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指導敵後抗戰和《論持久戰》(3)


  對這個問題,毛澤東在一九二八年春作出這個新的重大決策前早有考慮。他在洛川會議上提出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的戰略方針時,就說明這個方針包含著在平原發展遊擊戰爭;並在發展山地遊擊戰的同時,密切注意八路軍在前線探索開展平原遊擊戰的實踐經驗。

  促使毛澤東較早考慮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他意識到日軍的深入進攻將帶來遊擊戰爭的廣泛發展,特別是備受日本侵略軍屠殺和蹂躪的淪陷區(包括平原地區)同胞迫切期待著能領導他們保衛家園的抗日軍隊的到來,八路軍走出山區伸向平原是必然趨勢;二是他看到山區地形條件雖對發展遊擊戰爭有利,但資源、人力畢竟有限,平原地形條件雖不如山區,但地域廣闊、人口稠密、資源豐富、交通發達,只要依靠當地民眾的支持是完全可以得到發展的,這對擴大抗日力量有極大好處。

  但這種設想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決不能在沒有任何實踐經驗的情況下輕率地在戰略行動上作出重大決策。這種實踐經驗,是一九三七年和一九三八年之交在冀中、冀東、山東等地區陸續取得的。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中旬,晉察冀邊區反圍攻鬥爭正在進行時,毛澤東從聶榮臻來電中得知冀中平原日軍兵力空虛(22)。他立刻同彭德懷致電朱德、任弼時,提出由第一二九師和聶榮臻部各派一個支隊到平漢鐵路以東的平原地區遊擊。由於當時在這方面還缺乏經驗,電報中十分慎重地說明這只是試探性的遊擊作戰,任務是:一、偵察情況;二、擴大抗日統一戰線,發動民眾與組織遊擊隊;三、破壞偽組織;四、收集武器,擴大自身。電報要求「兩支隊出去須十分謹慎、周密、靈活,根據情況靈活地決定自己行動」(23)。這個指示很快傳達下去。為了統一部隊的認識,聶榮臻等組織受命部隊集中討論這次行動的意義。那時,共產黨員呂正操已在十月間率領駐在冀中的原東北軍五十三軍一個團,提出「北上抗日,到敵後打遊擊」的口號,脫離原建制,改編為人民自衛軍。他們經過整訓後,同冀中地區黨組織領導下的抗日武裝相結合,開闢了平原地區的第一塊敵後抗日根據地——冀中根據地。他們在冀中站住了腳跟,而且建立了區黨委、軍區和行政主任公署。冀中地區的實踐為其他平原地區開展遊擊戰爭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經驗。

  冀東平原也是毛澤東較早注意到的。在洛川會議上,毛澤東就建議「紅軍可以一部于敵後的冀東,以霧靈山為根據地進行遊擊戰爭」(24)。一九三八年二月八日,中共中央召開常委會議討論冀東工作,毛澤東進一步闡述了冀東工作的重要性,建議派楊成武去發展新的遊擊區域。(25)第二天,毛澤東致電八路軍總部,強調:「霧靈山為中心之區域有擴大發展前途,但是獨立作戰區域,派去部隊須較精幹,且不宜過少,軍政党領導人員需有獨立應付新環境之能力,出發前需作充分準備。」(26)

  這年四月,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黎玉到延安。中央聽取黎玉關於山東工作的報告。黎玉報告後,毛澤東立刻作出「那邊遊擊戰爭大可發展」的結論。中共中央要求山東省委進一步公開地大膽地發展抗日武裝鬥爭。並決定由羅炳輝去負軍事總責。(27)

  正是有了在冀中等平原地區發展遊擊戰爭的初步嘗試中取得的成功經驗,使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在華北日軍主力南下進攻徐州、華北兵力空虛的形勢下,有可能果斷地作出向河北、山東平原地區大量發展遊擊戰爭的重大決策。

  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澤東同張聞天、劉少奇向八路軍總部發出具有戰略意義的指示:「黨與八路軍部隊在河北、山東平原地區,應堅決採取儘量廣大發展遊擊戰爭的方針,儘量發動最廣大的群眾走上公開的武裝抗日鬥爭。」指示根據已有的經驗和當前實際情況,具體地規定:

  「應即在河北、山東平原劃分若干遊擊分區,並在各區成立遊擊司令部,有計劃地有系統地去普遍發展遊擊戰爭,並廣泛地組織不脫離生產的自衛軍。」「在收復的地區應即建立政府,設法多少恢復當地的抗日秩序,這些政府由上級或司令部委任,或由民眾團體推選,都跟隨一個遊擊隊行動,發佈簡單的佈告與法令,組織民眾抗日鬥爭,鎮壓漢奸,保護民眾利益,幫助部隊籌措給養等。」(28)

  第二天,在山西前方的八路軍總部根據這個指示精神,立刻電令第一二九師主力和第一一五師三四四旅一部迅速從太行山區向冀南、豫北平原及鐵路沿線展開。不久,又令宋時輪、鄧華兩支隊組成八路軍第四縱隊挺進冀東、熱南、察東北創造抗日根據地。這樣,抗日遊擊戰爭在華北平原上逐步發展起來。

  考慮到日軍佔領徐州後將會進一步奪取武漢的形勢,毛澤東還對組建不久、開始活躍在長江南北的新四軍的工作作出部署。

  新四軍是由紅軍長征後留在南方八省十五個地區的紅軍遊擊隊改編而成的,由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為了加強党對新四軍的領導,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以項英為書記,陳毅為副書記。一九三七年十月下旬,葉挺到延安。十一月,項英也到了延安。毛澤東同他們具體商討了新四軍的組建工作。十二月,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不久,又移駐皖南岩寺。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五日,毛澤東致電項英、陳毅,指出新四軍應「力爭集中蘇浙皖邊發展遊擊戰。但在目前,最有利於發展地區還在江蘇境內的茅山山脈,即以溧陽、溧水地區為中心,向著南京、鎮江、丹陽、金壇、宜興、長興、廣德線上之敵作戰,必能建立根據地,擴大新四軍基礎」。(29)

  同八路軍相比,新四軍的活動區域大多是平原,丘陵地帶和河湖港汊,部隊又是由原來分散在十多處的人數不多的遊擊隊經過集中和改編而成的,進入這些地區的時間比較晚,敵後的政治情況又很複雜,發展起來困難更多。因此在一些幹部中存在畏難情緒。毛澤東深知這一點,當華北的平原遊擊戰爭取得成功經驗後,立刻把它推廣到新四軍中。五月四日,毛澤東致電項英,指出:在敵後進行遊擊戰爭雖有困難,「敵情方面雖較嚴重,但只要有廣大群眾活動地區,充分注意指揮的機動靈活,也會能夠克服這種困難,這是河北及山東方面的遊擊戰爭已經證明了的。」「在廣德、蘇州、鎮江、南京、蕪湖五區之間廣大地區創造根據地,發動民眾的抗日鬥爭,組織民眾武裝,發展新的遊擊隊,是完全有希望的。」「在一定條件下,平原也是能發展遊擊戰爭的。條件與內戰時候,很大不同。當然,無論何時應有謹慎的態度,具體的作戰行動應在具體的情況許可之下,這是不能忽視的。」

  毛澤東對新四軍的具體行動方向提出:「在茅山根據地大體建立起來之後,還應準備分兵一部進入蘇州、鎮江、吳淞三角地區去,再分一部分渡江進入江北地區。」(30)根據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新四軍各支隊經過整訓陸續開赴華中敵後。粟裕率領的新四軍先遣支隊已在四月下旬向蘇南敵後挺進。六、七月間,陳毅、張鼎丞隨即率領有著較強戰鬥力的新四軍第一、二支隊先後進入蘇南。六月十七日,先遣支隊在鎮江西南的韋崗取得第一次伏擊戰的勝利,給了飽受日軍蹂躪的江南淪陷區人民很大的興奮。到這年年底,以茅山為中心的抗日遊擊根據地已初步建立起來。新四軍威名遠揚,在大江南北燃起了敵後遊擊戰爭的熊熊烈火。

  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九日,徐州失守。對戰局下一步究竟會怎樣發展,黨內出現不同的認識。有的人一度估計日軍在打通津浦鐵路後將把主力轉向華北,肅清後方,遊擊戰爭將面對空前嚴重的困難,不宜廣泛發展。這是一個重要時刻。如果領導人對局勢作出不正確的判斷,就會喪失時機,對八路軍、新四軍敵後抗日戰爭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失。

  毛澤東審時度勢,冷靜地指出:日軍主力轉向華北「這一步驟的到來將在稍後」(31)。目前日軍進攻的目標是武漢、廣州。他由此得出結論:「華北遊擊戰爭還是廣泛開展的有利時機」。為了鉗制日軍向大西北的進攻,他提出應加重注意山東、熱河及綏遠大青山脈,並同意朱德、彭德懷提出的派李井泉率騎兵或步兵開創大青山根據地的意見。同時,為準備應付今後華北局勢可能到來的變化,毛澤東要求冀中、冀熱察等抗日根據地要注意鞏固現有武裝,做堅持長期遊擊戰爭的準備。

  六月中旬,武漢會戰開始。針對國民黨當局採取的單純防禦的作戰部署和淞滬會戰時中國軍隊損失過大的教訓,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致電長江局各負責人,向他們提醒:「保衛武漢重在發動民眾,軍事則重在襲擊敵人之側後,遲滯敵進,爭取時間,務須避免不利的決戰。至事實上不可守時,不惜斷然放棄之。」電報中指出:如果中國軍隊在武漢會戰中再損失過大,將會增加各將領對蔣介石的不滿,投降派會起而乘之。電報抱著善意地寫道:「在抗戰過程中,鞏固蔣之地位,堅持抗戰,堅決打擊投降派,應是我們的總方針。而軍隊力量之保存,是執行此方針之基礎。請加注意為盼。」(32)

  (22)《聶榮臻回憶錄》(中),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8月版,第394頁。
  (23)毛澤東、彭德懷致朱德、任弼時電,1937年12月16日。
  (24)《聶榮臻回憶錄》(中),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8月版,第398頁。
  (25)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發言記錄,1938年2月8日。
  (26)毛澤東致八路軍總部、長江局並告北方局的電報,1938年2月9日。
  (27)毛澤東致周恩來、葉劍英的電報,1938年4月5日。
  (28)《對平原遊擊戰指示》,《六大以來》(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307頁。
  (29)毛澤東致項英、陳毅的電報,1938年2月15日。
  (30)《對新四軍進行遊擊戰爭的指示》,《六大以來》(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版,第308頁。
  (31)毛澤東致朱德、彭德懷及八路軍各師首長的電報,1938年6月27日。
  (32)毛澤東、洛甫、陳雲、康生、王稼祥、劉少奇致王明、周恩來、博古、凱豐、葉劍英的電報,1938年8月6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