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和整風反右(18)


  五月十五日,是第六次座談會。無黨派民主人士、北京大學校長馬寅初,民革中央常務委員陳銘樞,無黨派民主人士沈雁冰,民盟中央常務委員兼婦委主任劉清揚,民革中央秘書長梅龔彬,無黨派民主人士張奚若,在會上先後發言。

  這次座談會,明顯地有兩種聲音。

  馬寅初等人提出:「目前有些批評不夠實事求是,有否定一切的現象。」「如現在對北京大學的批評,壞的地方說得很詳細,好的地方一點也不說,這是無法令人心服的」。馬寅初以北京大學為例,說:「單純批評黨委制不好是不對的,黨委制好的地方也要表揚。『牆』必須從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兩方面拆,單靠一方面拆是不成的。」

  有的人則認為,他那個黨派沒有「牆」可拆。主張取消學校中的黨委制。

  張奚若最後一個發言。他在發言中批評有四種偏差:第一,好大喜功;第二,急功近利;第三,鄙視既往;第四,迷信將來。①這四句話,給毛澤東留下很深的印象。

  中央統戰部在召開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座談會的同時,還在五月六日和七日召開專題座談會,著重討論清華大學的黨組織和民主黨派組織的關係問題。會上,一些人提出要依靠教授治校,學校中不需要有黨派活動,民主黨派的基層組織要和中共組織地位平等。座談會開始的第二天,《光明日報》在頭版頭條以「討論改變高等學校黨委負責制」的醒目標題,對會上發言作了報道。這以後,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等院校,也相繼召開座談會。

  從半個月的情況來看,在整風鳴放中,一方面揭露出黨政工作中大量的缺點和錯誤,毛澤東對此高度重視;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偏激的甚至是錯誤的言論,引起毛澤東的高度警覺。

  五月十四日,毛澤東給劉少奇等人寫了一個批語:「少奇、恩來、陳雲、小平、彭真同志閱。這一整版值得過細一看,不整風黨就會毀了。」「請你們注意看上海解放日報,南京新華日報,上海文匯報,北京日報,光明日報,集中看人民內部矛盾和我黨整風消息,這是天下第一大事。」這個批語,是寫在五月十日《解放日報》第二版上。在這一版,以「大膽揭露矛盾,幫助黨內整風」為題,整版刊登了前兩天該報邀請一批中小學教師開座談會的發言摘要。

  當時,在報紙上發表的一些發言和報道、評論,越來越給人一種強烈的印象:似乎中國共產黨的各級領導發生了嚴重問題,這些問題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域性的,根源就在於黨委(黨組)領導負責制;似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已經發生危機,快要混不下去了。有些人公正地談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成績,他們卻被一些人嘲笑為「歌德派」。在這種錯誤導向下,有人公開在大學裡演講,攻擊中國共產黨,攻擊党的領導,煽動學生上街、工人罷課。

  毛澤東原來估計,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崇高威望和治國業績,中國不會發生像匈牙利事件那樣的嚴重情況。他真誠地希望黨外人士幫助共產黨整風,並希望通過社會上和報刊上的公開批評,在黨內外形成一定的壓力,促使黨的各級領導正視錯誤,改正缺點。各民主黨派幫助共產黨整風座談會召開以後,他曾經聽取中央統戰部的情況彙報,並要《人民日報》把這些意見公開發表出來。他相信,這種做法一旦形成為制度,就會在全社會造成一種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有利於發現和化解各種社會矛盾。

  但是,對於公開鳴放中會出現這樣一種局面,他是完全沒有料想到的。這使他感到震驚,從而對形勢作出和原來不同的嚴重估計。

  五月十四日晚九時,毛澤東在頤年堂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至次日淩晨一時。到會的有: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彭真、李維漢、康生、陸定一。五月十六日,繼續開會,從晚九時到次日一時二十分。參加會議的人,增加了吳冷西。這兩天的會議,沒有留下會議記錄,但是可以推斷,同整風鳴放情況有關。

  五月十四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報導黨外人士對黨政各方面工作的批評的指示》。這個指示中有許多新的重要提法。指示要求「對於黨外人士的錯誤的批評,特別是對右傾分子的言論,目前不要反駁,以便使他們暢所欲言。我們各地的報紙應該繼續充分報導黨外人士的言論,特別是對右傾分子、反共分子的言論,必須原樣地、不加粉飾地報導出來,使群眾明瞭他們的面目,這對於教育群眾、教育中間分子,有很大的好處。」指示還指出:近來許多黨報加以刪節,是不妥當的,這實際上是幫助了右傾分子,並且使人感到是我們懼怕這些言論。這種現象,請你們立即加以糾正。這是從整風鳴放以來,在中共中央的文件裡第一次提出暴露右傾分子面目的問題。文件中雖然還沒有使用右派進攻的提法,但把「右傾分子」、「反共分子」並提,問題的嚴重性已經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五月十五日,毛澤東開始寫一篇文章,題為《走向反面(未定稿)》,署名是「本報評論員」,看來原本準備公開發表。他在審閱第一次清樣稿時,把文章題目改為《事情正在起變化》,署名變成「中央政治研究室」,並且注明:「內部文件,注意保存」。在六月十二日印發黨內以前,作者又對文章作過多次修改。這篇文章,用嚴厲的措詞對當時整風鳴放的形勢和黨內外思想政治狀況作出分析,對一些言論進行批駁,最重要的是第一次提出了右派猖狂進攻的問題,目的是要黨內對反擊右派進攻在思想上有所準備。

  這篇文章,標誌著毛澤東思想上發生了重要變化。

  毛澤東分析黨內的思想狀況時指出:在共產黨內部,有各種人,馬克思主義者是大多數,另一部分人是有教條主義思想的,還有一部分人有修正主義或右傾機會主義思想。最後這一種人比較危險,他們的思想是資產階級思想在黨內的反映。他們否認報紙的黨性和階級性,混同無產階級新聞事業與資產階級新聞事業的原則區別;欣賞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反對黨的領導;贊成民主,反對集中;反對對文化事業實行必要的但不是過分集中的領導、計劃和控制。他說:「幾個月以來,人們都在批判教條主義,卻放過了修正主義。」「現在應當開始注意批判修正主義。」這是毛澤東根據情況變化,對反傾向鬥爭提出的一個新的方針。在這以前,他批評的鋒芒是針對教條主義。這一變化,對於他繼續修改《正處》講話,有相當的影響。

  毛澤東又分析了社會上的狀況,認為:「最近這個時期,在民主黨派中和高等學校中,右派表現得最堅決最猖狂。」但是「現在右派的進攻還沒有達到頂點」,「我們還要讓他們猖狂一個時期,讓他們走到頂點。他們越猖狂,對於我們越有利益。人們說:怕釣魚,或者說: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現在大批的魚自己浮到水面上來了,並不要釣」。他估計,社會上的右派,大約占全體黨外知識分子的百分之一、百分之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依情況而不同。

  他還認為:「我們和右派的鬥爭集中在爭奪中間派」。「右派的企圖,先爭局部,後爭全部。先爭新聞界、教育界、文藝界、科技界的領導權。他們知道,共產黨在這些方面不如他們,情況也正是如此。」他並且感到,「新聞界的右派還有號召工農群眾反對政府的跡象」。

  他在文章中提出了鑒別政治上真假善惡的標準:「主要看人們是否真正要社會主義和真正接受共產黨的領導這兩條。」對於社會上的各種批評意見,他仍然認為「大多數是對的,必須接受。只有一部分不對,應當解釋」。又說:「多數人的批評合理,或者基本上合理,包括北京大學傅鷹教授那種尖銳的沒有在報紙上發表的批評在內。這些人的批評目的,就是希望改善相互關係,他們的批評是善意的。右派的批評往往是惡意的,他們懷著敵對情緒。善意,惡意,不是猜想的,是可以看得出來的。」他說:「右派的批評也有一些是對的,不能一概抹殺。凡對的就應採納。」

  文章最後提出:「我們同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的又團結又鬥爭,將是長期的。共產黨整風告一段落之後,我們將建議各民主黨派和社會各界實行整風,這樣將加速他們的進步,更易孤立少數右翼分子。現在是黨外人士幫助我們整風。過一會我們幫助黨外人士整風。這就是互相幫助,使歪風整掉,走向反面,變為正風。」②

  ①1957年5月16日《人民日報》。
  ②《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0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9月版,第264-270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