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第一次訪蘇(4)


  答記者問一月三日在報紙上一發表,

  謠言不攻自破。西方國家製造的意在挑撥中蘇關係的謠言,反而成為促使斯大林下決心簽訂中蘇新約的契機。斯大林終於同意周恩來來莫斯科,同意簽訂新約、廢除舊約。從此,中蘇談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一月二日晚十一時,毛澤東致電中共中央,通報了這一新的情況,並提出周恩來來莫斯科及簽訂條約的時間。電報寫道:

  「(一)最近兩日這裡的工作有一個重要發展。斯大林同志已同意周恩來同志來莫斯科,並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貸款、通商、民航等項協定。昨一月一日決定發表我和塔斯社記者談話,已見今日(二日)各報,你們諒已收到。今日下午八時,莫洛托夫米高揚二同志到我處談話,問我對中蘇條約等事的意見。我即詳述三種辦法:(甲)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這樣做有極大利益。中蘇關係在新的條約上固定下來,中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及民族資產階級左翼都將感覺興奮,可以孤立民族資產階級右翼;在國際上我們可以有更大的政治資本去對付帝國主義國家,去審查過去中國和各帝國主義國家所訂的條約。(乙)由兩國通訊社發一簡單公報,僅說到兩國當局對於舊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其他問題交換了意見,取得了在重要問題上的一致意見,而不涉及詳細內容,實際上把這個問題拖幾年再說。這樣做,中國外長周恩來當然不要來。(丙)簽訂一個聲明,內容說到兩國關係的要點,但不是條約。這樣做,周恩來也可以不來。當我詳細分析上述三項辦法的利害之後,莫洛托夫同志即說,(甲)項辦法好,周可以來。我仍問,是否以新條約代替舊條約?莫洛托夫同志說,是的。隨即計算周來及簽訂條約的時間。我說,我的電報一月三日到北京,恩來準備五天,一月九日從北京動身,坐火車十一天,一月十九日到莫斯科,一月二十日至月底約十天時間談判及簽訂各項條約,二月初我和周一道回國。同時又談到我出外遊覽的問題,商定晉謁列寧墓,去列￿格勒、高爾基城等處看一看,並看一看兵工廠、地下電車(這二項是莫米二同志提的)、集體農場等處。又談到和蘇聯各負責同志談話的問題(到現在我還沒有出門去單獨看過他們任何一人)(二)你們收到此電後,請於五天內準備完畢。希望恩來偕同貿易部長及其他必要助手和必要文件材料,於一月九日從北京動身,坐火車(不是坐飛機)來莫斯科,由董必武同志代理政務院總理。」①

  電報還提出:「有無叫李富春或其他同志同來協助之必要」。

  一月三日晨四時,毛澤東又致電中央,進一步說明簽訂新約的意義:「這一行動將使人民共和國處於更有利的地位,使資本主義各國不能不就我範圍,有利於迫使各國無條件承認中國,廢除舊約,重訂新約,使各資本主義國家不敢妄動」。②

  毛澤東的心情豁然開朗,精神特別好。他一面思考著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問題,為主持下一輪的中蘇會談作準備;一面利用周恩來尚未到達的時間,到外地參觀,並同蘇聯領導人進行一些接觸。

  一月十一日,毛澤東在王稼祥大使的陪同下,拜謁莫斯科紅場上的列寧墓,並獻花圈。花圈的緞帶上用中俄兩國文字寫著:「獻給列寧——革命的偉大導師。毛澤東一九五〇年一月十一日」。同一天,拜會了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什維爾尼克。

  一月十五日,毛澤東一行抵達列￿格勒訪問,參觀了市內的藝術館、基洛夫機器製造廠、衛國戰爭中列￿格勒戰線的防禦工事和十月革命時炮擊冬宮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還前往基洛夫歌舞劇院,觀看芭蕾舞劇《巴亞捷爾卡》。

  毛澤東執意要驅車前往波羅的海參觀。汽車在海面的冰層上急馳,遙望十月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喀琅施達得要塞。毛澤東走下汽車,舉目眺望。蘇聯朋友告訴他,我們此刻正站在波羅的海的冰層上,冰層的厚度大約一至一點五米。毛澤東聽罷笑著說:我的願望是要從海參崴——太平洋的西岸,走到波羅的海——大西洋的東岸,再從黑海邊走到北極圈。那時才可以說,我把蘇聯的東西南北都走遍了。陪同人員聽到這樣豪邁而氣勢非凡的話,頓時活躍起來,歡騰、鼓掌。

  中蘇之間為簽訂新約問題而形成的僵局已經打開,事情正朝著順利的方向發展著。正在這個時候,美國國務卿艾奇遜一月十二日在美國全國新聞俱樂部發表長篇講話,散佈謠言說:「蘇聯正在將中國北部地區實行合併,這種在外蒙所實行了的辦法,在滿洲亦幾乎實行了。我相信蘇聯的代理人會從內蒙和新疆向莫斯科作很好的報告。這就是現在的情形,即整個中國居民的廣大地區和中國脫離與蘇聯合併。蘇聯佔據中國北部的四個區域,對於與亞洲有關的強國來說是重要的事實,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③

  一月十七日,毛澤東從列￿格勒回到莫斯科。莫洛托夫前來看望,雙方就若干國際外交問題交換意見。隨後,莫洛托夫將艾奇遜的講話交給了毛澤東,並建議由中、蒙、蘇三國各發表一個聲明,對艾奇遜的造謠予以駁斥。毛澤東表示同意。第二天,毛澤東即以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署長胡喬木的名義,寫了一篇對新華社記者的談話稿。十九日發回北京,二十日由新華社播發,趕在二十一日見報。毛澤東以犀利的筆鋒和他特有的風格,尖銳潑辣地駁斥了艾奇遜。談話指出:「美國帝國主義者們在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掃蕩之下,除了造作這樣的謠言之外,已經沒有別的更好辦法了。所謂中國共產黨是蘇聯的走狗,蘇聯已經或正在或將要吞併中國這類低能的造謠誣衊,只能激起中蘇兩國人民的憤慨,加強中蘇兩國的友好合作,此外不會有別的結果。」④

  二月二十一日,蘇、蒙兩國同時以外交部長的名義發表了聲明。蘇方對中國採取的方式甚為不快,認為中國沒有用外交部長的名義發表聲明,減弱了力量。

  對於蘇方的不快,毛澤東認為沒有必要去作什麼解釋。在他看來,中國發表這份針對美國帝國主義者的闢謠文件,根本不需要用外交部部長的名義,以新聞總署署長談話的形式就可以了,這是恰當的。

  毛澤東回到莫斯科後,就接到正在赴蘇途中的周恩來打來的電話。毛澤東詳細說明了會談和活動的情況,以及對於條約內容的考慮。

  周恩來一行是一九五〇年一月十日離開北京的。這是一個陣容龐大的工作班子,其中有: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富春,中央人民政府貿易部部長葉季壯,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司長伍修權,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副部長呂東,東北人民政府貿易部副部長張化東,大連市委書記歐陽欽等。

  周恩來一到莫斯科,就在毛澤東主持下緊張地做會談準備工作。一月二十二日,毛、周同斯大林等舉行會談,這是毛澤東與斯大林的第三次會談。參加會談的,中方有:李富春、王稼祥、陳伯達、師哲(翻譯)。蘇方有:莫洛托夫、馬林科夫、米高揚、維辛斯基、羅申、費德林(翻譯)

  這次會談,主要討論中蘇條約問題,中國長春鐵路問題,旅順口問題,大連問題。會談進行了兩個小時。

  斯大林一開頭就提出:我們必須對涉及中蘇關係的現有的條約和協定進行修改,儘管我們曾經認為還是保留好。這些條約和協定之所以必須修改,是因為條約的基礎是反對日本的戰爭。既然戰爭已經結束,日本已被打敗,形勢發生了變化,因此這個條約就成為過時的東西了。

  第一次會談時,斯大林拒絕簽訂新約,理由是必須顧及雅爾塔協定。這一次改口了,舊的條約和協定必須修改,理由是日本已經投降,情況變了,舊的已經過時。雅爾塔協定可以不去管它,原來所說中國的政府主席和內閣總理都來莫斯科對外觀感有不利影響,也不是問題了。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

  毛澤東說:我們應當通過條約和協定鞏固我們兩國現有的友好關係。在同盟友好條約中,應當把保證我們兩國繁榮昌盛的東西固定下來,而且還應當規定必須防止日本侵略的重演。他說:我提出的以上兩點,是我們的新條約同現有條約的根本區別。新的條約應當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方面的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經濟合作。毛澤東還提出,在新的條約中應當規定就國際問題兩國進行協商的內容。斯大林非常痛快地說:當然要寫上這一條。

  會談進行得相當順利。

  接著,討論中長鐵路和旅順口問題。斯大林問,你們對中長鐵路問題有哪些建議。毛澤東用委婉的口氣回答:也許需要像旅順口協定那樣,把在法律上保持中長鐵路協定效力的原則作為基礎,而實際上允許修改。斯大林立即回答:就是說,你們同意宣佈在法律上保留現有協定,但要作出相應的實際修改。斯大林坦率地說:我們認為,關於旅順口協定是不平等的。他提出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是宣佈旅順口協定在締結對日和約以前仍然有效,簽訂和約後,蘇軍撤出旅順港;另一種是宣佈保留現有協定,而實際上蘇聯從旅順港撤出軍隊。

  ①毛澤東致中共中央電,手稿,1950年1月2日。
  ②毛澤東致中共中央電,手稿,1950年1月3日。
  ③轉引自毛澤東起草的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署長胡喬木向新華社記者發表的談話,手稿,1950年1月18日。見1950年1月21日《人民日報》。
  ④毛澤東起草的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署長胡喬木向新華社記者發表的談話,手稿,1950年1月18日。見1950年1月21日《人民日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