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發動「大躍進」(14) |
|
毛澤東這些想法,是對未來農村組織形式的一種設想,事實上相當程度地帶有他所說的「烏托邦」的色彩。他的這些設想,在八大二次會議期間,經過一些人在發言中引用而傳播開來,一些地方聞風而動,在六月間便開始試辦作為共產主義雛形的公社。 毛澤東對試辦中的公社採取積極扶植的態度。六月底七月初,譚震林在鄭州召開的晉、冀、魯、豫、陝五省和北京市農業協作會議上,介紹了河南省遂平縣崦岈山衛星農業社的經驗。毛澤東看了這個介紹材料,立即要《紅旗》雜誌社派人調查,總結經驗,寫成《喳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試行簡章(草案)》。八月十七日,毛澤東審閱修改了這個章程,並批示印發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九月一日,《紅旗》雜誌第七期全文刊登了這個簡章。 在這以前,《紅旗》雜誌在七月十六日出版的第四期上,發表了陳伯達在「七一」前夕北京大學慶祝黨的生日大會上的講演,題為《在毛澤東同志的旗幟下》。講演中引用了毛澤東最近的一段談話,說:「毛澤東同志說,我們的方向,應該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工業)、農(農業)、商(交換)、學(文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裝)』組成為一個大公社,從而構成為我國社會的基本單位。」他還解釋說,毛澤東的這些思想,正在使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裡提出的「把農業和工業結合起來,促使城鄉之間的對立逐步消滅」,「把教育同物質生產結合起來」這兩項措施逐步明朗化。 這樣一來,人民公社這種生產組織形式,就從毛澤東等中央少數領導人對未來農村的一種設想,經過一些地區的試辦和毛澤東的肯定,很快變成中國農村的現實發展方向。 一九五八年八月,進入一個十分炎熱的夏天,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避暑勝地北戴河召開的前夕,毛澤東用一個星期時間視察了河北、河南和山東的農村。他要實地看一看農村情況。他同三省的省、地、縣以至合作社的幹部,一撥接著一撥地進行座談。他還走進試驗田、高產田,親眼看一看。他所聽到的幾乎是一片糧食年產翻一番的聲音。他總是盯著問:有把握嗎?有保證沒有?怎麼實現?有什麼措施?得到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而且是毫不含糊的。他看到大片大片的農田裡,莊稼長得格外好,心裡很高興。他問幹部們:群眾對大躍進,願意不願意幹?高興不高興?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願意,高興。毛澤東所聽到和所看到的,使他對農業生產「大躍進」更加充滿信心了。 他這次三省視察的重點題目之一是關於並大社、辦大社。所到之處,都是鼓勵並社、辦大社。說社大好辦事,可以更好地調動勞動力,可以很好地使用土地,有農業,有工業,有文化,有學校,有戲院。 八月四日和五日,毛澤東視察河北的徐水、定縣和安國,肯定了徐水的「組織軍事化、行動戰鬥化、生活集體化」的做法。六日到八日,視察河南的新鄉、襄城、長葛、商丘,看了棉田、糧田、社辦工業、托兒所、幸福院和食堂。在新鄉縣七裡營人民公社,看到人民公社的牌子,點頭稱讚:「人民公社名字好。」①(①1958年8月7日,毛澤東在鄭州火車站的專列上,聽取河南省委負責人吳芝圃、史向生等人彙報。史向生說,他們參觀浙江諸暨縣農場以後,給各省試辦的公社起了一個「共產主義公社」的名字,後來根據吳芝圃的意見,定名為「人民公社」。毛澤東說:看來人民公社是個好名字,包括工農兵學商,管理生產,管理生活,管理政權。「人民公社」前面加上個地名,或者加上群眾喜歡的名字。)九日,到山東視察,省委書記處書記譚啟龍彙報說曆城縣北園鄉準備辦大農場,毛澤東說:「不要搞農場,還是辦人民公社好,和政府合一了,它的好處是,可以把工、農、商、學、兵合在一起,便於領導。」毛澤東關於人民公社的構想正在逐步形成。他視察三省農村的情況,新華社很快作了報道,「人民公社」的名字立即傳遍全中國。 在這種形勢逼人的情況下,八月十七日至三十日,毛澤東在北戴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各省、市、自治區負責人。會議主要討論一九五九年國民經濟計劃,當前的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和農村工作問題,商業工作問題,教育方針問題,加強民兵工作問題等。 毛澤東是八月十六日到北戴河的。這天上午,他還在北京中南海游泳池會見柬埔寨王國首相西哈努克,中午十二時二十分結束,十二時五十分便登上專機飛往北戴河。毛澤東外出是很少乘飛機的,一九五八年卻是例外,連到北戴河這樣的短距離出行都乘飛機。這一年,全國工農業的生產節奏很快,毛澤東的行動節奏也很快。下午二時到北戴河,三時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協作區主任會議,主管計劃和工業工作的李富春、薄一波以及王鶴壽、趙爾陸也參加了會議。這實際上是政治局擴大會議的預備會。這時,毛澤東感到一千一百萬噸鋼產量的計劃有完不成的危險,但他仍想再努一把力一定使它完成。因此,他提出要大搞群眾運動,實行書記掛帥,全黨全民辦鋼鐵工業的方針。六月十九日,即毛澤東決定鋼產量翻一番的那一天,和八月十六日這一天,就被有些人稱為當時我國鋼鐵工業發展上的「兩個偉大的日子」。①(①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修訂本)下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727頁。) 八月十七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中直療養院禮堂開第一次會議,毛澤東講話。他集中上一天大家的意見,提出會議準備討論的十七個問題,包括一九五九年和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二年的五年經濟計劃問題、一九五八年的鋼鐵銅鋁生產問題、一九五九年農業問題、一九五九年水利問題、合作化問題,一九五八年商業收購和分配問題、教育問題、幹部參加勞動問題、勞動制度問題、國際形勢問題、協作問題、深耕問題、民兵問題等。這次會議討論的問題,除個別外,全部是經濟問題。 毛澤東說:「第一個題目,經濟計劃問題,是重點,這次會議的性質是工業會議,農業也有,商業也有,工業是主題。」「第二個題目,也是工業問題,就是今年要搞一千一百萬噸鋼。」關於今年糧食生產和分配,各地報來的情況,毛澤東非常樂觀,說今年糧食產量可能達到六千五百億斤,①(①後來經過核實,1958年糧食的實際產量是4000億斤。)即每人平均一千斤,明年人均一千五百斤,後年二千斤。毛澤東問譚震林:「明年你們安排怎樣?」譚答:「有的地區是人均二千五百斤,口徑不一。」毛澤東對深耕特別有興趣。他覺得,深耕,可以搞密植,可以多施肥,可以多蓄水,因此他說:「農業的主要方向是深耕。」②(②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記錄,1958年8月17日。) 八月十九日上午,毛澤東在住所(當時稱一號樓)召開協作區主任會議。他們是:柯慶施(華東)、李井泉(西南)、陶鑄(華南)、林鐵(華北)、王任重(華中)、張德生(西北)、歐陽欽(東北)。 毛澤東要求第一書記親自抓工業。鑒於百分之八十的企業下放到地方,在工業管理、物資分配等方面又出現了分散和混亂現象,他提出「統一計劃,分級管理,重點建設,枝葉扶持」的方針。強調只搞分散不搞獨裁不行,各縣、社都發揮「鋼鐵積極性」,那不得了,必須有控制,不能專講民主。他說「全黨辦工業、各級辦工業,一定要在統一計劃下,必須要有重點有枝葉。……每個合作社不一定都辦鋼鐵。合作社主要搞糧食加工、土化肥、農具修理和製造、挖小煤窯。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各協作區要有一套,但各省要適當分工,不要樣樣都搞。」 他強調,所有計劃要統統公開,不要瞞產,地、縣、鄉不控制不行。現在鐵也調不出來,鋼也調不出來,幾十萬個政府那還得了。鋼產量明年二千七百萬噸要完成,今年一千一百萬噸要保證。 關於人民公社,毛澤東說:「名稱怎麼叫法?可以叫人民公社,也可以不叫人民公社,我的意見是叫人民公社。這仍然是社會主義性質的,不要過分強調共產主義。人民公社,一日大二日公。人多,地大,生產規模大,各種事業大。政社是合一的。搞公共食堂,取消自留地,雞、鴨、屋前屋後的小樹還是自己的,這些到將來也不存在了。糧食多了,可以搞供給制,還是按勞付酬。工資按各盡所能發給個人,不交給家長,青年、婦女都高興,這對個性解放有很大好處。……不論城鄉,應當是社會主義制度加共產主義思想。我們現在搞社會主義,也有共產主義的萌芽。學校、工廠、街道都可以搞人民公社。」 毛澤東最後又回到工業問題、鋼鐵問題上來,這是他當時最關心的問題。他說:「鋼鐵檢查小組,每十天要檢查一次。你們回去後,什麼事情也不搞,專門搞幾個月工業。不能丟就不能專。沒有專就沒有重點。糧食問題基本上解決了,高產衛星不要過分重視。帝國主義壓迫我們,我們一定要在三年、五年、七年之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大工業國。為了這個目的,必須集中力量把大工業搞起來。抓主要的東西,對次要的東西,力量不足就整掉一些。……鋼鐵誰搞誰不搞,要服從決定,要下緊急命令,把鐵交出來,不許分散。大、中鋼廠的計劃必須完成,爭取超過。……要講透『有所不為而後才有所為』的道理。」①(①毛澤東在協作區主任會議上的講話記錄,1958年8月19日。) 在當天下午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繼續討論計劃問題。劉少奇發言,主要講社會主義建設的計劃經濟應該是什麼樣子。他說,在全國計劃之外,不能再有其他計劃,全國是一本賬,一盤棋。不應該有不列入計劃的經濟活動。不列入計劃就會發生無政府狀態。不能一部分是計劃經濟,一部分是無計劃經濟。①(①劉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發言記錄,1958年8月19日。)鄧小平也發表了一個簡短有力的發言。他說,現在不是統死不統死的問題,恐怕要統點死,就是要「全國計劃,集中統一,共同負責,全民保證」。②(②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發言記錄,1958年8月19日。)劉、鄧的發言,都是為了保證全國重點項目,特別是保證鋼鐵生產任務的完成。 八月二十一日,毛澤東再次召開協作區主任會議並講話。他說:「保證重點,明年搞二千七百萬到三千萬噸鋼,三十萬台機床,完成這些就是勝利。……二十四號開工業書記和市委書記會議,③(③這次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管工業的書記參加的工業生產會議,於1958年8月25日至30日在北戴河召開。)看有沒有把握。三令五申,凡有鐵不拿出來者,要執行紀律。……我看一千一百萬噸有完不成的危險。六月間,我問王鶴壽,鋼是否可能翻一番?問題是我提出的,實現不了,我要作檢討。有些人不懂得,完成一千一百萬噸鋼,是關係全國人民的大事。」他要第一書記「右手抓工業,左手抓農業」。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