫斯科赴布加勒斯特。

  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於六月十日至十八日在上海錦江飯店召開,主要討論第二個五年計劃後三年的補充計劃。

  這次會議是在一種什麼情況下召開的呢?

  自鄭州會議、武昌會議開始的糾「左」過程被廬山會議打斷後,隨著全黨「反右傾」鬥爭的開展,從上到下,大講一九六〇年要持續大躍進,生產指標越提越高,工業規模擴大過快,基本建設項目上得過多,大量農村勞動力流入城市,需要提供的商品糧數量猛增,糧食徵購任務一再加碼,仍不能滿足需要,農村和城市的缺糧狀況日趨嚴重。這些問題在一九六〇年春其實已開始暴露,到四五月間局勢已很緊張。計劃完成的情況也很不好。這些問題是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最初還被一些假像掩蓋著,一旦發現問題嚴重,而且是大面積的問題,事情已很難辦。到四月開人代會的時候,上海告急,紗廠停工,因為已經沒有棉花可以供應了,這是新中國成立十年來所沒有過的,也是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年初沒有料到的。毛澤東感到十分被動,作為總理的周恩來更是感到焦慮。毛澤東提出,要轉入主動,改變被動局面,決心降低計劃指標。

  在六月十四日的政治局擴大會上,毛澤東就計劃問題發表講話,中心內容就是降低計劃指標,把質量問題提到第一位。他說:「八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二五」計劃,總理作的報告,最好的部分,就是指標訂得低的那部分,現在誰說八大犯了右傾機會主義?八大有兩條經驗,第一,大多數項目,以鋼為例,打得很低,以至給我們留了很大餘地。第二,有些指標打高了,就是棉、油、糖。」他說,要按實際可能辦事,還要打點回旋餘地。毛澤東特別對基本建設不放心,怕失控。他說:「今年大型水利工程計劃搞一百個,結果是三百六十個,搞那麼大的規模,就要有那麼多的人上陣,質量就不夠標準,大水一沖就垮。所以基本建設要好好抓一下。規模不要過大,質量不可不講。恐怕要提出質量放在第一位。過去有個時期,包括我在內,想那個大數目字,比如一億噸鋼,實在有味道。多少年之後,我們有一億噸鋼,接近美國,那該多好呀!我看,現在不要著重那個東西,要著重門類樣樣都有,鋼與鋼材的規格很高,普通鋼之外還有特殊鋼,而特殊鋼要達到世界水平。總而言之,這次會議要解決這個問題。報告指標要修改,講質量、品種、規模,把這個提到第一位,把數量放到第二位。」⑧

  質量第一,數量第二,這個思想毛澤東在一月上海會議就提出來了。但那個時候,人們正大講「大躍進」,大講「開門紅」,高指標居高不下,所以沒有起什麼作用。事過五個月,毛澤東重提這個問題,把它同降低指標結合起來,就前進一步了。

  根據毛澤東壓縮指標的意見,國家計委六月十七日提出一個新方案交會議討論。

  會議最後的一天,毛澤東一清早花了兩個小時,寫出一篇《十年總結》。在下午的閉幕會上,毛澤東就三年補充計劃指標和《十年總結》又講了一次話。

  他對國家計委提出的新方案仍不滿意,認為這「後三年的指標,仍然存在一個極大的危險,就是對於留餘地,對於藏一手,對於實際可能性,還要打一個大大的折扣,當事人還不懂得」。⑨他說,昨天常委和幾位管經濟工作的同志交換了一下意見,認為這個調整方案還得調整。周恩來說:「這次搞得徹底一點,像主席《十年總結》說的,一次把這個主動權拿過來。」毛澤東說:「就是想得點自由,不然總是捆綁手腳,自己不得翻身。我當了這麼多年解放軍,結果自己又沒有解放。」

  這次會議,指標一壓再壓,會議的過程成了壓指標的過程,用鄧小平的話說:「我們這幾天都是搞的改良主義。」⑩

  ⑧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記錄,1960年6月14日。
  ⑨毛澤東:《十年總結》,手稿,1960年6月18日。
  ⑩以上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的話,均引自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記錄,1960年6月18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