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論十大關係》到八大(16) |
|
八大不提「毛澤東思想」,絲毫沒有影響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實際指導作用,絲毫沒有影響毛澤東在全黨的領袖地位,不論是黨內還是在黨外,當時也沒有引起任何猜想和疑問。而且,毛澤東在全黨、全國人民中的威望空前地提高了。 鄧小平報告後,周恩來作了關於發展國發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 大會對三個報告進行了熱烈討論,一致同意這三個報告。 朱德、陳雲、董必武、彭德懷、陳毅、李富春、薄一波等六十八人在大會上作了發言,還有四十五人提交了書面發言。 大會結束前,有一項重要議程,就是通過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這個決議是在毛澤東主持下,由陳伯達、胡喬木負責起草的。 毛澤東對決議起草工作非常重視。他多次約陳伯達、胡喬木談決議修改問題。九月二十四日晨五時,毛澤東致信楊尚昆,要他通知各代表團團長和各小組組長,立即閱讀決議草案,並於當天下午二時以前,各個小組開會討論一次,由秘書處將修改意見匯總送交胡喬木,再作修改。二十六日晚,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八大主席團常委會,討論政治報告決議草案和新一屆政治局委員候選人名單。會議從晚上十點半開到次日淩晨一時五十五分。會議一結束,毛澤東即在常委會剛剛通過的決議草案的封面上寫給胡喬木一個批語:「照此付印,付翻譯。我在第五頁上加了『各人民民主國家』幾個字。」時間是九月二十七日晨二時。 二十七日下午,在八大閉幕會上,一致通過了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這個決議,經過集體討論和反復修改,是全黨集體智慧的又一個重大成果。 決議的核心,是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分析和據此而作出的關於黨和國家主要任務的規定。 決議說:「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實質,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儘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又說:「由於社會主義革命已經基本上完成,國家的主要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保護和發展生產力」。① 正確地分析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明確提出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中共八大最重要的理論貢獻。在這個基本理論問題上,當時在中共中央核心領導成員中間,在全黨,認識上是一致的。 然而,八大閉幕不久,毛澤東對決議中的一句話的提法表示懷疑。這句話是:「這一矛盾的實質,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關於這件事情,參加決議起草工作的鄧力群有一個回憶,他說:「我記得,大概是(八大閉幕)兩個星期以後,毛主席對這個問題提出懷疑。他說列寧講的是亞洲與歐洲比較,你們講的是自己與自己比。陳伯達向我們傳達過毛主席講的這個意思。」② 這一句話,在決議的歷次修改稿上都沒有,九月二十七日淩晨大會主席團常委會通過的稿子上也沒有,那是在大會閉幕式開會前臨時加上的。急急忙忙地送毛澤東看過,就印發大會了。③ 據胡喬木後來說:「這個問題是陳伯達提出的,陳伯達找了康生,這時大會已經快閉幕了。他們商量了一個修改的意思,把我找去。陳伯達搬出列寧的《落後的歐洲和先進的亞洲》這篇文章的一些話作為依據,說明先進的社會制度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問題。然後我和陳伯達兩個人去找毛主席,把修改的方案拿給他看,他琢磨了半天以後,同意了。他說,好,趕快去印。」④ 毛澤東提出異議的,只是這一個提法,並不是對決議中關於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的基本論斷。後來他還作過這樣的表示:「先進的社會制度與落後的生產力的矛盾,雖然這句話說的不夠完善,但是得到了好處,並未發生毛病。」⑤毛澤東改變八大關於主要矛盾的正確論斷,是在一九五七年反右派運動以後的事。 八大期間,毛澤東會見了一批出席大會的兄弟黨代表團,同他們進行了坦誠友好的交談。據不完全統計,共會見了二十九個國家的共產黨和其他工人政黨代表團。 會見都安排在下午,地點是政協禮堂主席團休息室。每天下午一般是兩次會見,有時是三次。一次會見,少則一個多小時,多則三個小時。會見結束後,又常常接著召開八大主席團常委會和各代表團團長會議,直至深夜。這樣緊張而繁重的工作,對於年過花甲的毛澤東來說,如果沒有充沛精力,是不可想像的。看了當年那些會見記錄,會深深地感到,毛澤東的思想是那樣的敏銳機智,思路是那樣的清晰,知識是那樣的淵博。當他問起對方國家的情況時,你又會看到他是多麼如饑似渴地想知道外部世界的一切。 會見談話的內容十分廣泛。從總結斯大林錯誤的教訓到探討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話題。 九月十八日,毛澤東會見以波立特為團長的英國共產黨代表團。 毛澤東從蘇共二十大談到斯大林問題。波立特說:「你們那篇文章⑥是共產主義運動中關於斯大林問題的最好文章,是對共產主義的偉大貢獻。」 毛澤東說:在那篇文章中,我們指出了斯大林犯錯誤的歷史的、社會的以及思想的根源。在這次劉少奇同志的報告中,雖然沒有提斯大林的名字,但對斯大林犯錯誤的原因作了說明,主要原因是認識不符合實際,其他原因是次要的。為什麼列寧沒有犯錯誤呢?「當時蘇聯受到帝國主義的包圍,白軍的叛亂,他面臨的問題更為困難,更為複雜,但是他並沒有犯錯誤。到了斯大林時期環境更好了,斯大林卻犯了錯誤。在斯大林時期,階級沒有了,社會已進入了沒有階級的社會,反革命更少了,但是斯大林的思想仍停留在舊社會的時代。我認為這樣才能夠解釋他的錯誤,即是認識的錯誤,認識不符合客觀實際。」 毛澤東把話題轉到中國。他說:「我們的勝利只有七年。我們的政權專政的職能,即對反革命分子的專政,只剩百分之十了。由於沒有這樣多的反革命分子,所以專政的範圍縮小了。」「現在我們的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生產力首先需要人。要人們不恐慌,要黨內不恐慌,要民主黨派不恐慌,要全國人民不恐慌。其次,是保護生產力。」⑦ 九月二十二日,毛澤東在會見意大利共產黨代表團時,對斯大林的錯誤根源作了更為透徹的分析。他說: 「蘇聯在階級消滅以後,當國家機構的職能喪失了十分之九時,當階級鬥爭已經沒有或已經很少的時候,仍找對象,大批捉人殺人,繼續行使它們的職能。」「客觀形勢已經發展了,社會已從這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這時階級鬥爭已經完結,人民已經用和平的方法來保護生產力,而不是通過階級鬥爭來解放生產力的時候,但是在思想上卻沒有認識這一點,還要繼續進行階級鬥爭,這就是錯誤的根源。」⑧ 九月二十三日,毛澤東同以烏布利希為團長的德國統一社會黨代表團會見。 烏布利希向毛澤東表示感謝:「第八次黨代會對我們有很大教育意義,不僅瞭解了中國,並且對我們是一種鼓勵和支持。你們在經濟、哲學問題的提法上很有趣。」 毛澤東:「要互相參考。只可參考,不可硬搬,好像我們不能硬搬蘇聯一樣,硬搬就危險,我們曾經硬搬而吃了大虧。」 烏布利希:「我們的道路相同,而走法不同。」 毛澤東:「方向是一個,內容是一個,是社會主義的內容,民族的形式。」「共產國際很長時期犯了很大錯誤,把我們的革命搞掉了百分之九十。共產國際解散了,就搞出一個新中國來。我們不是不相信馬列主義,而是更相信了。共產國際搞教條主義,情報局又搞教條主義,教條主義就不是馬列主義。」⑨ 九月二十四日,毛澤東會見了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代表團。 在國際共運中,中國共產黨與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有過類似的命運,即都受過斯大林錯誤的損害。毛澤東坦率地談了自己對斯大林的看法,贊成對斯大林錯誤進行批評。他說:「這種批評是好的,它打破了神化主義,揭開了蓋子,這是一種解放,是一場『解放戰爭』,大家都敢講話了,使人能想問題了。」 毛澤東從斯大林的錯誤,又講到共產黨之間的不平等關係問題,即所謂的「父子党」關係。他說:「自由、平等、博愛,是資產階級的口號,而現在我們反而為它鬥爭了。是父子党,還是兄弟黨?過去是父子党,現在有些兄弟黨的味道了,但也還有些父子党的殘餘。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殘餘不是一天就能搞清的。去掉蓋子以後,使人可以自由思考,獨立思考。現在有點反封建主義的味道。由父子党過渡到兄弟黨,反對了家長制度。那時的思想控制很嚴,勝過封建統治。一句批評的話都不能聽,而過去有些開明君主是能聽批評的。你們南斯拉夫想來也有過這樣的君主,別人指著鼻子罵他都行。資本主義社會就比封建時代進了一步,美國兩黨——共和黨和民主黨可以相互罵架。」 毛澤東接著說:「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想些辦法。當然,沒有集中和統一是不行的,要保持一致。人民意志統一對我們有利,使我們在短期內能實現工業化,能對付帝國主義。但這也有缺點,就在於使人不敢講話,因此要使人有講話的機會。我們政治局的同志都在考慮這些問題。」⑩ ①《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9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8月版,第341、342頁,第350-351頁。 ②訪問鄧力群談話記錄,1996年9月17日。 ③根據檔案記載,毛澤東於27日下午1時10分至1時50分在中南海游泳池。陳伯達和胡喬木就是在這個時候將修改後的決議稿送給毛澤東審閱的。這時離大會閉幕式開會只有一個小時? ④胡喬木在中共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座談會上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問題的講話記錄,1980年9月21日。 ⑤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記錄,1957年10月9日。 ⑥指人民日報編輯部文章《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 ⑦毛澤東會見英國共產黨代表團談話記錄,1956年9月18日。 ⑧毛澤東會見意大利共產黨代表團談話記錄,1956年9月22日。 ⑨毛澤東會見德國統一社會黨代表團談話記錄,1956年9月23日。 ⑩《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27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