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為恢復國民經濟而鬥爭(5)


  上海市按照毛澤東的指示,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調整公私關係,實行公私兼顧政策;改善勞資關係,照顧雙方利益;適當減少稅收;救濟失業工人;開展自我批評,糾正工作中的缺點,等等。經過艱苦的工作,上海市終於渡過了「四月危機」。毛澤東收到陳毅的有關報告①後,感到十分欣慰,立即把它轉發給華東以外的各中央局、分局以及北京、天津兩市委的負責人,說:「上海打退四月危機的經驗及目前採取的各項政策,是各地大城市黨委值得研究的,請將此項報告轉發各主要城市黨委研究。」②

  上海的「四月危機」是渡過了,但經濟困難依然存在,商品滯銷,工廠關門,商店歇業,工人失業。其他各城市也大體如此。恢復國民經濟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客觀形勢要求全黨必須集中力量抓經濟工作。

  早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毛澤東在離京赴蘇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指出:「財政經濟工作已成為中央和中央局的主要議程,應該認真研究財政經濟問題,並進行適當的宣傳,使人民瞭解政策和情況。」③到蘇聯以後,又電示林彪:「整個中南六省的工作重心,已由軍事轉到經濟與土改,希望你們于明年一月間成立中南軍政委員會,集中力量領導全區經濟工作,並積極準備土改條件。」④從那時起,又過了五個月,毛澤東更深刻地感到黨的各級主要負責人親自抓經濟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五月二十日給各中央局的主要負責人的電報中叮囑說:「各中央局主要負責同志必須親自抓緊財政、金融、經濟工作,各中央局會議必須經常討論財經工作,不得以為只是財經業務機關的工作而稍有放鬆,各分局、大市委、省委、區黨委亦是如此。中央政治局現在幾乎每次會議都要討論財經工作。」⑤

  經過三、四、五三個月各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充分討論和準備,在中共高層領導中間,對於經濟問題,情況明瞭,方針有了,認識也已基本取得一致,中共七屆三中全會於六月六日在北京開幕。

  這次全會的中心議題是財經問題,所以毛澤東把他的主題報告(書面報告)定名為「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這次全會又是總結性質的會議,總結七屆二中全會以來十五個月的工作。把經濟問題作為中央全會的中心議題,這標誌著全黨工作重心,已由革命戰爭轉到經濟建設,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實施二中全會的各項戰略決策。

  毛澤東的書面報告,清晰而概括地分析了國際國內的基本形勢,提出全黨和全國人民在恢復國民經濟時期的奮鬥目標和工作任務。

  報告一開頭先分析國際形勢。毛澤東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新的世界戰爭是能夠制止的。目前的國際情況對於我們是有利的。

  對國際形勢如何估計,新的世界戰爭能不能打起來,始終是毛澤東考慮的第一位的問題。一九四九年夏劉少奇秘密訪蘇時,毛澤東曾委託他詢問斯大林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毛澤東訪蘇時,又當面問過斯大林。回國以後,在研究國內工作問題時,首先想到的仍然是這個問題。作為正在領導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國家最高領導人,不能不這樣考慮問題,因為這是作出一切重大決策的前提。毛澤東認為,戰爭還是和平,這是一個根本性質的問題,對此必須有一個正確的判斷。他沒有排除世界戰爭的可能性,但更多地強調,在幾年內世界戰爭打不起來,國民黨反動派散佈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將要爆發的戰爭謠言是欺騙人民的,是沒有根據的。對國際大背景作出正確判斷的基礎上,就可以恰當地規劃國內的和平建設事業。

  毛澤東對國際形勢的分析,對新的世界戰爭問題的判斷,是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與思考得出來的,被證明是正確的。當然,當時還沒有料到會發生朝鮮戰爭那樣的局部戰爭。

  毛澤東的報告中最具有動員力量、並且長久地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就是關於爭取財政經濟情況根本好轉所需要的三個條件的闡述。對經歷過那段歲月的人來說,這個報告中別的內容或許忘了,不記得了,但是這三條總是不會忘記的。

  他說:「要獲得財政經濟情況的根本好轉,需要三個條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現有工商業的合理調整;(三)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大量節減。要爭取這三個條件,需要相當的時間,大約需要三年時間,或者還要多一點。全黨和全國人民均應為創造這三個條件而努力奮鬥。我和大家都相信,這些條件是完全有把握地能夠在三年左右的時間內爭取其實現的。到了那時,我們就可以看見我們國家整個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了。」⑥

  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儘管面臨著許許多多困難,但它是一個充滿朝氣和希望的國家,具有巨大生命活力的國家,必定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實現自己的既定目標。人們從毛澤東堅定而充滿必勝信心的話裡,是可以強烈地感受到這一點的。

  在七屆三中全會第一天的會議上,毛澤東發表講話,對提交全會的書面報告作了說明。

  他說:鞏固財經統一,鞏固財政收支平衡,鞏固物價穩定,這三個「鞏固」必須鞏固,決不能動搖。去年罵我的信很多,現在物價穩定,這是極大的勝利。毛澤東這個話,是有針對性的。當時,有個別地方的高級領導人,因出現新的比較嚴重的經濟困難,而對於統一財經、穩定物價有些動搖。

  在談到改善公私關係問題時,毛澤東又一次談到《共同綱領》。他說:我們的幹部要熟悉和認真實行《共同綱領》第二十六條⑦。許多地方現在不是公私合作,而是公私「打仗」,不是各得其所,而是一得其所。國營經濟與私人經濟,應當在地位上有所不同,在待遇上一視同仁。所謂有所不同,是就領導地位來說,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與私人資本主義不同,社會主義經濟是進步的,應當取得領導地位。所謂一視同仁,是指一般的待遇,在原料供應、勞資關係、市場、價格、內外交流等方面,都一視同仁。這樣才能長久。「不看僧面看佛面」,我們要看工人,就是對資本家,也是有利的。除了軍事工業帶點壟斷性,其餘都應一視同仁。

  毛澤東的講話,著重地闡述了三中全會的策略路線問題。他已經察覺到,在過去一段時間裡,進攻面太寬,走得太遠,搞得太緊張,十分不利,因此非常必要提醒全黨注意策略問題,防止勝而驕。必須確定進攻點在哪裡,應當團結、合作的方面是哪一些,以便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方面,緩和一切可以緩和的地方,孤立和打擊最主要的敵人。

  毛澤東著重談了「不要四面出擊」的問題。他說:

  「今年秋季,我們就要在約有三億一千萬人口這樣廣大的地區開始土地改革,推翻整個地主階級。在土地改革中,我們的敵人是夠大夠多的。第一,帝國主義反對我們。第二,臺灣、西藏的反動派反對我們。第三,國民黨殘餘、特務、土匪反對我們。第四,地主階級反對我們。第五,帝國主義在我國設立的教會學校和宗教界中的反動勢力,以及我們接收的國民黨的文化教育機構中的反動勢力,反對我們。這些都是我們的敵人。我們要同這些敵人作鬥爭,在比過去廣大得多的地區完成土地改革,這場鬥爭是很激烈的,是歷史上沒有過的。

  同時,革命勝利引起了社會經濟改組。這種改組是必要的,但暫時也給我們帶來很重的負擔。由於社會經濟改組和戰爭帶來的工商業的某些破壞,許多人對我們不滿。現在我們跟民族資產階級的關係搞得很緊張,他們惶惶不可終日,很不滿。失業的知識分子和失業的工人不滿意我們,還有一批小手工業者也不滿意我們。在大部分農村,由於還沒有實行土地改革,又要收公糧,農民也有意見。

  我們當前總的方針是什麼呢?就是肅清國民黨殘餘、特務、土匪,推翻地主階級,解放臺灣、西藏,跟帝國主義鬥爭到底。為了孤立和打擊當前的敵人,就要把人民中間不滿意我們的人變成擁護我們。

  ……

  總之,我們不要四面出擊。四面出擊,全國緊張,很不好。我們絕不可樹敵太多,必須在一個方面有所讓步,有所緩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進攻。我們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農民、小手工業者都擁護我們,使民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中的絕大多數人不反對我們。這樣一來,國民黨殘餘、特務、土匪就孤立了,地主階級就孤立了,臺灣、西藏的反動派就孤立了,帝國主義在我國人民中間就孤立了。我們的政策就是這樣,我們的戰略策略方針就是這樣,三中全會的路線就是這樣。」⑧

  ①指陳毅給毛澤東、中共中央、華東局關於上海三四兩月工作的綜合報告,1950年5月10日。
  ②毛澤東轉發陳毅報告的批語,手稿,1950年5月13日。
  ③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1949年12月4日。見《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5頁。
  ④毛澤東致林彪電,手稿,1949年12月18日。
  ⑤毛澤東致饒漱石、鄧子恢、鄧小平、彭德懷、高崗電,手稿,1950年5月20日。
  ⑥《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70頁。
  ⑦《共同綱領》第二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建設的根本方針,是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之目的。國家應在經營範圍、原料供給、銷售市場、勞動條件、技術設備、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調劑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使各種社會經濟成分在國營經濟領導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毛澤東自提出調整工商業、改善公私關係的決策後,多次提到,必須實行《共同綱領》第二十六條的規定。
  ⑧《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73-76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