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過渡時期總路線(7) |
|
九月十一日,周恩來在總結報告中,進一步指出:「我國新民主主義建設時期,就是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也就是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比重中逐步增長的時期。」①(①周恩來在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會第四十九次(擴大)會議上的總結報告記錄,1953年9月11日。)新民主主義建設時期就是過渡時期,這是對中國共產黨關於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問題,在理論上的突破。改變了原來設想的先搞一段相當長時間的新民主主義建設,然後再考慮向社會主義轉變(亦即過渡)的問題。隨後,周恩來又分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中共第二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傳達和闡述過渡時期總路線。 九月二十四日,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周年的口號中,向全國正式公佈了過渡時期總路線。 過渡時期總路線從毛澤東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四日首次提出(僅以現存檔案為據),到正式公佈,整整一年時間。總路線有一個醞釀和形成的過程,總路線的傳達和宣傳也有一個逐步擴大範圍的過程。中間經過了中共中央的多次會議、全國財經會議、全國政協常委擴大會議、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等重要會議的充分討論。由此可見,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對總路線的制定和公佈,採取了謹慎的態度和穩妥的步驟。 隨著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公佈,全國興起了一個宣傳活動。為了適應學習和宣傳的需要,毛澤東要中央宣傳部起草一個關於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提綱幾易其稿,毛澤東最初不太滿意,看了第七稿才比較滿意,並作了重要修改和增補。十二月十三日,他寫信給主持起草工作的胡喬木說:「此件已看一遍,比前好多了。我作了一些增改,請你邀伯達、凱豐看一下,看是否妥當。如有意見請告我;如無意見即送尚昆照擴大名單印發各同志閱看。最好今天即能印發,並請各同志明天(十四)即看一遍,準備提出修改意見。估計還會有些修改的。」①(①毛澤東給胡喬木並告楊尚昆的信,手稿,1953年12月13日。)這個提綱定名為《為動員一切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鬥爭》。 經毛澤東審閱修改的提綱,對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完整表述,最後確定了下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條總路線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各項工作離開它,就要犯右傾或』左』傾的錯誤。」②(②《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4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700、701頁。)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這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成立,中國革命就轉入了第二階段即社會主義革命階段。這是一個新的提法,毛澤東覺得有加以說明和解釋的必要,因此他在提綱中加寫了一段話:「我們說標誌著革命性質的轉變、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開始的東西是政權的轉變,是國民黨反革命政權的滅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不是說社會主義改造這樣一個偉大的任務,在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就可以立即在全國一切方面著手施行了。不是的,那時,我們還須在廣大的農村中解決封建主義與民主主義即地主與農民之間的矛盾。那時在農村中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義與民主主義之間的矛盾,而不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矛盾,因此需要有兩年至三年時間在農村實行土地改革。那時我們一方面在農村實行民主主義的土地改革,一方面在城市立即著手接收官僚資本主義企業使之變為社會主義的企業,建立社會主義的國家銀行,同時在全國範圍內著手建立社會主義的國營商業和合作社商業,並已在過去幾年中對私人資本主義企業開始實行了國家資本主義的措施。所有這些顯示著我國過渡時期頭幾年中的錯綜複雜的形象。」①(①②《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4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694、695、702頁。) 毛澤東審閱的提綱中有這樣一句話:「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實質,就是使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製成為我國國家和社會的惟一的(著重點是引者加的。——引者注)經濟基礎。」這是一個重要理論觀點,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流行而並不確切的觀點。這句話不是毛澤東寫的,但他贊成,還作了發揮。在這句話之後,他加寫了一段文字:「我們所以必須這樣做,是因為只有完成了由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會主義所有制的過渡,才利於社會生產力的迅速向前發展,才利於在技術上起一個革命,把在我國絕大部分社會經濟中使用簡單的落後的工具農具去工作的情況,改變為使用各類機器直至最先進的機器去工作的情況,藉以達到大規模地出產各種工業和農業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著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確有把握地增強國防力量,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以及最後地鞏固人民政權,防止反革命復辟這些目的。」②(①②《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4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694、695、702頁。) 這個理論觀點,代表了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當時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對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十分落後的國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所達到的認識水平。根本出發點是為了迅速發展社會生產力,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了鞏固人民政權。但是,認定只有使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所有制(即公有制)成為國家惟一的經濟基礎,才能做到這一切,是不符合實際的,尤其不符合中國這個經濟十分落後的國家的實際。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於社會主義的理解以及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些根本問題上的認識,還很不成熟,還缺乏甚至沒有實踐經驗。這個理論觀點作為中國共產黨在以後幾十年間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個指導思想,對於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過於求「純」的消極影響。 總路線學習和宣傳提綱在黨內發佈以後,一個大規模的學習和宣傳活動在全國範圍內大張旗鼓地開展起來,推動了經濟建設特別是社會主義改造事業的快速發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