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抗美援朝(17) |
|
三月二十三日,毛澤東在給丁國鈺①並告金日成、彭德懷的複電裡,明確表示:「關於克拉克二月二十二日建議先行交換可以行走的重傷病俘虜一事,我方準備同意討論此事,複文尚須數日才能擬好,暫時不要向外邊透露。」 毛澤東在複電中,還提醒朝中代表團充分注意美方在停戰談判問題上的態度變化,採取靈活的鬥爭策略。他說:「對方最近在板門店的行動,帶有明顯的挑釁和威脅的性質,因此應該提高警惕,設想壞的情況,並作必要準備,但另一方面,對方這些行動的目的則顯然是逼我談有關停戰的主題,實質上表示對方著急。艾森豪威爾上臺後在亞洲採取一系列措施,企圖從杜魯門造成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爭取主動,其建議交換傷病俘可能是對方有意在板門店轉彎的一個試探行動。在分析對方具體行動時,必須注意問題的這兩個側面。」「對於違反協議事件,過去我們採取不分輕重一事一抗的方針,本已有些被動。最近一星期內,如無重大事件,望不要向對方送抗議。」② 三月二十八日,金日成、彭德懷復函克拉克,同意交換病傷戰俘,並建議立即恢復談判。 三月三十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關於朝鮮停戰談判問題的聲明》,提出經中朝兩國政府共同研究的建議:「談判雙方應保證在停戰後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堅持遣返的戰俘,而將其餘的戰俘轉交中立國,以保證對他們的遣返問題的公正解決。」③ 這個聲明,打破了朝鮮停戰談判在戰俘問題上的僵局,得到包括英、法在內許多國家的支持,迫使美國不得不同意以朝中方面的建議為基礎,恢復停戰談判。 四月二十六日,朝鮮停戰談判在板門店繼續舉行。 毛澤東並沒有因停戰談判的恢復而放鬆警惕。他始終抓住而又巧妙靈活地使用談與打、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這兩手,雙管齊下,互相配合,針鋒相對,毫不放鬆。 四月中旬,毛澤東向鄧華提出談判期間志願軍行動的指導方針,即「爭取停、準備拖。而軍隊方面則應作拖的打算,只管打,不管談,不要鬆勁,一切仍按原計劃進行」。④ 四月二十日,鄧華根據毛澤東上述意見,提出在朝鮮戰場舉行夏季戰役反擊的意見,計劃在五月底完成戰役準備,戰役反擊從六月初開始,到七月上旬結束。 四月二十三日,毛澤東批准這個計劃,並在批語中講到另一手準備:「至於停戰得早,或不要打以利談判,則可於五月間適當時機再行決定。」⑤ 美國人被迫坐下來談判,但又不甘心接受朝中方面的提案。「聯合國軍」代表表示,反對將不直接遣返的戰俘送往中立國,並且拒絕以亞洲國家作為中立國。 為了不給美國以拒絕談判的口實,朝中方面於五月七日再次提出解決戰俘問題的新方案,建議由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瑞典、瑞士、印度五個中立國的代表組成遣返委員會,負責看管雙方不直接遣返的戰俘。這一提案立即得到印度、緬甸等原先在遣返問題上支持美國的國家的贊同。 美國再也找不出任何理由拒絕朝中方面的方案了,於是又宣佈休會。 從五月十三日起,中國人民志願軍提前發起夏季反擊作戰,迫使美國在五月二十五日基本接受了朝中方面的提案。作為夏季反擊作戰的第一階段基本結束。 就在談判即將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時刻,卻遇到南朝鮮方面的強烈反對。四月二十四日,李承晚轉告艾森豪威爾,如果達成允許志願軍繼續留在鴨綠江以南的任何協議,他就決定將南朝鮮軍隊退出「聯合國軍」,在必要時將繼續單方面作戰。⑥ 看來還得以打促談。志願軍從五月二十七日起發起夏季反擊作戰第二階段攻勢,並及時調整部署,由原定的以打擊美軍為主,改為以打擊南朝鮮軍為主,取得了殲敵四萬一千餘人的戰績。殲敵數幾乎是第一階段的十倍。 六月六日,艾森豪威爾致信李承晚,敦促他接受停戰協議,並提醒他,武力統一朝鮮,只是一個「夢想」。⑦ 六月八日,拖延將近一年半的戰俘問題,終於達成協議,基本實現了朝中方面關於遣返戰俘的提案。 六月十五日,停戰談判的各項議程全部達成協議。按照雙方實際控制線劃定軍事分界線的工作即將完成。朝鮮停戰談判就要圓滿完成歷史使命。 為了保證停戰協定順利簽字,中朝軍隊發佈命令:「從六月十六日起,各部隊一律停止主動向敵人攻擊,但對敵人向我發動的任何進攻,則應堅決地給以打擊。」 就在這時,李承晚在六月十六日復函艾森豪威爾,拒絕接受停戰協議。十八日,又強行將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兩萬七千餘人劫往南朝鮮軍隊訓練中心,公然破壞協議,引起世界公憤。⑧ 毛澤東得知這個情況,果斷地作出再給南朝鮮軍隊以沉重打擊的決策。六月二十一日,他緊急複電給剛從北京到平壤準備參加停戰協定簽字儀式的彭德懷⑨,指出:「停戰簽字必須推遲,推遲至何時為適宜,要看情況發展方能作決定。再殲滅偽軍萬餘人,極為必要。」⑩根據這個決策,中朝軍隊積極準備發起規模空前的金城戰役,集中力量打擊南朝鮮軍。 七月十三日二十一時,陰雲密布,大雨欲來。中朝軍隊突然發起進攻。一千余門火炮齊發,敵軍陣地頓時籠罩在火海之中。不到一個小時,中朝軍隊即突破南朝鮮軍的全部前沿陣地。 這次戰役,中朝軍隊在強大的炮火支持下,如猛虎下山,一直打到停戰協定簽字時為止,共殲滅南朝鮮軍七萬八千餘人,收復失地一百六十七平方公里。 中朝軍隊在三八線上迅速推進。七月十九日,美方發表聲明,保證實施停戰,並向南朝鮮施壓。隨後,南朝鮮政府被迫發表聲明,接受停戰協議。 ①丁國鈺,當時參與朝鮮停戰談判朝中代表團的領導工作。李克農、喬冠華已經在美方停止談判後回國。 ②毛澤東致丁國鈺並告金日成、彭德懷電,手稿,1953年3月23日。 ③1953年3月31日《人民日報》。 ④轉引自鄧華致志願軍副司令員楊得志等並報中央軍委電,1953年4月20日。 ⑤毛澤東對鄧華關於舉行夏季戰役反擊的幾點意見的批語,手稿,1953年4月23日。 ⑥[美]沃爾特·G·赫姆斯:《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第1卷,國防大學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493頁。 ⑦資中筠主編:《戰後美國外交史——從杜魯門到裡根》上冊,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233、234頁。 ⑧《朝鮮戰爭》(中譯本)第5卷,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1988年7月版,第19頁。 ⑨彭德懷1953年6月19日離開北京,20日到達平壤後,致電毛澤東,建議在反擊作戰第二階段結束後,再組織一個第三階段的反擊作戰,「擬再給李承晚偽軍以打擊,再消滅偽軍一萬五千人」。 ⑩毛澤東致彭德懷電,手稿,1953年6月21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