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大決戰的日日夜夜(6) |
|
從十二月十六日以後的二十天中,天氣驟變,雨雪交加,國民黨軍隊糧彈兩缺,饑寒交迫,士兵俄死凍死的越來越多。蔣介石派飛機空投的少量糧彈,根本無濟於事。人民解放軍就地休整。後方的幾百萬民工為了支援前線,源源不斷地送來糧食彈藥等,使解放軍得到充分的物資供應。這是取得勝利的保障。陳毅多次說過:「華東戰場上的國民黨反動派是老百姓用獨輪車把他推倒的。」(24)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人民解放軍發起總攻,陷入絕境的國民黨軍隊的防禦體系開始瓦解。十日,杜聿明集團全部被殲,淮海戰役勝利結束。 淮海戰役從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到二九四九年一月十日,歷時六十六天,共殲滅國民黨軍隊五十五萬五千多人。國民黨軍隊在南線的精銳主力已被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已得到解放。國民黨政府的統治中心南京、上海和長江中游的中心城市武漢已處在太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下。整個南線戰局已經根本改觀。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唯一的人民解放軍在總兵力上少於國民黨軍隊的情況下進行的。毛澤東稱讚前線指揮員們:淮海戰役打得好,好比一鍋夾生飯,還沒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們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張震回憶道:「淮海戰役既是與敵人鬥力,又是與敵人鬥智。」「毛主席的戰略思想、作戰方針和作戰指導原則,是克敵制勝的根本依據。前線指揮員的膽略、智慧和威望,也是不可缺少的。他們從戰場實際情況出發,積極貫徹和補充作戰方針,並根據情況變化,採取機斷處置,適時調整部署,這個環節如稍有失誤,也不可能取得戰役的全勝,甚至彈打鳥飛,功虧一簣。毛主席十分重視瞭解下情和發揚集體智慧,善於集中下級的正確意見,充分發揮前線指揮員的主觀能動性,並給他們以臨機處置的權力,使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得到更好的貫徹,這更證明了毛主席的偉大英明。」(25) 當濟南戰役、遼沈戰役相繼勝利結束,淮海戰役中黃百韜兵團已被全殲、黃維兵團正被圍殲時,以北平、天津為中心的華北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在屢遭打擊後,又失去南北兩面的依託,軍心動搖,已陷入十分孤立和混亂的境地。 那時,國民黨華北「剿總」傅作義集團除一個軍位於歸綏、一個師位於大同外,其餘主力四個兵團、十二個軍連同其他部隊五十多萬人,沿著北甯鐵路和平綏鐵路,分駐在東起灤縣、西迄張家口的五百多公里狹長地帶上,擺成一字長蛇陣。這些部隊中,百分之四十屬傅作義系統,百分之六十屬蔣介石系統,彼此間存在矛盾。在面臨東北和華北人民解放軍的聯合打擊面前,他們在總兵力上已居於劣勢,處境極為不利。在遼沈、淮海兩大戰役相繼發動後,這是國民黨方面唯一可能機動的兵力。 對如何解決華北問題,毛澤東從戰略全域出發,早在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日,在給林彪、羅榮桓的一份電報中就作出大致的規劃。這份電報明確地指出:為了將來解放北甯、長春兩路和平、津、沈、長四城,東北和華北必須密切配合,有計劃地、逐步地建立北滿、南滿、冀熱遼強大根據地。一九四八年八月,毛澤東在西柏坡召見聶榮臻、楊成武時,又對他們說:「現在中央的戰略決策是,先解放東北,然後再回過頭來解放華北。因此,你們目前的戰略任務就是配合東北作戰,抓住華北的敵人,不讓他們增援東北。」(26)十月三十一日,當東北野戰軍即將攻佔瀋陽、營口時,毛澤東部署東北主力先抽兩個縱隊即行南下,其他部隊準備在下一步協同華北力量殲滅傅作義主力,奪取平津等地,使政治協商會議能于明年夏天在北平開會。同一天,新華社發表他所寫的評論《國民黨軍隊北線總崩潰在即》。 蔣介石和傅作義在這種局勢下雖已惶惶不可終日,但仍以為:在遼沈戰役這樣的大仗剛結束後,東北野戰軍一定需要有一段時間休整,不可能立即入關,華北的生存還不會馬上受到威脅。由於徐蚌會戰已有一觸即發之勢,急需要投入更多兵力,長江防線也須加強兵力,蔣介石著設想要傅作義率部南撤,並委傅為「東南軍政長官」。但他的主意並沒有打定,仍在猶豫之中,考慮到根據地原在綏遠的傅作義可能不願南下,所以又想仍以傅部守平津,阻擋和牽制東北、華北人民解放軍的南下,以利爭取時間加強江防。傅作義的考慮是:綏遠是他的「老家」,但他統率下的蔣系部隊帶不去;而且綏遠經濟落後,不利於擴充實力和長期堅守;暫守平津,有利於擴充實力;如果南下,不但自己的嫡系部隊很難帶往江南,而且在南下後可能被蔣介石吞併。他有意把蔣系部隊擺在北寧線,把傅系部隊擺在平綏線,一旦東北解放軍入關,蔣系部隊首當其衝,而傅系部隊在不利情況下可以西撤綏遠。這樣,蔣、傅各有各的打算,不易取得一致,一時仍採取暫守平津、控制海口、擴充實力、以觀時局變化的決策。 十一月九日,毛澤東簽發了由周恩來起草的一份電報中指出:在人民解放軍勝利影響下,傅作義部正徘徊于平、張、津、保之間,「對堅守平、津或西退綏、包,似尚未下最後決心」;並提出抑留傅部在平、張、津、保地區,「以待我東北主力入關,協同華北力量,徹底殲滅該敵」。(27)十五日,東北野戰軍總部致電軍委,建議華北人民解放軍除以一部監視太原外,「集中力量迅速包圍保定或張家口」,切斷它同北平的聯繫,以拖住敵人。「等到東北部隊南下後,再同時合力發動攻勢,殲滅全部敵人。」(28)毛澤東在第二天複電說:「你們提出的問題,我們曾經考慮過,認為如以楊羅耿位於綏東與楊成武集結一起,可以阻止傅作義部向綏遠撤退,但不能阻止傅部及中央軍向海上撤退,包圍張家口世不能達此目的。」接著,他提出一個獨到的設想:「你們主力早日入關,包圍津、沽、唐山,在包圍姿態下進行休整,則敵無從海上逃跑。」但他仍以商量的口氣寫道:「請你們考慮你們究以早日入關為好,還是在東北完成休整計劃然後入關為好,並以結果電告為盼。」(29) (24)陳士榘:《天翻地覆三年間》,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11月版,第49頁。 (25)張震:《華東野戰軍在淮海戰役中的作戰行動》,《淮海戰役·回憶史料》,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33、34頁。 (26)《聶榮臻回憶錄》(下),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10月版,第686頁。 (27)中央軍委致楊羅耿,楊李李,聶薄滕,徐周,並告林羅劉,程黃電,1948年11月9日。 (28)林羅劉致中央軍委電,1948年11月15日。 (29)中央軍委致林羅劉電,1948年11月16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